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邵氏影城的诞生
战后,在邵邨人主持下,邵氏港厂进行改组,如在1952年,把昔日的南洋影片公司改组成邵氏父子公司(下称邵氏父子),而旗下的「南洋片场」亦改名为「邵氏片场」。改组后,邵氏由以往着重拍摄粤语片的主方针,转为摄制国语影片。战后,随香港影业復苏,加上不少上海影人南下,本地影片制作业渐见热闹,在这脉络下,邵氏父子亦遇上不少竞争对手,如电懋和长城两大电影公司便是当中较著名者,邵氏在港的电影制作业务亦藴酿着巨变。
「长城」全名为「长城电影制片公司」,由长城影业公司于1950年改组成立,并由左派电影工作者主持,更成为香港最主要的左派电影公司。其代表作有《血海仇》(1951)、《绝代佳人》(1953)及《阿Q正传》(1954)等,由于它们的影片可以直接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相对于邵氏父子初期只能依靠海外及本地市场,故能构成一定威胁。
1961年末,历经多年筹建,清水湾邵氏片场正式啓用,其佔地约六十五万平方呎,配备先进,内设多个大型摄影棚,并引入荷里活大型片厂制度,实施流水式制作,为利便古装影片拍摄工作,厂内更设有一处「古装街」作取镜之用,邵氏官方刊物《南国电影》便记下当时情况:「投资千万港元,动工三个年头的清水湾邵氏片场,初步工程已告一段落,经于11月10日正式启用了!这是一个雄视整个亚洲的最新型的片场,佔地达六十五万平方呎,建有十八座建筑物,包括六座摄影棚,配音、放映、收音、洗印等全部制片设备,以及别墅式的员工宿舍。由于设备……,对于综艺体濶银幕和彩色片的拍摄,将可获致更佳的效果」;至于古装影片的取镜场地,文中称「这片场兴建有一系列固定的,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永久性的佈景,将来拍摄无论那一个年代,或那一个地域性的影片,均可就地取材,而不需另搭佈景。既可争取时间,且较临时盖搭的佈景逼真得多,这种设备是过去一般片场所没有的」,文中更称,邵氏影城的诞生将为香港影业带来巨变:「不久的将来,清水湾便将成为远东的电影城。据估计……〔片场〕全部启用后,香港影片的总产量可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
邵氏影城的诞生
战后,在邵邨人主持下,邵氏港厂进行改组,如在1952年,把昔日的南洋影片公司改组成邵氏父子公司(下称邵氏父子),而旗下的「南洋片场」亦改名为「邵氏片场」。改组后,邵氏由以往着重拍摄粤语片的主方针,转为摄制国语影片。战后,随香港影业復苏,加上不少上海影人南下,本地影片制作业渐见热闹,在这脉络下,邵氏父子亦遇上不少竞争对手,如电懋和长城两大电影公司便是当中较著名者,邵氏在港的电影制作业务亦藴酿着巨变。
「长城」全名为「长城电影制片公司」,由长城影业公司于1950年改组成立,并由左派电影工作者主持,更成为香港最主要的左派电影公司。其代表作有《血海仇》(1951)、《绝代佳人》(1953)及《阿Q正传》(1954)等,由于它们的影片可以直接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相对于邵氏父子初期只能依靠海外及本地市场,故能构成一定威胁。
1961年末,历经多年筹建,清水湾邵氏片场正式啓用,其佔地约六十五万平方呎,配备先进,内设多个大型摄影棚,并引入荷里活大型片厂制度,实施流水式制作,为利便古装影片拍摄工作,厂内更设有一处「古装街」作取镜之用,邵氏官方刊物《南国电影》便记下当时情况:「投资千万港元,动工三个年头的清水湾邵氏片场,初步工程已告一段落,经于11月10日正式启用了!这是一个雄视整个亚洲的最新型的片场,佔地达六十五万平方呎,建有十八座建筑物,包括六座摄影棚,配音、放映、收音、洗印等全部制片设备,以及别墅式的员工宿舍。由于设备……,对于综艺体濶银幕和彩色片的拍摄,将可获致更佳的效果」;至于古装影片的取镜场地,文中称「这片场兴建有一系列固定的,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永久性的佈景,将来拍摄无论那一个年代,或那一个地域性的影片,均可就地取材,而不需另搭佈景。既可争取时间,且较临时盖搭的佈景逼真得多,这种设备是过去一般片场所没有的」,文中更称,邵氏影城的诞生将为香港影业带来巨变:「不久的将来,清水湾便将成为远东的电影城。据估计……〔片场〕全部启用后,香港影片的总产量可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