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昌

陳華昌
捷成PVC軟膠製品廠有限公司董事長

性別:
出生年: 1950年代初
受訪時年齡: 約60歲
教育程度: 小學
主要職業: 工業家
訪談主題: 工業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因家道中落12歲已入行做童工

1950年代初陳華昌在港出生,幼時家庭富俗,父親經營建築、運輸、布匹等生意,家住土瓜灣高山道。母親生5名子女,依次為「子女子女子」, 陳華昌排名第三。陳華昌7歲時,父親離世,家道中落,陳華昌被迫輟學謀生,到玩具廠門外做裝配童工,母親則經營「走鬼檔」,露天販賣熟食和魚菜,後來在馬頭圍道開賣菜「梗檔」,生活稍有改善。陳華昌10歲時在馬頭圍後巷的流動大牌檔做工,歷時約3年。陳華昌12歲時,妹妹在某PVC製品廠打工,該廠以高週波電壓機生產PVC塑料製品,他獲妹妹介紹到該廠做童工,正式加入塑膠業,其後曾到數間同類工廠打工,入行5年後日薪為4元。16歲轉做打金學徒,1年後因工資低離職。18歲在某塑膠廠做副主管,月薪300元,1年後以3,000元積蓄創業。陳華昌原無意創業,因老闆沒有履行發300元雙糧的諾言,最終只發100元,經一個多小時思索後,認為打工的薪酬增幅有限,難以養妻活兒,決意離職創業。舊東家認為3,000元資金微薄,難有作為,陳華昌心意已決,最終向舊東家再借1,000元,開辦「捷成PVC軟膠製品廠」。




標題 因家道中落12歲已入行做童工
日期 28/02/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0分5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C-SEG-001
創業初期工廠的「泡沬式」發展。改變經營策略轉虧為盈

捷成PVC軟膠製品廠以3,000元資金創辦,開廠初期,廠房僅足300呎,月租300元,以分期付款購買機器。陳華昌長期留守機房,坦言創業之初甚為無知,不懂如何接單、買料、開料、計算成本,諸事向老行尊請教,並請舊東家分發加工訂單。陳華昌早年向田氏化工的姚經理買原料,坦言自己資金不足,要求田氏容許60天賒數貨期,姚經理欣賞陳華昌坦率,決意破例相助。捷成從1969年開廠至1977/78年,由只有1名工人擴充至70至80名工人,因勞動成本低廉,生意興隆,每晚開廠至凌晨2時,先後生產文具和女裝銀包。開業8年後,陳華昌審查帳目,驚覺歷年虧本高達50萬元,母親和模具師傅曾多番規勸早日結業。

陳華昌歸納開首8年失敗原因如下:一、製品產值太低;二、同業競爭劇烈;三、計帳方式落伍,忽略水電等運作費用;四、洋行居中壓榨;五、客戶拖欠貨款。 開業初年,捷成依賴洋行接外國訂單,陳華昌平日到尖沙咀和中環洋行扣門,因議價能力不足,慣遭洋行壓低貨價。1978年,陳華昌經過檢討,改變策略,放棄生產女裝銀包,並接洽專做品牌客戶的洋行,轉而為史諾比、迪士尼、星球大戰、Hello Kitty等卡通品牌生產文具,同時加強品質和貨期保證。捷成開始轉虧為盈,品牌生意維繫到今天,並擴充至袋類製品。陳華昌認為,名牌產品貨價較高,利潤合理,訂貨量大,訂單穩定。捷成生意逐漸上軌道後,向銀行借貸手續日漸簡便,得以擴充廠房和設備。陳華昌感慨營商猶如逆水行舟,他在1970年代初低勞動成本時虧本,反而待1970年代末工資上漲時方賺錢。陳華昌坦言,與洋行談判困難,考慮到廠房和工人規模有限,只能以誠意和低價打動對方。




標題 創業初期工廠的「泡沬式」發展。改變經營策略轉虧為盈
日期 28/02/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8分5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C-SEG-002
逐步建立創業的基礎: 生產、接單、管理和財務等知識
高週波電壓機由英國工程師發明,初以電訊用途為主,及後可應用於塑膠片的焊接。焊接時先以銅模將PVC軟膠薄膜剪裁,置入高週波機之內,利用高頻振動將薄膜融合,可生產筆袋、銀包和文件套等製品。時至今天,高週波機結構變化不大,只是操作更簡易。陳華昌12歲入行時擔任啤工,在多間PVC製品廠學師長達5年,學習模具調校、機器維修和操作,但沒有涉足裁床、包裝和買料。當年細廠學徒分科學習啤工和裁床,兩者兼習包裝。陳華昌18歲任職某廠副主管,該廠兼設高週波機和衣車兩部門,副主管是正手的助理,負責指導工人、調模、調機、計算落貨期、訂單排期,但不必管理接單和採購事務。廠主視接單和成本計算為商業秘密,一般不向下屬傳授心得。陳華昌創業時經驗不全面,向多位舊東家求教接單和打價,舊東家欣賞他的拚搏,樂於指導,並向他分發加工訂單,捷成遂以加工生產起家。陳華昌感慨自己文化水平低,讀至小二畢業,隨後只讀過數個月夜校。



標題 逐步建立創業的基礎: 生產、接單、管理和財務等知識
日期 28/02/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0分3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C-SEG-003
創業初期的廠房、工人和產品

捷成PVC軟膠製品廠首間廠房位於大角咀的民居,3個月後因廠地不敷應用,搬至紅磡黃埔街,月租350元,廠址位於一梯兩伙的舊樓,毗鄰民居。高週波機運作時噪音擾民,甚至干擾飛機飛行安全,捷成曾遭電燈公司斷電。陳華昌相信,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約七成工廠為住家式山寨廠,裝置高週波機的工廠集中在大角咀和西環。1974年,陳華昌擴充廠房,以便提高產量,容納更多機器,將捷成搬到新蒲崗七寶街的正規廠房,與一間織嘜廠合租2,400呎的廠址,兩年後搬入隔鄰單位,廠房面積增至3,000呎,及後擴充至8,000呎,逐步提升產量。1982/83年再搬至五芳街,廠地12,000呎。捷成創業時只有陳華昌兄弟兩人,廠房只有「一張枱、兩張凳、一部機」,弟弟負責裁床和啤機,由陳華昌傳授技術。當年設有閘機裁切原料。廠房搬到黃埔街時增聘4至5名工人。

早期捷成主要聘用年輕女工,手腳並用操作啤機,工作容易上手,應徵者不必經驗,日薪4元,10小時工作。弟弟習得基本技術後,進而兼管廠內雜務。1976年,捷成搬到3,000呎廠房時開始分部,計有裁床、包裝、啤機、下欄(又稱「雜工」,處理產品部件)等部門,及後增闢印花部。文具生產涉及5至6個工序,銀包生產約30個工序,生產過程損耗大,捷成生產銀包時虧蝕嚴重。1978年起捷成以代工生產模式經營,由客戶交來產品樣則,然後據樣則製作貨辦,待客戶滿意並落單,即可投產。非代工生產訂單的產品則俗稱「行貨」。捷成轉營代工生產業務後,加強內部管理、貨期準繩和品質控制,洋行有時派人巡視廠房,皆滿意捷成表現。




標題 創業初期的廠房、工人和產品
日期 28/02/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4分4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C-SEG-004
創業初年的工人聘用和管理。1980年代工人流動性大聘用困難

捷成PVC軟膠製品廠創業時女工日做10小時,陳華昌和家人日做15小時,星期日如常上班。捷成在1970年代中期搬到七寶街時,勞工法例規限女工和童工的工時,超時工作要申請。當年陳華昌的哥哥和妹妹相繼加入捷成,工廠採用家庭式經營,妹妹主管包裝,弟弟主管裁床,哥哥主管接單,母親間中來廠幫工,陳華昌總攬全廠事務。陳華昌家人定時支薪,但工資並不正規。廠房擴展至3,000呎時,捷成全廠有50至60人,分為機房、裁床、包裝等專責部門。捷成1983年搬入五芳街12,000呎廠房時,人員增至150至160人。陳華昌認為,細廠鮮有人事管理概念,管理層和工人直接溝通,現在才設有人力資源部。捷成早期由部門主管聘請屬下的工人,陳華昌和主管共同訂定薪酬。他坦言捷成擴展至12,000呎時,依舊以山寨廠方式運作,沒有考核和培訓員工的制度。陳華昌認為,山寨廠的優點是溝通方便,管理層可了解員工感受,即時糾正管理問題。

1980年代初,電子、假髮、玩具、牛仔褲等行業與塑膠廠競爭工人,捷成工人流動大,任期達3至4年者已屬長久,陳華昌不能熟記全部員工名字。捷成為留住工人,改善廠房環境,安裝空調。陳華昌認為,PVC塑膠廠安全問題不大,捷成在新蒲崗投產時,已按勞工處規範為工人配備護罩,廠內無嚴重工業意外。捷成在新蒲崗時難聘年輕女工,女工一般到電子廠和玩具廠工作,捷成聘用老婦為包裝工,陳華昌讚賞老人勤快。捷成主要聘用少女當啤工,後期吸納男工出任。1980年至1995年,香港工業最為興旺,各行業爭聘工人;1995年,工廠北移,本地工業開始走下坡。捷成在1985年北移內地設廠,吸收廉價勞工,提升競爭力。




標題 創業初年的工人聘用和管理。1980年代工人流動性大聘用困難
日期 28/02/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1分3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C-SEG-005
生產線轉移的步伐: 從香港、澳門、深圳到東莞。代工生產業務轉型專攻日本客戶
1980年代初,本地經營成本上漲,捷成PVC軟膠製品廠漸將生產線外遷。約在1983年,捷成於澳門租廠房設廠,未幾因運費過高而結束。1985年,捷成在深圳羅湖水庫一帶設廠,廠址鄰近中港邊境,交通便利,捷成向當地鄉村租用廠房,每平方米4元租金,每3年續訂租約。深圳廠房屬外資企業,以來料加工模式運作,捷成先從香港輸送原料,交由深圳廠房加工,製成品運回香港出口。陳華昌回顧早年港廠北移,一般與當地居民合作經營,但對方欠缺管理知識,致品質和貨期沒有保證;其後港廠採用來料加工辦法,鄉鎮只收廠租和管理費。1985年捷成北上設廠時,當地工人日薪只有4元,10倍低於香港工人,惟捷成未能善用此優勢而獲利,至搬離深圳前盈利始終有限,陳華昌慨歎運氣不佳。

1985年,捷成的代工生產業務轉型,重點從歐美客戶轉至日本客戶(例如「無印良品」),由專做日本客戶的洋行接單。當年捷成規模和產量有限,不能直接與日本客戶接洽,仍需經洋行做中介。捷成因有多年代工生產業務的經驗,足以符合日本客戶對品質和貨期的要求。捷成在深圳設廠後因生產成本下降,貨價亦隨之下調,外國客戶同意捷成將生產線北移。捷成在羅湖水庫設廠9年,廠房面積擴充至3萬呎;1996年因廠租升幅過劇,改在東莞買廠房投產,生產工場佔地12萬呎。深圳廠房高峰期聘用500至600名工人,東莞廠房高峰期有3,200人。1985年,捷成北移設廠後,陳華昌對內地生產有信心,結束香港廠房生產,即年遣散生產工人,只保留接單、採購、會計、船務等部門,把廠房轉型為貨倉和轉貨站。現在港商大多將採購、會計等部門北移,陳華昌為顧及下屬就業問題,仍將相關部門保留在香港。陳華昌回顧港廠北移進程,指出早年因為內地承包者管理不善,不少開荒者虧損和倒閉,及後港商直接管理才漸上軌道。




標題 生產線轉移的步伐: 從香港、澳門、深圳到東莞。代工生產業務轉型專攻日本客戶
日期 28/02/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3分4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C-SEG-006
北移後仍保留山寨式的人事管理。代工生產模式的演變

捷成PVC軟膠製品廠北移後,工人、廠地和營業額倍增。內地工資遠低於香港,捷成容易聘請工人,但要為工人提供食宿。陳華昌自言捷成北移後仍以「大山寨」形式運作。陳華昌認為,多數港商在內地設廠,即使擁有多達萬名工人,但管理仍不脫山寨模式:廠主「一言堂」管理全廠,職員沒有接受相關專業培訓,例如管理和採購等,人員崗位嚴重錯配,企業運作欠缺系統,因此舊式工廠問題叢生,相繼倒閉。陳華昌舉例說,不少農民工因勤力獲提拔為管工,沒有接受管理訓練。陳華昌謂,現在工人流動大,權壓式管理已過時,企業必須建立管理系統,搞好勞資關係。

陳華昌回顧捷成投入代工生產後的業績:1978年至1985年每年獲利微薄;北移後未能把握黃金時機,只有蠅頭小利。陳華昌認為原因有二:一、產品產值低;二、歐美國家環保觀念日益普及,抗拒毒性較強、難於分解的PVC物料,部分歐洲國家禁止進口PVC產品,減低對捷成產品的需求。1989年,捷成開始生產袋類製品,並以此為主要業務,逐步取代高週波機製品。袋類產品產值大、需求高,物料以布和尼龍為主,車袋所需技術和機器與PVC產品不同。捷成亦要由新貿易公司覓單。捷成在東莞設廠後,採取綜合發展,設置絲印、繡花、注塑、啤壓、噴油、鈎扣、拉鍊等部門,以一條龍方式生產,有助確保品質和貨期,滿足日本客戶要求。一條龍生產缺點是成本高,在PVC製品業並不流行,捷成排除萬難步向一條龍,因此受不少日本品牌公司青睞,紛紛送上訂單。現今捷成的客戶,日本客戶佔八成,英美客戶兩成。陳華昌認為,捷成在行內屬中等規模,最大規模者員工可達萬名,一般袋廠聘用300至500人。




標題 北移後仍保留山寨式的人事管理。代工生產模式的演變
日期 28/02/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7分5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C-SEG-007
近年捷成轉型社會企業(一)。深圳平湖開設分廠聘用700人

1970年代初,捷成採用家庭式經營,陳華昌哥哥及弟妹各司其職,三人在捷成支薪。1978年,捷成開始獲利,改組為股份公司,家族成員獲配股份。1980年代中期生產北移後,陳華昌三兄妹日間北上、晚上返港繼續主持內地廠房職務,同時派香港管理人員北上駐廠。2004年,陳華昌說服家人放棄股份,在捷成最燦爛階段退休,安享晚年人生;捷成改組為非牟利的社會企業,利潤貢獻於慈善事業,支援「堅毅忍者.障殘人士國際互助協會」,陳華昌則繼續看管捷成,以義工身分回饋社會。捷成轉型後運作模式無變,陳華昌角色不變,依舊注重效率和利潤,確保慈善工作順利。近年東莞廠房日趨飽和,捷成在深圳平湖開分廠,聘用700名車袋工人,分擔東莞的訂單。陳華昌認為,地方政府希望港商留守當地,因各行業不同檔次的企業聚集設廠,低檔工廠撤離將破壞生產供應鏈的完整。陳華昌強調,港商必須提升管理水平,改善工作環境和待遇,例如:捷成在1995年於東莞設廠,首要條件是配套和福利。




標題 近年捷成轉型社會企業(一)。深圳平湖開設分廠聘用700人
日期 28/02/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1分1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C-SEG-008
近年捷成轉型社會企業(二)。不主張第二代接手公司
陳華昌從小在惡劣環境長大,受到不少人幫助,得以克服困難,建立今天的事業,故早年已有回饋社會的心意。2004年,捷成PVC軟膠製品廠生意走上高峰,陳華昌說服親友,將捷成轉型為社會企業,協助障殘人士自立更生,立志發揮霍金殘而不廢的精神。現在捷成的利潤分配如下:四成用作內地管理層的分紅 (提成);三成用作社企的營運開支;兩成作為發展金和準備金;餘下一成用作香港管理層的分紅。陳華昌坦言,40年前因工資漲幅有限,打工不足以養妻活兒,為了賺錢創辦捷成。捷成從寂寂無聞的山寨廠,經多年經營而成為薄有名望的中型企業,陳華昌對此深感滿足。陳華昌計劃退休後,將捷成交由內地的同事接手,沒有鼓勵兒子繼承生意。陳華昌認為,經商實乃窮困所迫,改善生活環境後,做人要追求意義,要對社會以至人類有貢獻。陳華昌勉勵子女不必重覆他的事業,跨代積累財富意義不大,要求兒子在未來從事環保能源的研究,為社群謀求福祉。



標題 近年捷成轉型社會企業(二)。不主張第二代接手公司
日期 28/02/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0分2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C-SEG-009
回顧香港PVC製造業和捷成PVC軟膠製品廠的歷史

陳華昌回顧香港PVC製造業的歷史:1953/54年是行業的萌芽時期,廠家開始用高週波機生產PVC製品,包括文具、文件袋、筆袋、背包類等,當時從台灣和日本等地輸入原料。1959年田氏化工來港設廠後,廠家逐漸改用田氏的PVC薄膜為原料。產品基本隨客戶要求演變,後期廠家配合卡通潮流,生產牌子製品。早期同行廠家因資金微薄,規模和業績未上軌道,難以向銀行借貸,只能請供應商申請延長貨期,或向財務公司借高利貸濟急。高利貸利息可高達每週20至30厘,廠家一般經同行轉介借款。1980年代是PVC製造業高峰期,產量如同其他行業衝頂,但技術方面沒有大突破,只是生產電腦化和自動化,提高效率,減少人力,機器外形趨向美觀。1990年代後,行業走向尾聲,廠家將生產線北移,部分廠家同時將採購、工程、營業等部門撤離,香港連生產鏈統籌的角色也趨於沒落。近年,不少內地港資公司已由內地同行接手,這些經營者的學歷高於香港創辦人,標誌着香港PVC行業的消失。陳華昌感嘆本地工業沒落,就業市場職位收縮,令青年人就業困難。

陳華昌回顧捷成PVC軟膠製品廠的歷史:捷成創業首8年生產文具、文件袋、筆袋等。1970年代末期開始接品牌客戶訂單,生產卡通圖案銀包。1980年代末,捷成北移生產工序,因土地和人力充裕,加上日本市場開放,於是把產品轉型,將高週波機產品業務退居二線,改以袋類產品為主力,以先進衣車生產,轉型成功。現在,陳華昌在香港保留採購、會計等業務,以保障職員就業。捷成初期主要向田氏化工購買PVC原料,而草創時資金短缺,更幸得田氏化工破例賒數,渡過難關。1990年代,捷成以袋類為主力業務後,改在浙江和韓國進口尼龍布料。1980年起,捷成取得國華銀行支持,以信用透支形式借款,連續數年未開過空頭支票,加上陳華昌親力親為做事,因此捷成持續得到銀行支持。陳華昌強調自己較少應酬,認為賭馬和上夜總會浪費時間;他認為謝絕應酬會失去吸收業內資訊的機會,但專心做事一樣可以做好工業。捷成多年來未受重大事件影響,在1973年石油危機、2008年金融風暴時,仍逆流而上,見證香港工業的輝煌歷程。




標題 回顧香港PVC製造業和捷成PVC軟膠製品廠的歷史
日期 28/02/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26分2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C-SEG-010
捷成創品牌失敗返回代工生產業務。經營工廠是高深的學問

1990年代,捷成PVC軟膠製品廠建立自家品牌。陳華昌認為,代工生產業務回報較低,一方面,廠家依賴洋行接單,被洋行賺取差價;另一方面,代工生產業務市場競爭劇烈,外國品牌企業同時向多個香港廠家發單,甚至將同類或同款產品交數間工廠承產,構成同行惡性競爭。捷成遂聘請設計師,設計熊貓商標,在筆袋等產品印上熊貓圖案,由洋行向東歐市場主動推銷。最初幾年反應理想,無奈好景不常,最終因生意不佳而結束品牌生意。陳華昌分析捷成走品牌路線失敗原因:一、捷成品牌國際知名度不足,缺乏銷售網絡;二、熊貓商標只是應用在單一產品上,集中在袋類製品,難以與Hello Kitty等老牌競爭。陳華昌認為,外國客戶手執產品設計權,多不願與本地廠家合作做品牌,捷成只能返回代工生產業務的老路,與品牌客戶各司其職、各取所需,他亦滿意目前的合作模式。

現在捷成的客戶約八成來自日本,捷成在日本已有相當名望,顧客自行上門洽談生意。本地同行做日本人生意不多,日本客戶對品質和貨期要求高,符合要求的港商不多。在捷成30多年的成長過程中,陳華昌不斷反思和積累經驗,提升捷成的水平至客戶所需。陳華昌強調,經營工廠是高深學問,廠家需要正規的工商管理訓練,方能令企業盡快走上軌道,否則只是事倍功半,在精神和錢財上蒙受不必要損失。陳華昌憶述,不少廠家乃師傅出身,早年以微薄資本創業,缺乏專業知識,當工業北移後廠內勞工規模倍增,山寨式管理開始出現毛病,廠家管理水平不足之弊,北移初期生意興盛管現尚未表露,至招聘工人發生困難時山寨廠的弊端更為凸顯。




標題 捷成創品牌失敗返回代工生產業務。經營工廠是高深的學問
日期 28/02/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1分4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C-SEG-011
經營捷成的兩大原則: 產品信譽和員工福利、數十年工業生涯是痛苦的歷程

陳華昌數十年來經營捷成PVC軟膠製品廠,自覺謹守兩大原則:一為營業信譽,向客戶保證期貨、品質和效率;二為保障員工福利,將員工福利放在首位,不斷革新管理模式,摒棄權壓式和山寨式的管理。陳華昌自言既是工業家,同時是企業家。前者注重生產技術、產量和效率,後者側重管理、推銷和企業擴張。陳華昌憶述,數十年工業生涯乃痛苦歷程。雖然做工業讓陳華昌晚年生活無憂,但他認為若有下輩子,肯定不再從事工業,因為箇中艱苦旁人難以體會。

陳華昌不着緊錢財,視創業為寶貴人生經驗,在過程中不斷思考和學習。陳華昌從創業至今保持進取心,不斷為公司謀求突破和升級,近年將捷成轉型為社企仍不斷擴充營業,現正計劃開設第三間廠房。陳華昌自言長年埋首工業生產,鮮與同業和官方機構接觸交流,靠閱讀書報自學,坦言學歷不足是他最大缺點,只能爭分奪秒追趕,依靠實戰經驗彌補不足。捷成較少參與展覽會,曾參加德國的展覽會,但因產值低而成效不彰,反而曾於1980年代登雜誌廣告推銷。




標題 經營捷成的兩大原則: 產品信譽和員工福利、數十年工業生涯是痛苦的歷程
日期 28/02/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2分1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C-SEG-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