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道舊當押舖

當押業在本港未開埠前早已存在,行業於唐朝經已形成,宋朝時更爲普遍。當年主要分佈於墟鎮,以元朗較多。位於元朗舊墟的「晉源押」老舖,至今有二百年歷史。

港島開埠時,港人多是勞苦大眾,他們亦以賭博爲娛樂,時常需要典當以換取現金,當押業因而十分蓬勃。鑑定典當物品的人俗稱「二叔公」;放高利貸的人俗稱「大耳窿」,因他們常把硬幣放在耳洞,示意有錢可借。

當年當押業跟普通的商店一樣,須繳納牌照費及一般稅項。當押業很難避免當入賊贜,1858年「富輝押」的老闆因抵押了一隻賊贜鉈錶,被判充軍十四年(充軍刑於1911年廢止)。當年華人曾因此事發起簽名蓋章運動,認為這是歧視華人的判例;群情洶湧之下,寶靈總督才下令改判兩年徒刑。

1853年,當押業因經常被警察騒擾而第一次罷市,1858年又因牌照費太高而罷業。1929年「當舖大王」李右泉因對當押業的貢獻受勳,他當年擁有全港百分之八十當舖的股權。行業最興旺的是日佔時期,一枝獨秀;但到1970年代之後,信貸公司、銀行勃興,加上高地價、高租金的影響,當押業雖已改變經營手法,但亦日益衰退。

畫面見到的是巿區唯一還保存下來的舊式當舖建築物,窗門是鋼板造的,牆是耐火的青磚築成,像砲樓一樣,並聘有神槍手以防盜賊。該當舖早已停業了。

Share Share
位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