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邵氏父子公司

1946年,邵邨人回港接收南洋片厂,起初把片厂租予大中华影片公司,并合作拍片。其后,他把片场收回,于1952年创办邵氏父子公司,以拍摄国语电影为主业,供应香港市场及邵仁枚、邵逸夫在星马地区旗下的戏院。1954年及55年拍摄的《人鬼恋》、《梅姑》更分别获得东南亚影展最佳美术及童星奖。与此同时,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以及爪哇等地,建立起庞大的院线网,院线旗下的电影院逾百家。
战后香江,除了邵氏父子公司活跃一时外,长城、凤凰等新兴势力,以及由星马资金支持的电懋,亦插足影业,大量制作国语影片,令公司面对不少挑战,为了稳着片源和影片素质,支撑邵氏在星马的庞大院线业务,邵逸夫在1957年从新加坡迁到香港,翌年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开展制片业务,在九龙清水湾购地,邀来从上海南下的建筑师甘洺(Eric Cumine 1905-2002) 协助规划,参考荷里活的方式筹建片厂。这个邵氏影城投资逾千万,佔地约六十五万平方尺,内有摄影棚,配音、放映、录音、洗印设备及员工宿舍,可供流水作业,单是编剧和技术人员(包括木工、电工、美术人员、录音师及摄影师等)便有数百人。在高峰期,邵氏片场的影片年产量便高达四十多部。
邵氏父子公司

1946年,邵邨人回港接收南洋片厂,起初把片厂租予大中华影片公司,并合作拍片。其后,他把片场收回,于1952年创办邵氏父子公司,以拍摄国语电影为主业,供应香港市场及邵仁枚、邵逸夫在星马地区旗下的戏院。1954年及55年拍摄的《人鬼恋》、《梅姑》更分别获得东南亚影展最佳美术及童星奖。与此同时,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以及爪哇等地,建立起庞大的院线网,院线旗下的电影院逾百家。
战后香江,除了邵氏父子公司活跃一时外,长城、凤凰等新兴势力,以及由星马资金支持的电懋,亦插足影业,大量制作国语影片,令公司面对不少挑战,为了稳着片源和影片素质,支撑邵氏在星马的庞大院线业务,邵逸夫在1957年从新加坡迁到香港,翌年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开展制片业务,在九龙清水湾购地,邀来从上海南下的建筑师甘洺(Eric Cumine 1905-2002) 协助规划,参考荷里活的方式筹建片厂。这个邵氏影城投资逾千万,佔地约六十五万平方尺,内有摄影棚,配音、放映、录音、洗印设备及员工宿舍,可供流水作业,单是编剧和技术人员(包括木工、电工、美术人员、录音师及摄影师等)便有数百人。在高峰期,邵氏片场的影片年产量便高达四十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