最近浏览

斲琴工序
寻
制作古琴首重选材,用材讲究「轻、松、脆、滑」,琴材以存放多年自然乾燥的旧杉、梧桐和梓木为首选。自然乾燥的琴材较少开裂,传导声音较佳。古琴的面板多选用杉或梧桐,底板则以梓木或其他较坚硬木料制作。琴材须纹理通顺、宽度均匀、无节眼及虫蛀等材质问题。
斲
古琴式样繁多,制琴第二步是在所选的琴材上绘画琴式,通常是先拟好各部位尺寸位置,绘出纸样,然后再复制在琴材上。要将面板修挖成琴坯,先得「大刀阔斧」锯出琴型,再用斧头斲出琴面大致形状,然后用长刨修整琴面,依弧度卡尺为准刨出琴面弧度,再以短刨及蝴蝶刨仔细修整。琴底也须首尾平直,及修出轻微弧度。
挖
面板的内部是槽腹,与底板合成共鸣腔。槽腹要求首厚尾薄,中轴线处略厚;两侧近边成弧面,较中央薄。槽腹须以不同的凿修挖,再用弯刨、平刨修整,使槽腹圆滑,同时保留纳音、足池等部位。槽腹的厚薄弧度影响共鸣和音色,所以修挖槽腹要不时结合底板,上下左右敲叩琴体以查验声音虚实。底板内面也须稍修出弧度。
镶
已修挖的琴坯须镶嵌硬木配件如岳山、护轸、龙龈、雁足等。黏合剂多以生漆调和面粉而成,也有用煮溶的动物胶,例如猪皮胶。岳山横嵌在琴首用以架起琴絃,龙龈是琴尾中央承弦木。焦尾配件如冠角等都由硬木所制,既保护琴尾,又作装饰。较佳的硬木有紫檀、红木、花梨木和乌木。琴面上镶有十三个「徽」,多用蚌壳制成,以七徽居中较大,两边依次缩小。「徽」位于琴絃的泛音震动节点,须按琴絃长度计算。「徽」一般在批好灰胎后才镶嵌。
合
斲挖好的面板和底板,可用生漆调和面粉,或以动物胶黏合。面、底板黏合后,须用生漆和面粉调成的黏合剂,将麻布均匀黏上琴坯表面,以拉紧琴坯及防止日后面漆翘裂。有时,会在琴底两侧的额角、肩角、翅、腰、尾处,由底向面打入竹钉以固定琴体,而不用黏合剂的。
灰
完成木胎制作,即可用牛角批髹上灰漆。灰漆是由生漆和鹿角灰调成。鹿角灰是经火炙的鹿角研成,分八百、一千二百、二千目等,目数越大,灰质越幼细。琴坯须分次上灰漆,从最粗的目数开始,待灰漆乾透后打磨平滑,如是者再重复上数次,灰的目数必须渐变幼细。灰漆乾透后成为灰胎,质地坚固,能保护木胎,而厚薄适中的灰胎能改善音色。灰胎乾透后自然呈栗壳色,混入乌烟变乌黑色,混入硃砂可调成朱红、褐栗色;也有添加宝石屑、珊瑚碎等制造特别视觉效果,是为「八宝灰」。
磨
打磨须依所髹上鹿角灰目数而选用粗幼不同的砂纸,配以乾磨或湿磨。底层的灰胎粗而薄,可用粗砂纸或磨石作乾磨。随后的中灰胎用粗细相若的水砂纸打磨,后期的幼灰胎则用更幼细的水砂纸打磨,直至琴面平整均匀,光洁细腻。
漆
已打磨灰胎的琴坯可髹漆。髹漆可强化灰胎,亦有益于音色及外观。髹漆要薄而均匀,乾后须以最幼细水砂纸湿磨至平滑,再重复髹漆,直至琴身光滑亮丽。上漆最后一步是退光,可用熟漆髹饰数遍,再用幼灰代替砂纸打磨,以表现自然光泽。生漆在温暖潮湿的天气才容易乾透,所以灰漆的工序,大多在春夏间完成。漆工完成后,可以用钢刀在琴背刻上琴名和铭文。
絃
完成打磨面漆后,可用试音器测试琴音。如有杂音,表示琴面须再修整,或须重新上灰髹漆。及至完成上漆工序,就可张絃调音。上絃法是用连接琴底轸子的丝绳(绒扣),在岳山上扣紧絃端的蝴蝶结(蝇头),再将琴絃另一端拉过龙龈缠稳在雁足上;然后旋动轸子就可调音。较粗的一至四絃与较幼的五至七絃分为两组,分别缠结在右、左雁足;先上粗絃,后上幼絃。新蚕丝絃要多上几次才会稳定。
斲琴工序
寻
制作古琴首重选材,用材讲究「轻、松、脆、滑」,琴材以存放多年自然乾燥的旧杉、梧桐和梓木为首选。自然乾燥的琴材较少开裂,传导声音较佳。古琴的面板多选用杉或梧桐,底板则以梓木或其他较坚硬木料制作。琴材须纹理通顺、宽度均匀、无节眼及虫蛀等材质问题。
斲
古琴式样繁多,制琴第二步是在所选的琴材上绘画琴式,通常是先拟好各部位尺寸位置,绘出纸样,然后再复制在琴材上。要将面板修挖成琴坯,先得「大刀阔斧」锯出琴型,再用斧头斲出琴面大致形状,然后用长刨修整琴面,依弧度卡尺为准刨出琴面弧度,再以短刨及蝴蝶刨仔细修整。琴底也须首尾平直,及修出轻微弧度。
挖
面板的内部是槽腹,与底板合成共鸣腔。槽腹要求首厚尾薄,中轴线处略厚;两侧近边成弧面,较中央薄。槽腹须以不同的凿修挖,再用弯刨、平刨修整,使槽腹圆滑,同时保留纳音、足池等部位。槽腹的厚薄弧度影响共鸣和音色,所以修挖槽腹要不时结合底板,上下左右敲叩琴体以查验声音虚实。底板内面也须稍修出弧度。
镶
已修挖的琴坯须镶嵌硬木配件如岳山、护轸、龙龈、雁足等。黏合剂多以生漆调和面粉而成,也有用煮溶的动物胶,例如猪皮胶。岳山横嵌在琴首用以架起琴絃,龙龈是琴尾中央承弦木。焦尾配件如冠角等都由硬木所制,既保护琴尾,又作装饰。较佳的硬木有紫檀、红木、花梨木和乌木。琴面上镶有十三个「徽」,多用蚌壳制成,以七徽居中较大,两边依次缩小。「徽」位于琴絃的泛音震动节点,须按琴絃长度计算。「徽」一般在批好灰胎后才镶嵌。
合
斲挖好的面板和底板,可用生漆调和面粉,或以动物胶黏合。面、底板黏合后,须用生漆和面粉调成的黏合剂,将麻布均匀黏上琴坯表面,以拉紧琴坯及防止日后面漆翘裂。有时,会在琴底两侧的额角、肩角、翅、腰、尾处,由底向面打入竹钉以固定琴体,而不用黏合剂的。
灰
完成木胎制作,即可用牛角批髹上灰漆。灰漆是由生漆和鹿角灰调成。鹿角灰是经火炙的鹿角研成,分八百、一千二百、二千目等,目数越大,灰质越幼细。琴坯须分次上灰漆,从最粗的目数开始,待灰漆乾透后打磨平滑,如是者再重复上数次,灰的目数必须渐变幼细。灰漆乾透后成为灰胎,质地坚固,能保护木胎,而厚薄适中的灰胎能改善音色。灰胎乾透后自然呈栗壳色,混入乌烟变乌黑色,混入硃砂可调成朱红、褐栗色;也有添加宝石屑、珊瑚碎等制造特别视觉效果,是为「八宝灰」。
磨
打磨须依所髹上鹿角灰目数而选用粗幼不同的砂纸,配以乾磨或湿磨。底层的灰胎粗而薄,可用粗砂纸或磨石作乾磨。随后的中灰胎用粗细相若的水砂纸打磨,后期的幼灰胎则用更幼细的水砂纸打磨,直至琴面平整均匀,光洁细腻。
漆
已打磨灰胎的琴坯可髹漆。髹漆可强化灰胎,亦有益于音色及外观。髹漆要薄而均匀,乾后须以最幼细水砂纸湿磨至平滑,再重复髹漆,直至琴身光滑亮丽。上漆最后一步是退光,可用熟漆髹饰数遍,再用幼灰代替砂纸打磨,以表现自然光泽。生漆在温暖潮湿的天气才容易乾透,所以灰漆的工序,大多在春夏间完成。漆工完成后,可以用钢刀在琴背刻上琴名和铭文。
絃
完成打磨面漆后,可用试音器测试琴音。如有杂音,表示琴面须再修整,或须重新上灰髹漆。及至完成上漆工序,就可张絃调音。上絃法是用连接琴底轸子的丝绳(绒扣),在岳山上扣紧絃端的蝴蝶结(蝇头),再将琴絃另一端拉过龙龈缠稳在雁足上;然后旋动轸子就可调音。较粗的一至四絃与较幼的五至七絃分为两组,分别缠结在右、左雁足;先上粗絃,后上幼絃。新蚕丝絃要多上几次才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