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林振强简介
林振强简介
林振强(1948 – 2003),香港著名填词人,从八十年代初第一首最早出版问世的〈眉头不再猛皱〉(杜丽莎主唱),到二千年代初最后一首填词的〈孤单先生孤单小姐〉(林志美主唱),林振强写下了逾千首歌词作品。另外,林振强也是专栏作家、漫画家和广告创作人。
出身与填词缘起
林振强中学时期与友人组织乐队「The Thunderbirds」(雷鸟),并担任主音结他手。1967年其乐队参加《星报》主办的Talent Quest「业余音乐天才比赛」,凭翻唱〈Papa-Oom-Mow-Mow〉一曲得到季军。1968年往美国升学并于197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港工作。七十年代后期进入广告界,开始与资深音乐人聂安达合作创作广告歌曲,这段时期曾写过不少广告歌,例如可乐、雪碧、柯达等品牌的广告;然而他说:「写广告歌不好玩」,原因是「诸多限制」。
后来林振强得到当时在唱片公司担任要职的何重立赏识,从而获得填写流行曲歌词的机会。至于为何当初会写起流行曲歌词,林振强在1985年一次访问里说:「几年前,大部分流行曲词都是由黄沾、郑国江、卢国沾、黎彼得和许冠杰写的,我觉得应该有第二种方法去写。」
创作与画面
林振强每次有新曲需要填词时,都会把新曲的音乐重复听很多遍,直到他「感觉到自己应为该旋律写些什么,或者应沿某些方向写去」,他才会动笔。若遇到一些怎么听也没有感觉的音乐时,林振强会把它搁下一两天,或给太太试听,看她有何感觉。林振强填词需要「画面」。林振强太太曾撰述,音乐对林振强来说「是一种感受,有意境,又有画面」。林振强也说过:「我写歌词都是先有画面才有字的,如果只是一堆字,我不懂怎么写。」创作〈空凳〉时,林振强说:「我构想画面的时候想到了一张凳,便写了这个故事。」
灵感与习惯
对于如何获得创作灵感,林振强有过自述:「我有时在街边找到,有时在睡房找到,甚至有时在靓女身上找到,但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心中找到。」林振强太太亦曾写道:「无论是创作、写作或作词,林振强的灵感大都来自日常生活遇到的趣事或人生过程中的经历。」而且林振强「经常故意将一些完全没关系的东西连结起来,『搅下搅下』就会想出些东西来。」
另外,每当填完一首词,林振强都会把歌词重复唱几次,确保字音和曲调配合,不会出现「由『钟』变成『糉』」的问题;写好的歌词,林振强也会尽量隔一夜,第二天重看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没有,然后才交稿。至于粗口或太过粗俗的口语,林振强表示他决不会写进歌词,因为这些是不好看的东西。
题材及风格
有「鬼才」之称的林振强,其作品常为人赞叹称奇的,必然是其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创新的写作手法,从「童年时逢开窗,便会望见会飞大象」,到后来的「抬着午夜明月向你单眼」、「追赶太阳似子弹」,奇思异想,或可见一斑。选材方面,林振强说过:「我总爱找一些令我有强烈感觉的东西来写,让心肝去带动手中笔,这样写来会容易得多,而且会容易写得好些,因为若要动人,先要感动自己。」林振强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有一分钟的爱情,也有细水长流的爱情;有思念亲人的〈笛子姑娘〉、〈空凳〉;亦有描写友情的〈千个太阳〉;另外有放眼世界、关怀生命的〈地球大合唱〉、〈血肉来挡武士刀〉;亦有热情奔放、活力充沛的〈最紧要好玩〉、〈Stand Up〉;鬼马幽默的〈一只蚊〉、〈心思思〉,以及各种人物形象的〈傻女〉、〈妖女〉、〈花花公子〉等。另外,林振强曾为多出电影及电视剧集的主题曲或插曲填词,亦写过一些动画歌曲、儿童歌曲和电台节目歌曲,以及一些具教育意义的活动宣传歌曲,例如〈摘星〉、〈蚌的启示〉和〈做个开心健康人〉等。
黄沾曾说:「林振强的歌词好在哪里?好在真情实感。」黄沾认为人们平日看见的林振强其实是「冰火山上的小尖,表面以下的东西,不但深、大,而且还似火般烫热。」因为这「火般烫热」的温度和情感,林振强能够从八十年代一直创作至二千年代,写下一首又一首具「真情实感」的经典歌曲,使爱成为永恒。
林振强大事年表
1948年 | 1月21日出生 |
1967年 | 与所属乐队「The Thunderbirds」(雷鸟),参加《星报》主办的Talent Quest「业余音乐天才比赛」,以〈Papa-Oom-Mow-Mow〉一曲得到季军 |
The Thunderbirds灌录了第一张45转细碟,收录〈Polly Sunday〉及〈I Do, I Do〉两首歌曲 | |
1968年 | 远赴美国升学 |
1973年 | 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回港,第一份工作在服装品牌鳄鱼恤任职市场推广 |
1975年 | 以自由撰稿人身分为无线电视翻译配音片集 |
在大通银行电脑部任职初级系统分析员 | |
1976年 | 在情人节与严素君女士结婚 |
1978年 | 在黄沾与林振强的姊姊林燕妮开设的黄与林广告公司工作,正式进入广告界 |
1979年 | 开始为《明报周刊》写「洋葱头」专栏 |
与聂安达开始合作写广告歌,同时尝试学习写作流行曲歌词 | |
1981年 | 发表歌曲〈眉头不再猛皱〉,由杜丽莎主唱,是其最早问世的词作 |
首次为电视剧《荳芽梦》主题曲作词,由该剧演员露云娜主唱 | |
1982年 | 出版第一本打油诗集《串烧洋葱头》 |
1983年 | 儿子阿宝出生 |
首次为电影主题曲作词,〈戚眼眉〉一曲由有份出演该电影《俏皮女学生》的露云娜主唱,此曲获得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之「最佳电影歌曲」 | |
担任堂煌广告创作总监 | |
1986年 | 担任亚洲电视举办的第一届「未来偶像争霸战」歌唱比赛评判 |
获颁商业电台中文歌曲擂台奖「最有贡献填词人」奖项 | |
1987年 | 为陈洁灵参加「东京音乐节」写了第一首发表的英文歌词〈The Greatest Song〉 |
1988年 | 在服装品牌佐丹奴担任创作总监一职 |
1989年 | 移居新加坡,因工作关系,需经常两地穿梭 |
1990年 | 主理《壹周刊》推广创作事务 |
开始在《壹周刊》撰写「壹个人在床上」专栏 | |
获颁「叱咤乐坛全港电台播放率最高填词人CASH大奖」 | |
1991年 | 获颁「叱咤乐坛全港电台播放率最高填词人CASH大奖」 |
1992年 | 获颁「叱咤乐坛填词人CASH大奖」 |
1994年 | 获颁CASH最广泛演出金帆奖「个人最多作品演出奖」(作词家) |
1995年 | 主理《苹果日报》推广创作及撰写头条标题 |
获颁CASH最广泛演出金帆奖「个人最多作品演出奖」(作词家) | |
1998年 | 获颁商业电台1997年度「叱咤乐坛十周年大奖」的「叱咤殿堂十大作词人」奖 |
2000年 | 开始在《苹果日报》撰写「傻强扶弱」专栏,并以「强伯」自称 |
2003年 | 发表最后一首词作〈孤单先生孤单小姐〉,由林志美主唱 |
11月16日凌晨因病辞世 | |
2004年 | 获香港电台追颁第二十六届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 |
获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追颁「十大劲歌金曲荣誉大奖」 | |
获第二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追颁「专业精神奖」 | |
获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追颁「CASH音乐成就大奖」 | |
2013年 | 太太严素君女士以「洋葱嫂」之名出版《洋葱头背后的林振强》 |
林振强简介
林振强简介
林振强(1948 – 2003),香港著名填词人,从八十年代初第一首最早出版问世的〈眉头不再猛皱〉(杜丽莎主唱),到二千年代初最后一首填词的〈孤单先生孤单小姐〉(林志美主唱),林振强写下了逾千首歌词作品。另外,林振强也是专栏作家、漫画家和广告创作人。
出身与填词缘起
林振强中学时期与友人组织乐队「The Thunderbirds」(雷鸟),并担任主音结他手。1967年其乐队参加《星报》主办的Talent Quest「业余音乐天才比赛」,凭翻唱〈Papa-Oom-Mow-Mow〉一曲得到季军。1968年往美国升学并于197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港工作。七十年代后期进入广告界,开始与资深音乐人聂安达合作创作广告歌曲,这段时期曾写过不少广告歌,例如可乐、雪碧、柯达等品牌的广告;然而他说:「写广告歌不好玩」,原因是「诸多限制」。
后来林振强得到当时在唱片公司担任要职的何重立赏识,从而获得填写流行曲歌词的机会。至于为何当初会写起流行曲歌词,林振强在1985年一次访问里说:「几年前,大部分流行曲词都是由黄沾、郑国江、卢国沾、黎彼得和许冠杰写的,我觉得应该有第二种方法去写。」
创作与画面
林振强每次有新曲需要填词时,都会把新曲的音乐重复听很多遍,直到他「感觉到自己应为该旋律写些什么,或者应沿某些方向写去」,他才会动笔。若遇到一些怎么听也没有感觉的音乐时,林振强会把它搁下一两天,或给太太试听,看她有何感觉。林振强填词需要「画面」。林振强太太曾撰述,音乐对林振强来说「是一种感受,有意境,又有画面」。林振强也说过:「我写歌词都是先有画面才有字的,如果只是一堆字,我不懂怎么写。」创作〈空凳〉时,林振强说:「我构想画面的时候想到了一张凳,便写了这个故事。」
灵感与习惯
对于如何获得创作灵感,林振强有过自述:「我有时在街边找到,有时在睡房找到,甚至有时在靓女身上找到,但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心中找到。」林振强太太亦曾写道:「无论是创作、写作或作词,林振强的灵感大都来自日常生活遇到的趣事或人生过程中的经历。」而且林振强「经常故意将一些完全没关系的东西连结起来,『搅下搅下』就会想出些东西来。」
另外,每当填完一首词,林振强都会把歌词重复唱几次,确保字音和曲调配合,不会出现「由『钟』变成『糉』」的问题;写好的歌词,林振强也会尽量隔一夜,第二天重看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没有,然后才交稿。至于粗口或太过粗俗的口语,林振强表示他决不会写进歌词,因为这些是不好看的东西。
题材及风格
有「鬼才」之称的林振强,其作品常为人赞叹称奇的,必然是其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创新的写作手法,从「童年时逢开窗,便会望见会飞大象」,到后来的「抬着午夜明月向你单眼」、「追赶太阳似子弹」,奇思异想,或可见一斑。选材方面,林振强说过:「我总爱找一些令我有强烈感觉的东西来写,让心肝去带动手中笔,这样写来会容易得多,而且会容易写得好些,因为若要动人,先要感动自己。」林振强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有一分钟的爱情,也有细水长流的爱情;有思念亲人的〈笛子姑娘〉、〈空凳〉;亦有描写友情的〈千个太阳〉;另外有放眼世界、关怀生命的〈地球大合唱〉、〈血肉来挡武士刀〉;亦有热情奔放、活力充沛的〈最紧要好玩〉、〈Stand Up〉;鬼马幽默的〈一只蚊〉、〈心思思〉,以及各种人物形象的〈傻女〉、〈妖女〉、〈花花公子〉等。另外,林振强曾为多出电影及电视剧集的主题曲或插曲填词,亦写过一些动画歌曲、儿童歌曲和电台节目歌曲,以及一些具教育意义的活动宣传歌曲,例如〈摘星〉、〈蚌的启示〉和〈做个开心健康人〉等。
黄沾曾说:「林振强的歌词好在哪里?好在真情实感。」黄沾认为人们平日看见的林振强其实是「冰火山上的小尖,表面以下的东西,不但深、大,而且还似火般烫热。」因为这「火般烫热」的温度和情感,林振强能够从八十年代一直创作至二千年代,写下一首又一首具「真情实感」的经典歌曲,使爱成为永恒。
林振强大事年表
1948年 | 1月21日出生 |
1967年 | 与所属乐队「The Thunderbirds」(雷鸟),参加《星报》主办的Talent Quest「业余音乐天才比赛」,以〈Papa-Oom-Mow-Mow〉一曲得到季军 |
The Thunderbirds灌录了第一张45转细碟,收录〈Polly Sunday〉及〈I Do, I Do〉两首歌曲 | |
1968年 | 远赴美国升学 |
1973年 | 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回港,第一份工作在服装品牌鳄鱼恤任职市场推广 |
1975年 | 以自由撰稿人身分为无线电视翻译配音片集 |
在大通银行电脑部任职初级系统分析员 | |
1976年 | 在情人节与严素君女士结婚 |
1978年 | 在黄沾与林振强的姊姊林燕妮开设的黄与林广告公司工作,正式进入广告界 |
1979年 | 开始为《明报周刊》写「洋葱头」专栏 |
与聂安达开始合作写广告歌,同时尝试学习写作流行曲歌词 | |
1981年 | 发表歌曲〈眉头不再猛皱〉,由杜丽莎主唱,是其最早问世的词作 |
首次为电视剧《荳芽梦》主题曲作词,由该剧演员露云娜主唱 | |
1982年 | 出版第一本打油诗集《串烧洋葱头》 |
1983年 | 儿子阿宝出生 |
首次为电影主题曲作词,〈戚眼眉〉一曲由有份出演该电影《俏皮女学生》的露云娜主唱,此曲获得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之「最佳电影歌曲」 | |
担任堂煌广告创作总监 | |
1986年 | 担任亚洲电视举办的第一届「未来偶像争霸战」歌唱比赛评判 |
获颁商业电台中文歌曲擂台奖「最有贡献填词人」奖项 | |
1987年 | 为陈洁灵参加「东京音乐节」写了第一首发表的英文歌词〈The Greatest Song〉 |
1988年 | 在服装品牌佐丹奴担任创作总监一职 |
1989年 | 移居新加坡,因工作关系,需经常两地穿梭 |
1990年 | 主理《壹周刊》推广创作事务 |
开始在《壹周刊》撰写「壹个人在床上」专栏 | |
获颁「叱咤乐坛全港电台播放率最高填词人CASH大奖」 | |
1991年 | 获颁「叱咤乐坛全港电台播放率最高填词人CASH大奖」 |
1992年 | 获颁「叱咤乐坛填词人CASH大奖」 |
1994年 | 获颁CASH最广泛演出金帆奖「个人最多作品演出奖」(作词家) |
1995年 | 主理《苹果日报》推广创作及撰写头条标题 |
获颁CASH最广泛演出金帆奖「个人最多作品演出奖」(作词家) | |
1998年 | 获颁商业电台1997年度「叱咤乐坛十周年大奖」的「叱咤殿堂十大作词人」奖 |
2000年 | 开始在《苹果日报》撰写「傻强扶弱」专栏,并以「强伯」自称 |
2003年 | 发表最后一首词作〈孤单先生孤单小姐〉,由林志美主唱 |
11月16日凌晨因病辞世 | |
2004年 | 获香港电台追颁第二十六届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 |
获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追颁「十大劲歌金曲荣誉大奖」 | |
获第二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追颁「专业精神奖」 | |
获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追颁「CASH音乐成就大奖」 | |
2013年 | 太太严素君女士以「洋葱嫂」之名出版《洋葱头背后的林振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