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粤剧的起源
粤剧,又称「广府大戏」,是广东省主要戏曲剧种,源流可上溯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粤剧既融合了其他地方戏曲如明代的弋阳腔、崑腔,清初以来的西秦戏、汉剧,以及江苏、河南、安徽、湖南、河北、广西等外省戏曲的腔调,又掺入广东民间说唱艺术及音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乾隆年间(1736-1795)佛山已成为粤剧戏班的大本营。咸丰年间(1851-1861)粤剧艺人李文茂加入了太平天国,反清起义,粤剧遭禁;根据文献所载,戏班于是挂上京班幌子演出。同治年间(1862-1874)禁令废弛,粤剧逐渐復甦,发展重心由佛山转向广州。粤剧同业更组织行会,于光绪十五年(1889)在广州黄沙建成「八和会馆」,积极推动广东至广西的粤剧发展。至二十世纪初,粤剧演出亦由戏棚官话(即桂林官话)渐改为粤语。
粤剧的起源
粤剧,又称「广府大戏」,是广东省主要戏曲剧种,源流可上溯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粤剧既融合了其他地方戏曲如明代的弋阳腔、崑腔,清初以来的西秦戏、汉剧,以及江苏、河南、安徽、湖南、河北、广西等外省戏曲的腔调,又掺入广东民间说唱艺术及音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乾隆年间(1736-1795)佛山已成为粤剧戏班的大本营。咸丰年间(1851-1861)粤剧艺人李文茂加入了太平天国,反清起义,粤剧遭禁;根据文献所载,戏班于是挂上京班幌子演出。同治年间(1862-1874)禁令废弛,粤剧逐渐復甦,发展重心由佛山转向广州。粤剧同业更组织行会,于光绪十五年(1889)在广州黄沙建成「八和会馆」,积极推动广东至广西的粤剧发展。至二十世纪初,粤剧演出亦由戏棚官话(即桂林官话)渐改为粤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