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藝永存.向林家聲致敬
最近瀏覽

投師學藝

林家聲原名林曼純,1933年出生於香港。父親是標準戲迷,林家聲與姊姊林曼妮自小隨父親看戲聽曲,漸漸培養對粵劇藝術的興趣。中日戰爭爆發,香港於1941年淪陷,林家聲亦輟學,往玫瑰音樂學院跟隨容德怡及容德昌學唱粵曲及習洋琴。翌年,隨父親遷往廣州。1944年,林家聲加入肖蘭芳粵劇學院學習古老排場戲,半年後粉墨登台,自始與粵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1945年,戰爭結束,林家聲隨父親回港,先後跟隨多位名師繼續學習粵劇,包括北派、國術、曲藝、掌板等,可謂集各家各派的精粹,然而,對他影響最深遠當推粵劇泰斗薛覺先。

1949年,報界人士羅澧銘帶同林家聲往薛覺先家中作客,機緣巧合下,林家聲為薛覺先「掌板」,薛氏曲畢,對林家聲「掌板」的技藝刮目相看,自此納入門下,親自指導曲藝和演戲技巧。林家聲還隨薛覺先落班,參與「大鳳凰劇團」和「真善美劇團」演出,雖然只飾演一些小角色,但卻可親睹薛氏對藝術的嚴謹要求和態度,直接影響其日後對粵劇藝術的理想和探求。

1956年,薛覺先病逝,班政家成多娜為紀念這位一代宗師,組成「覺聲劇團」,由林家聲擔任文武生,選演薛派名劇,包括《花染狀元紅》、《胡不歸》、《漢武帝夢會衛夫人》等,劇團演出大獲好評,林家聲亦聲名崛起。1958年,他參與「寶鼎劇團」,與李寶瑩分當男女主角,演出多齣粵劇戲寶,其中尤以《梁祝恨史》及《王寶釧》最受歡迎,一文一武,盡顯林家聲文武全才的一面。林家聲雖已是小型班「寶鼎劇團」的文武生,但仍甘為大型班的綠葉,參與「大龍鳳劇團」和「仙鳯鳴劇團」的演出,擔當小生,希望吸取更多經驗,以實踐其多研、多練、多演、多變的藝術理想。

圖片


  • 蘭芳劇學院講義

  • 「覺聲劇團」戲橋

  • 「覺聲劇團」泥印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