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改值邮票、加盖邮票及作邮政用途的印花税票
在香港邮票发行初期,邮资率改变的次数非常频密,令已发行的邮票不敷所需。港府为此採取权宜的办法,将面值已过时的邮票交予负责政府印务工作的本地公司加盖为临时改值票,以等候从英国订制的新面值邮票付运来港。除了加盖新的邮资面额外,因当时中国内地和香港货币的兑换率差距越来越大,部分香港邮票亦曾在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一年(即英皇乔治五世在位时期)加盖「CHINA」字样,藉以区分在香港本地和中国通商口岸发售的香港邮票。
此外,在维多利亚女皇时期,部分原来用作财政和税收用途的印花税票,曾获准作邮政用途,直至一九零三年起英皇爱德华七世时期的高面值邮票面世为止。唯一例外是一九三八年一月:五仙在一九三零年代是香港寄信到中国内地的邮资,该面额邮票需求甚殷,但新旧英皇交替,原来乔治五世的五仙邮票已售罄,所以当局批准以印花税票暂代。
改值邮票、加盖邮票及作邮政用途的印花税票
在香港邮票发行初期,邮资率改变的次数非常频密,令已发行的邮票不敷所需。港府为此採取权宜的办法,将面值已过时的邮票交予负责政府印务工作的本地公司加盖为临时改值票,以等候从英国订制的新面值邮票付运来港。除了加盖新的邮资面额外,因当时中国内地和香港货币的兑换率差距越来越大,部分香港邮票亦曾在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一年(即英皇乔治五世在位时期)加盖「CHINA」字样,藉以区分在香港本地和中国通商口岸发售的香港邮票。
此外,在维多利亚女皇时期,部分原来用作财政和税收用途的印花税票,曾获准作邮政用途,直至一九零三年起英皇爱德华七世时期的高面值邮票面世为止。唯一例外是一九三八年一月:五仙在一九三零年代是香港寄信到中国内地的邮资,该面额邮票需求甚殷,但新旧英皇交替,原来乔治五世的五仙邮票已售罄,所以当局批准以印花税票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