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二次大战后的香港邮票
战后初期的香港通用邮票维持标准式样,直至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在位期间才出现较大转变。一九六二年,邮政署首次举行世界性的邮票设计比赛,为邮票上的女皇肖像换上军装,并以多种鲜艳颜色印刷高面值邮票。这套邮票的其中两个面值,在一九六八年改以洋紫荆和香港市徽为主体图案,下启本土题材融入通用邮票的滥觞。一九七三年,通用邮票改用女皇浮雕像,后来更演化成不同式样,首先是加入象征英国的狮子和中国的龙,后来配以香港风景素描及草书「香港」字样,皆为此前罕见的中国文化和香港元素。
此外,围绕特定主题而设计的特别邮票,令香港邮票的题材包罗万象。二次大战后初期,香港的纪念邮票仍摆脱不了浓厚的殖民地色彩。直至一九六七年首枚以中国生肖为题的特别邮票面世后,特别邮票的发行如雨后春笋,主题突显香港的盛事和本土特色,不少更由香港人设计。当中香港蝴蝶(一九七九年)、香港旧日风貌(一九八七年)和中国戏剧(一九九二年)等主题,至今仍为集邮人士所津津乐道。
二次大战后的香港邮票
战后初期的香港通用邮票维持标准式样,直至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在位期间才出现较大转变。一九六二年,邮政署首次举行世界性的邮票设计比赛,为邮票上的女皇肖像换上军装,并以多种鲜艳颜色印刷高面值邮票。这套邮票的其中两个面值,在一九六八年改以洋紫荆和香港市徽为主体图案,下启本土题材融入通用邮票的滥觞。一九七三年,通用邮票改用女皇浮雕像,后来更演化成不同式样,首先是加入象征英国的狮子和中国的龙,后来配以香港风景素描及草书「香港」字样,皆为此前罕见的中国文化和香港元素。
此外,围绕特定主题而设计的特别邮票,令香港邮票的题材包罗万象。二次大战后初期,香港的纪念邮票仍摆脱不了浓厚的殖民地色彩。直至一九六七年首枚以中国生肖为题的特别邮票面世后,特别邮票的发行如雨后春笋,主题突显香港的盛事和本土特色,不少更由香港人设计。当中香港蝴蝶(一九七九年)、香港旧日风貌(一九八七年)和中国戏剧(一九九二年)等主题,至今仍为集邮人士所津津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