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新时代的东华三院
1. 与时并进的医疗服务
东华三院现有24个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其属下五间医院于1991年加入医管局后,受益于改革带来的机遇及董事局的积极支持,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东华三院又分别在1990年和2004年成立妇女健康普查部及男士健康普查部,鼓励市民定期身体检查;近年更推出长者家居復康外展服务,将医疗服务从医院扩展至社区。
东华一直保留「赠医施药」的传统。虽然社会整体经济情况已大幅改善,但东华依然本着帮助有需要的贫病者的精神,为香港市民提供免费病床、免费中西医普通科门诊及西医专科门诊服务。每年东华都为免费医疗服务举办多项筹款活动,得到社会积极回应。
中医药在香港回归后才有法例及註册监管制度。东华早于1990年代初已作出准备,自1997年起更多次举办两岸四地大型医学研讨会,以及安排中西医到海外交流,促进中医及西医发展。2001年起,东华成立5间以教学、科研及服务集于一身的中医药科研中心,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中医专科服务、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及培育本地中医药人才。2009年更成立「东华三院王泽森上医馆」,传扬国家构建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提倡防患于未然,长远减低社会的医疗负担。
2. 多元发展的教育服务
东华三院致力推行「全人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让他们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有全面和具个性的发展。近年更推动在内地服务从中学习,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的承担。
因应《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的实施,东华三院属下所有中、小学及特殊学校都已成立法团校董会,让更多持份者参与校政,加强学校的问责性和透明度。东华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本地及离岸的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并定期举办联校教师研讨会,让教师分享各校的实践经验。东华三院的教育科设有学生辅导部,为学校提供培训课程、个案咨询及学生辅导。
东华三院部分中学在高中除开设文、理、商科目外,更开设「应用学习」课程,配合学生的不同兴趣。东华为加强对读写障碍学生的支援,聘请英国及新加坡专家来港,为英文科教师举办培训课程,帮助学童克服拼读及书写英语的困难;又与香港大学及香港教育学院(即今香港教育大学)合作推行读写障碍的教学研究及教师培训。董事局每年更筹募善款,为清贫学生及有读写障碍的学生提供课外活动资助及学习支援。
东华三院现时营办50所学校,更配合香港政府扩展专上教育的政策,在2005年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成立香港中文大学——东华三院社区书院(中大东华社区书院),开设副学士学位及副学士学位先修课程,为中学毕业生日后升学和就业作准备。东华三院为促进香港作为知识型社会的发展,于2010年开设独立运作的东华学院,开办自资四年制学位课程,并通过了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的院校评审及课程甄审标准。
3. 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
东华三院现有逾200个社会服务单位,协助弱势社群包括失业者、低学历和低技能的青少年及妇女等克服经济困难。东华又利用不同专业包括社工、心理学家及辅助医疗人员等组成的团队,积极与个别专业界别人士和团体共同为市民提供专门辅导及服务。东华亦致力促进民、商、官三方合作,如招募庞大的企业义工团队,让参与义工服务者贡献爱心和专业知识;另外发展社会企业,凝聚各界力量扶助弱势社群自力更生。
东华的综合服务中心为儿童、青少年及家庭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服务,旨在促进个人及家庭的健康生活和潜能发展,以建立关爱共融的社区。东华为迅速帮助个别有需要群组,又开办债务辅导服务、问题赌博辅导、预防滥用精神药物及毒品辅导服务、戒烟服务、上网成瘾辅导服务及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近年更成立危机介入及支援服务,为性暴力受害人、面对家庭暴力或家庭危机的个人或家庭提供全面支援。
随着香港人口老化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转变,东华的安老服务一方面积极发展多元化的社区照顾服务,为居于社区内的长者提供适切的支援,同时为体弱长者提供优质的院舍照顾服务。近年,东华推出多项为长者而设的崭新服务,当中包括提供结合教育、辅导、纾缓、善寿及殡仪等元素的一站式「圆满人生」服务;推动长者持续进修、终身学习的长者学苑、「第三龄大学」及「长者进修网络平台」;以及支援贫困、隐蔽及有特别需要的长者与照顾者的服务计划。
东华为多类型的残疾人士包括不同程度智障人士、严重弱能人士、视障长者及精神病康復者提供日间训练、职业復康、住宿服务及社区支援服务。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復康服务不断扩展,东华至今已成为香港提供多元化復康服务的主要机构。
4. 展望未来
东华三院是新与旧的混合体,其机构文化能包容传统与创新。东华三院代表的慈善精神,超越宗亲、乡籍、血缘、宗教信仰等界限而凝聚成一股稳定社会的力量,在今天的诠释,就是社会资本,能承载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回顾过去,东华三院曾经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始终保持「善与人同」的宗旨,配合政府政策及社会需要,不断创新求变。除依赖政府资助、服务收费及自负盈亏服务的收入外,东华三院每年均透过举办不同的筹募项目,集结各界善长的慷慨捐输,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帮助。东华三院透过辖下出租物业的租金收入支付行政费用,筹得的每分每毫善款全部用于医疗、教育、社会服务及其改善和扩展。展望未来,东华三院会一如以往,聆听社会需要,继续为香港市民服务,并向内地和海外推广东华的慈善精神。
新时代的东华三院
1. 与时并进的医疗服务
东华三院现有24个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其属下五间医院于1991年加入医管局后,受益于改革带来的机遇及董事局的积极支持,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东华三院又分别在1990年和2004年成立妇女健康普查部及男士健康普查部,鼓励市民定期身体检查;近年更推出长者家居復康外展服务,将医疗服务从医院扩展至社区。
东华一直保留「赠医施药」的传统。虽然社会整体经济情况已大幅改善,但东华依然本着帮助有需要的贫病者的精神,为香港市民提供免费病床、免费中西医普通科门诊及西医专科门诊服务。每年东华都为免费医疗服务举办多项筹款活动,得到社会积极回应。
中医药在香港回归后才有法例及註册监管制度。东华早于1990年代初已作出准备,自1997年起更多次举办两岸四地大型医学研讨会,以及安排中西医到海外交流,促进中医及西医发展。2001年起,东华成立5间以教学、科研及服务集于一身的中医药科研中心,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中医专科服务、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及培育本地中医药人才。2009年更成立「东华三院王泽森上医馆」,传扬国家构建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提倡防患于未然,长远减低社会的医疗负担。
2. 多元发展的教育服务
东华三院致力推行「全人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让他们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有全面和具个性的发展。近年更推动在内地服务从中学习,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的承担。
因应《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的实施,东华三院属下所有中、小学及特殊学校都已成立法团校董会,让更多持份者参与校政,加强学校的问责性和透明度。东华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本地及离岸的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并定期举办联校教师研讨会,让教师分享各校的实践经验。东华三院的教育科设有学生辅导部,为学校提供培训课程、个案咨询及学生辅导。
东华三院部分中学在高中除开设文、理、商科目外,更开设「应用学习」课程,配合学生的不同兴趣。东华为加强对读写障碍学生的支援,聘请英国及新加坡专家来港,为英文科教师举办培训课程,帮助学童克服拼读及书写英语的困难;又与香港大学及香港教育学院(即今香港教育大学)合作推行读写障碍的教学研究及教师培训。董事局每年更筹募善款,为清贫学生及有读写障碍的学生提供课外活动资助及学习支援。
东华三院现时营办50所学校,更配合香港政府扩展专上教育的政策,在2005年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成立香港中文大学——东华三院社区书院(中大东华社区书院),开设副学士学位及副学士学位先修课程,为中学毕业生日后升学和就业作准备。东华三院为促进香港作为知识型社会的发展,于2010年开设独立运作的东华学院,开办自资四年制学位课程,并通过了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的院校评审及课程甄审标准。
3. 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
东华三院现有逾200个社会服务单位,协助弱势社群包括失业者、低学历和低技能的青少年及妇女等克服经济困难。东华又利用不同专业包括社工、心理学家及辅助医疗人员等组成的团队,积极与个别专业界别人士和团体共同为市民提供专门辅导及服务。东华亦致力促进民、商、官三方合作,如招募庞大的企业义工团队,让参与义工服务者贡献爱心和专业知识;另外发展社会企业,凝聚各界力量扶助弱势社群自力更生。
东华的综合服务中心为儿童、青少年及家庭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服务,旨在促进个人及家庭的健康生活和潜能发展,以建立关爱共融的社区。东华为迅速帮助个别有需要群组,又开办债务辅导服务、问题赌博辅导、预防滥用精神药物及毒品辅导服务、戒烟服务、上网成瘾辅导服务及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近年更成立危机介入及支援服务,为性暴力受害人、面对家庭暴力或家庭危机的个人或家庭提供全面支援。
随着香港人口老化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转变,东华的安老服务一方面积极发展多元化的社区照顾服务,为居于社区内的长者提供适切的支援,同时为体弱长者提供优质的院舍照顾服务。近年,东华推出多项为长者而设的崭新服务,当中包括提供结合教育、辅导、纾缓、善寿及殡仪等元素的一站式「圆满人生」服务;推动长者持续进修、终身学习的长者学苑、「第三龄大学」及「长者进修网络平台」;以及支援贫困、隐蔽及有特别需要的长者与照顾者的服务计划。
东华为多类型的残疾人士包括不同程度智障人士、严重弱能人士、视障长者及精神病康復者提供日间训练、职业復康、住宿服务及社区支援服务。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復康服务不断扩展,东华至今已成为香港提供多元化復康服务的主要机构。
4. 展望未来
东华三院是新与旧的混合体,其机构文化能包容传统与创新。东华三院代表的慈善精神,超越宗亲、乡籍、血缘、宗教信仰等界限而凝聚成一股稳定社会的力量,在今天的诠释,就是社会资本,能承载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回顾过去,东华三院曾经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始终保持「善与人同」的宗旨,配合政府政策及社会需要,不断创新求变。除依赖政府资助、服务收费及自负盈亏服务的收入外,东华三院每年均透过举办不同的筹募项目,集结各界善长的慷慨捐输,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帮助。东华三院透过辖下出租物业的租金收入支付行政费用,筹得的每分每毫善款全部用于医疗、教育、社会服务及其改善和扩展。展望未来,东华三院会一如以往,聆听社会需要,继续为香港市民服务,并向内地和海外推广东华的慈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