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的特色
香港全真道堂的道教仪式一般可分为祈福法事(清醮)和度亡法事(幽醮)两大类。常见的仪式包括:朝礼神明的「朝科」、向神明忏悔罪过的「忏科」、集福迎祥的「祈福法事」、超度亡魂的「度亡法事」、每逢道教节日诞期举行的朝贺仪式,以及道士每日修持的「早晚功课」等。
参与仪式的人员称为「经生」,按照坛场内的分工可分为高功法师(主科)、都讲法师(二手)、监斋法师(三手)、侍坛经生及散众经生。香港的全真科仪音乐,一般以「经韵」音乐的「声乐」为主体,按照朗读和吟唱的方法,可分为「朗诵式」、「吟诵式」、「吟唱式」、「咏唱式」四种音乐形态。在唱诵时,主要由主科与二手起腔,决定腔调和速度;而二手和三手则分别敲击木鱼和磬,以控制音乐节奏。
除了经生唱诵之「经韵」外,「器乐」在香港道教音乐中亦有其独特的一面。在「经韵」唱诵之中加入乐器跟腔伴奏,是「器乐」音乐的主要部分。此外,在道士举行仪式登坛之前的鼓、镲、锣敲击;仪式进行过程中法师只有法术动作而无经文诵唱的空档期间,用笛或唢吶等乐器演奏的曲牌等,也是「器乐」音乐的重要内容。这个「器乐」演奏的岗位,有时候由「经生」担任,有时候则由道堂聘请职业乐师─「醮师」担当。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的特色
香港全真道堂的道教仪式一般可分为祈福法事(清醮)和度亡法事(幽醮)两大类。常见的仪式包括:朝礼神明的「朝科」、向神明忏悔罪过的「忏科」、集福迎祥的「祈福法事」、超度亡魂的「度亡法事」、每逢道教节日诞期举行的朝贺仪式,以及道士每日修持的「早晚功课」等。
参与仪式的人员称为「经生」,按照坛场内的分工可分为高功法师(主科)、都讲法师(二手)、监斋法师(三手)、侍坛经生及散众经生。香港的全真科仪音乐,一般以「经韵」音乐的「声乐」为主体,按照朗读和吟唱的方法,可分为「朗诵式」、「吟诵式」、「吟唱式」、「咏唱式」四种音乐形态。在唱诵时,主要由主科与二手起腔,决定腔调和速度;而二手和三手则分别敲击木鱼和磬,以控制音乐节奏。
除了经生唱诵之「经韵」外,「器乐」在香港道教音乐中亦有其独特的一面。在「经韵」唱诵之中加入乐器跟腔伴奏,是「器乐」音乐的主要部分。此外,在道士举行仪式登坛之前的鼓、镲、锣敲击;仪式进行过程中法师只有法术动作而无经文诵唱的空档期间,用笛或唢吶等乐器演奏的曲牌等,也是「器乐」音乐的重要内容。这个「器乐」演奏的岗位,有时候由「经生」担任,有时候则由道堂聘请职业乐师─「醮师」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