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家园: 从寮屋到公屋
浏览选项

最近浏览

{{removeNBSP(item.name)}}
往昔家园: 从寮屋到公屋
浏览选项:
最近浏览
{{item.name}}

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的屋邨

屋宇建设委员会于1954年成立,专责兴建房屋,本着每人最少35平方呎居住空间的法定标准,以及中下收入家庭可负担租值的前提,为巿民提供居所。屋宇建设委员会纵然由政府发起,却独立于官方主要部门,以个别形式运作。政府向委员会提供港币5000万元的低息贷款,并按照评定巿值三分之一的水平,向该会拨出土地,兴建房屋。委员会半独立的性质,让其可以灵活地编制人手架构,并起用不为直属政府的徙置事务处所接纳的屋邨规划方式。委员会自设建筑师部门,成立以来,一贯聘用专业人员管理,管理风格上与徙置事务处迥然不同。

委员会最初为这种房屋设下的兴建准则,在于建造独立单位,每户皆设厨房、厕所与露台;并规划全邨的佈局,建筑物佔据地皮的25%至27%,总体人口密度为每英亩2,000人,租值符合租户的月入水平。

北角邨是第一个由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的屋邨,于1958年落成,锐意为巿民提供廉租屋。然而其后随着时日过去,设计质素逐渐向经济低头,是以北角邨的居住标准,成为绝响。该屋邨沿海傍而建,佔地6.5英亩,大约半数的地皮用作兴建游乐场与花园;大部分楼宇的地下均设置有盖游乐场,好让居民于雨天使用。另一与其他廉租屋大不相同的设计之处,在于邨内每户都有永久的房间间隔,令居民获得更多的私隐之余,亦可在居所内划分不同的生活空间。然而,这个设计却需要较高的空间标准:每人超过40平方呎。与此同时,全邨设计亦充份考虑到光线和通风需要。经过40多年洗礼后,北角邨终于2003年拆卸。但无可否认,它是香港历来最佳的廉租屋邨。

屋宇建设委员会为香港建成了十个廉租屋邨,小至西环邨,大如华富邨,规模各异。旗下兴建的其他屋邨,则包括苏屋邨、彩虹邨、马头围邨、和乐邨、福来邨、坪石和爱民邨。苏屋邨于1963年落成启用,试行了一系列的单位设计,租金因应地点、面积与单位内的设施而异。苏屋邨的单位设施与北角邨大致相同,装潢质素则略低一点。彩虹邨于1964年启用,为屋宇建设委员会旗下基本建屋标准的标志屋邨项目;马头围邨、和乐邨与福来邨以类近的形式兴建,箇中规划的差别轻微;坪石邨的建筑规划曾经过多次修改,最后落实兴建五座楼高28层的大楼,另有商店、学校和一个巴士总站,作为配套。华富邨可谓代表之作,内里的「巿中心」部分备有各式购物与巿场设施、一间大型酒楼、社区会堂、邮政局、公共图书馆、多层停车场、一个百货商场、四间小学和一间中学。它亦是香港首个综合设计的邻里屋邨,堪称成功范例,只是因为地点偏远,略为限制居民的就业选择。其后的爱民邨亦仿照华富邨的设计路线而兴建。

推介特藏
推介展览
{{browsingName}}
全部项目
第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
检视
{{item.date}}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到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的屋邨

屋宇建设委员会于1954年成立,专责兴建房屋,本着每人最少35平方呎居住空间的法定标准,以及中下收入家庭可负担租值的前提,为巿民提供居所。屋宇建设委员会纵然由政府发起,却独立于官方主要部门,以个别形式运作。政府向委员会提供港币5000万元的低息贷款,并按照评定巿值三分之一的水平,向该会拨出土地,兴建房屋。委员会半独立的性质,让其可以灵活地编制人手架构,并起用不为直属政府的徙置事务处所接纳的屋邨规划方式。委员会自设建筑师部门,成立以来,一贯聘用专业人员管理,管理风格上与徙置事务处迥然不同。

委员会最初为这种房屋设下的兴建准则,在于建造独立单位,每户皆设厨房、厕所与露台;并规划全邨的佈局,建筑物佔据地皮的25%至27%,总体人口密度为每英亩2,000人,租值符合租户的月入水平。

北角邨是第一个由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的屋邨,于1958年落成,锐意为巿民提供廉租屋。然而其后随着时日过去,设计质素逐渐向经济低头,是以北角邨的居住标准,成为绝响。该屋邨沿海傍而建,佔地6.5英亩,大约半数的地皮用作兴建游乐场与花园;大部分楼宇的地下均设置有盖游乐场,好让居民于雨天使用。另一与其他廉租屋大不相同的设计之处,在于邨内每户都有永久的房间间隔,令居民获得更多的私隐之余,亦可在居所内划分不同的生活空间。然而,这个设计却需要较高的空间标准:每人超过40平方呎。与此同时,全邨设计亦充份考虑到光线和通风需要。经过40多年洗礼后,北角邨终于2003年拆卸。但无可否认,它是香港历来最佳的廉租屋邨。

屋宇建设委员会为香港建成了十个廉租屋邨,小至西环邨,大如华富邨,规模各异。旗下兴建的其他屋邨,则包括苏屋邨、彩虹邨、马头围邨、和乐邨、福来邨、坪石和爱民邨。苏屋邨于1963年落成启用,试行了一系列的单位设计,租金因应地点、面积与单位内的设施而异。苏屋邨的单位设施与北角邨大致相同,装潢质素则略低一点。彩虹邨于1964年启用,为屋宇建设委员会旗下基本建屋标准的标志屋邨项目;马头围邨、和乐邨与福来邨以类近的形式兴建,箇中规划的差别轻微;坪石邨的建筑规划曾经过多次修改,最后落实兴建五座楼高28层的大楼,另有商店、学校和一个巴士总站,作为配套。华富邨可谓代表之作,内里的「巿中心」部分备有各式购物与巿场设施、一间大型酒楼、社区会堂、邮政局、公共图书馆、多层停车场、一个百货商场、四间小学和一间中学。它亦是香港首个综合设计的邻里屋邨,堪称成功范例,只是因为地点偏远,略为限制居民的就业选择。其后的爱民邨亦仿照华富邨的设计路线而兴建。

推介特藏
推介展览
{{browsingName}}
全部项目
检视
第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
{{item.date}}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到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共   {{paginationParam.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