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的传承
蓬瀛仙馆是申报全真道堂科仪音乐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团体,其道脉源自历史悠久的广州三元宫,是现存香港最早传续全真龙门派「道德通玄静」百字字派诗的全真道堂。现以蓬瀛仙馆为例,展示香港道教仪式「经韵」传承发展的其中一个面貌。
蓬瀛仙馆历史较长,往往是早年来港道侣谈玄论道及栖身的地方,而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侯宝垣、邓九宜两位科仪名家均曾在蓬瀛仙馆教授「经韵」、传播科仪,先后培育多名高功法师和大批经生。
蓬瀛仙馆创馆初期只招收乾道,后于1966年修改章程,从「崇」字派开始兼收女弟子,此后乾(男)坤(女)两道同习经忏,入坛诵经,人手不假外求。
1980年代起,蓬瀛仙馆在科仪经忏人才的培训上进入了新阶段。首先是1985年,麦炳基道长在馆内主持经忏讲习班,以开班讲学的形式传授经忏科仪,超越了昔日传统师徒之间秘传的方式。由1992年起,更分期开办经忏训练班,招生对象已不局限于馆内皈依弟子,一般善信和对道教文化有兴趣的市民亦可报读,从而培养出多名高功法师及大批经生,为香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的传承提供大批人才。
蓬瀛仙馆除了妥善收集和保存广州三元宫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外,在学者的协助下,还整理出六套科本乐谱,包括:《清微礼斗科》、《玄门开位科》、《玄门摄召科》、《关灯散花科》、《玄门启师科》和《先天斛食济炼幽科》。近十多年来,亦致力于制作道教科仪音乐的光碟和录像,通过现代化的电子科技保留科仪音乐的音韵与影像。2001至2002年间,蓬瀛仙馆更将科仪经忏传播到新加坡贒当宫,使香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传播到东南亚地区,令香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的发展立足于香港,传播海外。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的传承
蓬瀛仙馆是申报全真道堂科仪音乐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团体,其道脉源自历史悠久的广州三元宫,是现存香港最早传续全真龙门派「道德通玄静」百字字派诗的全真道堂。现以蓬瀛仙馆为例,展示香港道教仪式「经韵」传承发展的其中一个面貌。
蓬瀛仙馆历史较长,往往是早年来港道侣谈玄论道及栖身的地方,而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侯宝垣、邓九宜两位科仪名家均曾在蓬瀛仙馆教授「经韵」、传播科仪,先后培育多名高功法师和大批经生。
蓬瀛仙馆创馆初期只招收乾道,后于1966年修改章程,从「崇」字派开始兼收女弟子,此后乾(男)坤(女)两道同习经忏,入坛诵经,人手不假外求。
1980年代起,蓬瀛仙馆在科仪经忏人才的培训上进入了新阶段。首先是1985年,麦炳基道长在馆内主持经忏讲习班,以开班讲学的形式传授经忏科仪,超越了昔日传统师徒之间秘传的方式。由1992年起,更分期开办经忏训练班,招生对象已不局限于馆内皈依弟子,一般善信和对道教文化有兴趣的市民亦可报读,从而培养出多名高功法师及大批经生,为香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的传承提供大批人才。
蓬瀛仙馆除了妥善收集和保存广州三元宫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外,在学者的协助下,还整理出六套科本乐谱,包括:《清微礼斗科》、《玄门开位科》、《玄门摄召科》、《关灯散花科》、《玄门启师科》和《先天斛食济炼幽科》。近十多年来,亦致力于制作道教科仪音乐的光碟和录像,通过现代化的电子科技保留科仪音乐的音韵与影像。2001至2002年间,蓬瀛仙馆更将科仪经忏传播到新加坡贒当宫,使香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传播到东南亚地区,令香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的发展立足于香港,传播海外。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