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棍
在许多电影如《少林三十六房》(1978)、《黄飞鸿二之男儿当自强》(1992)都有道具棍出现,棍头按不同动作设计而有所不同。南方有两种握法与打法有别的棍:一种叫「单头棍」,棍头略幼而棍尾较粗,一般长约八至九呎;另一种叫「双头棍」,棍的两头粗幼相等,长度约高至人的眉头,故又叫「齐眉棍」。

大刀(上)及棍(下)
棍是功夫片常见的道具。这支棍长度较短,重量较轻,方便演员使用之余亦顾及安全。
枪棍同源
原始人类尚未发展工艺,自卫时以随处可得的树枝或木条作攻击,慢慢发展成长棍,后来在棍上加上石器或金属,发展出不同的兵器,因此棍有「百兵之祖」的称号。而枪其实是在棍头装上利器,两者形态极为相似,故枪法与棍法有许多相通之处,即武谚所说的「棍带三分枪,枪还三分棍」。刘家良导演的《五郎八卦棍》(1984)正表现出枪棍同源的武术特点,亦展示了两者之间「棍打一片,枪扎一点」的差异,成为这两种兵器的极佳註脚。
棍
在许多电影如《少林三十六房》(1978)、《黄飞鸿二之男儿当自强》(1992)都有道具棍出现,棍头按不同动作设计而有所不同。南方有两种握法与打法有别的棍:一种叫「单头棍」,棍头略幼而棍尾较粗,一般长约八至九呎;另一种叫「双头棍」,棍的两头粗幼相等,长度约高至人的眉头,故又叫「齐眉棍」。

大刀(上)及棍(下)
棍是功夫片常见的道具。这支棍长度较短,重量较轻,方便演员使用之余亦顾及安全。
枪棍同源
原始人类尚未发展工艺,自卫时以随处可得的树枝或木条作攻击,慢慢发展成长棍,后来在棍上加上石器或金属,发展出不同的兵器,因此棍有「百兵之祖」的称号。而枪其实是在棍头装上利器,两者形态极为相似,故枪法与棍法有许多相通之处,即武谚所说的「棍带三分枪,枪还三分棍」。刘家良导演的《五郎八卦棍》(1984)正表现出枪棍同源的武术特点,亦展示了两者之间「棍打一片,枪扎一点」的差异,成为这两种兵器的极佳註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