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祥

張志祥
曾任九龍果菜同業商會有限公司副理事長

性別:
出生年: 1954
受訪時年齡: 57
教育程度: 中三程度
主要職業: 果欄商人
訪談主題: 社區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果欄的東莞籍欄商和工人。早期果欄的範圍和貨物種類
油麻地果菜市場(通稱「油麻地果欄」或「果欄」)的欄商以東莞人為主,早年的人數比例高達8成,「東莞街」及「石龍街」的命名亦由此而來。欄商來自東莞各個村鎮,石龍張氏和京山葉氏是著名的欄商家族,欄商在油麻地開業後,介紹鄉親來港就業。1954年張志祥在香港出生,祖籍東莞石龍鎮,父親於1930年代初來港,初時在九龍欄打工,其後轉往公昌欄。1940年代初日軍佔領香港後,公昌欄東主離港避禍,離開前將欄舖交與伙記經營,自己只保留一份股份,伙記接手後更名「大益欄」,但仍要向東主繳付舖租。日治時期父親留港,果欄繼續營運。戰後父親仍舊經營大益欄,持股比例陸續增加。

早年果欄除批發水果外,還經營蔬菜、雞鴨、魚等鮮貨,部份果菜欄兼賣米糧和副食品。果欄的範圍內有果菜欄、雞鴨欄、魚欄、木器廠及機械廠。1930年代初建成的欄舖位於新填地街,較著名的是秀和欄。每間欄舖建築風格不同,部份兼有地舖和天台,部份沒有天台,只有金字屋頂。1952年政府考慮到水果批發量增加,水果欄營運地方不足,將石龍街的菜檔地段改建成16間水果欄。新欄高兩層,連天台計三層,採用上海式批蕩,各間格局相同。1960年代初魚欄及菜欄搬往長沙灣,水果欄佔用部份地段,興建停車場起卸貨物,其餘地段改建油麻地天主教小學、灣仔堂基道小學、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小學。1970年代初雞鴨欄遷出,華德大廈的水果欄遷入原址。




標題 果欄的東莞籍欄商和工人。早期果欄的範圍和貨物種類
日期 13/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8分3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01
家庭和教育背景。流連旺角和油麻地的街童歲月

祥哥在大益欄工作,昔日7時開工,營業至下午5時與工友一起吃晚飯後下班,如須工作至9時可吃宵夜。1970年代包裝及運輸方式轉變,營業時間不斷推前,改為凌晨5時至下午3時,現在演變至半夜12時開工,早上9時收工。下午木船來貨,欄的工人會到木船檢貨,扔掉腐爛的水果,只挑選品質良好的貨物。以前貨物用擔挑每次運送4至6盒美國橙,木頭車則載20至50盒;一板美國橙普遍有54盒或63盒,現用唧車一板板拉回來,工作量及勞力較小。改革開放前,內地來貨全由五豐行管理,每朝7時45分在果品公司開盤議價,有貨物樣辦,內部推舉代表議價,能議價的代表都是老行專,以經驗及知識判斷貨物質地及市面,價錢議好便是當天貨物的統一價錢。




標題 家庭和教育背景。流連旺角和油麻地的街童歲月
日期 13/01/2011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17分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02
油麻地唐樓的居住環境。榕樹頭的熟食檔

張志祥的童年居所不離旺角和油麻地區,住過廣東道、山東街、上海街和西洋菜街的唐樓,他最熟悉的是廣東道。他小時候不覺果欄骯髒,因唐樓的衛生條件同樣差。唐樓沒有水廁,住戶將夜香桶放在門口,每晚7點半有人上樓倒夜香。7點半後小孩不敢肚痛,否則要硬着頭皮在樓梯如廁。舊樓燈光不足,木樓梯黑漆漆,上落發出聲響,小孩皆感畏懼。有時老人家路過,恐嚇小孩取樂。當年住客流行在家出殯,搭棚梯抬棺材落街。木樓梯易生火災,逃生困難。張志祥父母在家準備繩索,起火時用繩將子女吊落街。

張志祥表叔在榕樹頭經營大牌檔,賣粉葛鯪魚湯和粉麵。父母有時吩咐子女送東西給表叔,張志祥為求享用美食,踴躍爭取任務。當年天后廟公園有不少熟食檔,同時有賣武、賣藥、剪髮、照田雞等攤檔,惟張志祥小時候未見有乾貨檔。1970年代社會富裕,榕樹頭的熟食更趨豐富,有炸雞、東風螺、瀨尿蝦、火鍋、炒菜等。他童年物質匱乏,上茶數吃蓮蓉包已很滿足。他在果欄工作時,欄內設有廚房,每天中午11點和下午5點用膳。欄舖每月農曆初二、十六宰雞做牙,每星期六煲五花腩菜湯,俗謂「星期六煲豬肉」。果欄每年只在12月1日商會會慶和農曆年初一休息。
 




標題 油麻地唐樓的居住環境。榕樹頭的熟食檔
日期 13/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2分3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03
童年的活動範圍。旺角的主要戲院
張志祥年幼時,父親在果欄工作,母親在旺角街市開檔,他集中在廣東道活動,只間中到廟街找表叔。當年窩打老道有一條明渠,渠邊是打小人的熱點。窩八昔日有不少人力車和寫信檔。為免子女上街亂走,父親編造抓小孩打肉樁等謠言。這是老人教訓小孩的常用辦法。1960年代張家搬往西洋菜街,讀小二、小三的張志祥改到黑布街附近出沒,升小四後開始跨區活動。1960年代至1970年代旺角有很多戲院,例如「域多利」、「荷里活」、「新華」、「麗斯」、「百老匯」等,看戲是他的主要消遣,曾一天看4、5場。市政局規定領牌的欄舖每年派出1至2名員工,代表全欄接受防疫注射和種痘,打針者可獲兩天休假。張志祥曾代表欄舖打針,休息日在旺角戲院看戲,從早場看到9點半的夜場。



標題 童年的活動範圍。旺角的主要戲院
日期 13/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0分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04
童年在果欄的活動。果欄的衛生和老鼠

張志祥幼年與父親共處時間多,常於下午1點到果欄找父親,跟父親到附近飲茶,較常光顧的茶樓包括新填地街的「富如」、上海街和文明里交界的「品心」、榕樹頭對面的「一定好」等。父親喜歡小動物,最常去可以放雀籠的「一定好」。父親在大益欄天台養了不少白鴿,每逢星期六拿回家煲湯。張志祥認為昔日的果欄如同一個大家庭,員工認識同事或老闆的子女,帶領他們找父親。他在果欄找父親時,有時獲長輩送贈糖果。

果欄缺少嬉戲的地方,隨處放置不少籮筐,環境骯髒。張志祥曾在1970年代初抓過半籮的老鼠。當年供港的國內西瓜以米籮包裝,欄舖賣完貨物後,要送還米籮回內地。輪船每隔一個多月才開一班,米籮貯存在欄尾,每10個疊成一棟。米籮內有剩貨,吸引大堆老鼠竄上去進食,籮內的老鼠一層疊一層,張志祥將米籮拉入蕉槽,拍死多達半籮的老鼠。現時果欄仍有旱廁,每星期有2、3天有人倒夜香。




標題 童年在果欄的活動。果欄的衛生和老鼠
日期 13/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9分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05
早期欄舖的每日工作流程。1970年代以後營業時間的演變

1970年代前果欄一般早上10點開工,至下午5點下班,各欄伙記留舖吃晚飯。外國貨船下午抵港,欄舖僱用木船,將貨運到果欄碼頭,伙記上船驗貨,撿走爛貨,有時工作至晚上10點,翌日早上搬運工上船,搬貨入欄批發。搬運工比欄舖伙記早約4小時開工,工友計件支薪,以盒或籮為單位,較重的貨物件薪較高,每隔一段時間,欄商便與工友商討運費。當年以擔挑運貨,工友每次搬4至6盒美國橙,視乎體力而定。欄商從早上7點至下午3、4點將貨物批發,如來貨是龍眼、榴槤、荔枝等季節性水果,買賣時間延長至晚上7、8點,晚上入貨者不少是推木頭車的小販,從欄商買入鮮果後,隨即到戲院門口出售。

貨物賣完後是伙記的「曬蓆」時間,雜工(俗稱「仔」)可踢毽、打乒乓球、下康樂棋,但要留守欄舖,高層員工打麻雀和十五糊紙牌(俗稱「釣魚」),下批貨物抵港時再開工。彈性工時是果欄行業的傳統,沒有工作的伙記可提早離開,只需留1、2名員工在舖,同事商討人手安排。有時來貨較多,伙記工作至晚上11點,可獲一頓免費宵夜。1970年代後貨櫃普及,水果的包裝及運輸方法改變,果欄營業時間一直推早,直至現時凌晨12時開工,翌日早上9點收工。現時空運已普及,但伙記仍要驗貨,須在開工時邊批發邊檢查,流程變得緊湊。1970年代起,貨物入欄的運輸方法不斷進步,擔挑逐漸被淘汰,運輸工先後改用木頭車和手唧車,減低勞力消耗。




標題 早期欄舖的每日工作流程。1970年代以後營業時間的演變
日期 20/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2分3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06
早期果欄的作息、休假和節慶

1970年代初張志祥入行做 仔時,除在家睡覺外,全日留守果欄工作。每天早上7時開門,打理各種雜務,約11時吃午飯,飯後繼續工作,下午2時後間中較清閒,或到「富如」、「一定好」、「品心」等茶樓飲茶,或到有空調的金華戲院和油麻地戲院小睡,下午4時回欄,5時吃晚飯,飯後收工,有時仍要加班。當年張志祥娛樂少,婚後更加拚命工作。昔日果欄全年只休兩天,分別是九龍果菜同業商會12月1日的會慶和農曆年初一。年三十晚員工要工作至凌晨3時,年初二立即開工。後來3月15日商會欄商組的組慶亦定為假期。現時組慶及會慶的翌日亦休息,但實際部份果欄仍如常運作,務求清銷存貨。由於水果講求新鮮,遲賣價錢驟降,放假構成重大生意捐失。隨着勞工法例出台,果欄員工的假期增加,但假日仍舊開工,只是提前下班。商會以個人名義加入,凡屬水果從業員皆可,替欄商搬運的咕哩亦符合資格,但他們大多加入水果蔬菜業職工會。商會資助會慶聚餐,會員亦要分擔開支。欄商組以欄舖為單位加入,欄商、伙記及兩者的家屬可參加組慶。近年會慶、組慶的聚餐大多在彌敦酒樓舉行。




標題 早期果欄的作息、休假和節慶
日期 27/01/2011
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12分280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07
果欄的仔、買手、賣手和先生。張志祥在果欄的晋升路徑

欄舖的員工包括仔、賣手、買手和先生。買手是最高級的職位,入貨可決定欄舖的生意成敗,買手必須有經驗和判斷力。賣手負責批發來貨,賣給小批發商和零售商。仔是最低級的職位,負責搬貨、打掃、開飯等雜務,聽從買手和賣手的指示,長駐欄舖候命。入行者先從仔做起,逐步累積水果的專業知識,例如生產週期、品質判斷、原產地供應量等,從而判斷價錢,有時可趁賣手飲茶時,嘗試充當賣手。果欄的買手和賣手多從仔升任,任職長達數十年,欄商不會開除,待他們退休後,仔才有晋升機會。另外,「先生」(或稱「櫃面」)負責收錢和會計,體力勞動較少。果欄業行內有句俗語:「死先生,生買手。」意指先生工作刻板。先生職位要求初中學歷,因涉及管錢,要由熟人介紹。昔日先生用算盤計數,現已改用計算機和電腦。

張志祥入行時由低做起,在父親的大益欄做仔,明正言順「打木人巷」出身。他入行後的7、8 年集中處理西貨,累積水果的專業知識,期間接受老前輩的訓斥,與小販培養交情。張志祥認為果欄員工要顧及人際關係,否則一輩子無法晋升。7、8 年後他升任賣手,在欄舖門口以算盤賣貨。西貨只有賣手,不設買手,洋行或入口商向欄舖供貨,欄商代賣賺佣。當年果欄人際關係良好,欄與欄之間、伙記之間、伙記與事頭之間相處融洽。各欄良性競爭,近年競爭劇烈,偶有害群之馬,以非正當手法做生意。




標題 果欄的仔、買手、賣手和先生。張志祥在果欄的晋升路徑
日期 20/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7分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08
各類果欄員工的職責和升遷。大利欄的股東和股權變化

果欄崗位包括仔(雜工)、買手、賣手和先生(櫃面),員工支取月薪。水果批發生意規模小,欄舖僱用員工少,最少只有2、3人,平日欄商亦在欄工作,兼任各個崗位。每欄只有一名賣手,避免多名賣手爭論價錢。「先生」有內外之分,外先生負責收錢,內先生負責總會計。早期果欄員工按貨種分工,分管內地貨(華南、華北)、西貨、東南亞貨和蕉類。蕉貨來欄後要特別處理,因此自成一個部門,蕉部的買手不沾手華南貨和華北貨。西貨不設買手,只有賣手和雜工。近年果欄生意不佳,員工已不按貨種分工。員工的升遷視乎工作能力和人際關係,有仔可於5、6內升職,但有人做一輩子仔。欄商提拔仔做賣手,大多是賣手退休或跳糟。果欄從業人數少,同業熟絡,行內消息流傳快。

張志祥父親是大益欄股東,他入行前父親已離世,其股份由張志祥母親繼承。張志祥與兄弟相繼來欄工作,他先出任雜工,處理過內地、西貨、東南亞貨等貨種,掌握各類水果的專業知識,例如了解馬蹄不能讓喝過酒的人處理。後來有些父親的同輩股東退休,將股份轉讓給張志祥兄弟,張家成為大益欄的大股東。兄弟又另行創辦「志合果欄」,專攻西貨批發。股東可選擇親身在欄工作 (俗稱「落身」),但有股東因能力不足,被勸喻轉崗或拆伙,實屬普遍現象。




標題 各類果欄員工的職責和升遷。大利欄的股東和股權變化
日期 20/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9分1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09
內地和外國水果的供應。運輸和銷售流程

戰後油麻地果欄的內地水果由國營公司五豐行供應。1950年代前五豐行尚未出現,欄商要自行到內地採購水果,大多虧本而回。1950年代初五豐行成立,統制和監管內地水果出口,將貨物賣給果欄同業商會旗下的果品公司。內地水果循陸路、鐵路和海路來港,停泊在今天的紅磡國際郵件中心(即大包米運輸公司的貨車停泊處),果品公司僱用木船,將貨物運到果欄碼頭。有時來貨量大,貨物在腐壞前未能全部賣出,果品公司僱用文聯公司的汽車 (俗稱「文聯車」),將剩貨運到土瓜灣的凍房冷藏,日後再分批處理。

果品公司由十多間大欄 (即大型批發商,俗稱「大鱷」或「大盤」)組成,各大欄按持股比例分配五豐行供給的水果貨量,然後賣給細欄 (即小型批發商,俗稱「鱷魚仔」)。每天早上8時果品公司與細欄議價,行內俗稱「開盤」,大欄從中賺取佣金,各欄按持股比例分配佣金。接着細欄再賣給零售商。大欄的股權在果品公司成立前已制訂,除非是有成員欄商退休,或自動出讓股權,各欄的持股比例不變。大欄如要擴充生意規模,一方面可循外國水果入手,另方面要提高供應細欄的批發量。五豐行統銷制度約於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取消,當時內地已改革開放,香港欄商可直接北上採購,在水果原產地入貨。

供港外國水果來自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國。批發外國水果的欄商,要從外國人經營的出口公司取貨,可循兩大途徑入貨。(一).欄商直接發電報給外國的出口商,或與該國出口商的駐港職員聯絡,洽談採購詳情。(二). 欄商可從本地進口商入貨,進口商是香港人,他們向外國出口公司買貨,再轉售給欄商而謀利。有些進口商同時是欄商,自國外入貨後,直接在自家欄舖做批發。

批發外貨風險高,入貨價按零售市場價錢釐定。水果不能耐貯,必以速銷為妙,但零售價變化大,欄商眼光不夠準確的話,要以賤價賣貨而虧本。張志祥形容外國貨的批發生意如同賭博,必須小心釐定入貨期和批發價。現時的水果零售價變化不大,張志祥認為零售商因受制於物業租金,即使成功廉價入貨,亦不能便宜賣出。

運載外國水果來港的輪船在香港海面停泊,欄商僱用運輸木船出海收貨。木艇泊於輪船的情形俗稱「拋抱」。木船將貨物運到果欄碼頭,運輸工人再以擔挑運回果欄。「曬蓆」是果欄行業的術語,尤其適用於經營外國貨的欄舖。有時貨船抵港前,前批貨物已賣出,欄舖空空蕩蕩,伙記無事可做,以踢毽、打球消磨時間,此情形稱「曬蓆」。不過貨船抵港後的數天,工作十分艱辛,伙記晚飯後要留舖,處理爛貨。
 




標題 內地和外國水果的供應。運輸和銷售流程
日期 13/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5分1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10
內地和外國水果包裝和運輸方法的演變

1970年代前供港水果用竹籮和木箱包裝。循鐵路來港的內地水果抵達紅磡,在今天的紅磡國際郵件中心落貨(即大包米運輸公司的貨車停泊處),搬上欄商僱用的木船,運到油麻地果欄。有時來貨較多,欄商僱用貨車或大艇,將剩貨送入冷房,留待日後推出市場。貨物駛至果欄碼頭上岸,用竹升或木頭車運入果欄。早期香蕉以竹籮搬運,竹籮先放在停泊於果欄碼頭的躉船上,運貨的木船泊岸後,工人將船倉的香蕉放入竹籮,每籮約重200至300斤,經跳板搬竹籮上岸,最後運抵欄舖,放入蕉槽用玉骨香薰焗,並鋪雪讓蕉吸收水份。

昔日只有少量外國水果用紙箱包裝。1970年代起水果可用紙箱和四方型膠篩包裝,放進貨櫃運輸來港。貨櫃運載量大,可設冷凍裝置,減低運輸成本,外國貨供應量增加。包裝及運輸方式的改變,亦影響果欄的運作。貨櫃運輸興起前,外國貨入口量低,每月可能只有兩條船的來貨,欄舖伙記每週有2、3天的「曬蓆」閒時。現時葵涌貨櫃碼頭每星期有4、5條船駛入,伙記每天開工,沒有曬蓆時間。




標題 內地和外國水果包裝和運輸方法的演變
日期 20/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3分54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11
內地水果批發價格的釐定。零售商的類型及零售價的釐定

昔日內地水果由五豐行統一供應,大欄組成果品公司,從五豐行入口水果,再賣給小批發商(細欄)。每天早上朝7時45分,大欄和小批發商各自派出代表,到果品公司「開盤」,討論當日貨物的批發價。大欄代表是欄舖的伙記,小批發商代表是欄商,雙方都是水果業老行尊,足以判斷貨物的品質和零售價。五豐行有時從內地派員來港,監督議價過程。張志祥認為五豐行的職員不諳行業運作,建議的批發價過高,小批發商不願入貨,果品公司扮演中介角色,勸五豐行降價促銷。雙方議定批發價後,大欄派人到果欄碼頭,上貨艇搬貨回欄分發。外果水果的供應方式不同,部份欄商自行入貨和批發,部份代銷外果賺佣,供應商或入口公司派人監管行情。

零售商俗稱「街仔」,早期的「街仔」以小販、街市及店舖為主。香港工業轉型,不少工人轉職果販。當年小販按入貨價決定零售價。現時的零售商主要是超級市場等大財團,按市場供求決定入貨量。現時零售商受制於舖租,零售價變動不大。即使低價入貨,為確保利潤,亦不能調低售價。張志祥認為水果業沒有壟斷情形,欄商之間雖是朋友,但彼此不知對方的入貨策略。水果的批發和零售價錢取決於需求,欄商不一定保證獲利。水果不能耐貯,例如蘋果和橙只能保留約3週,欄商有時要割價求售。




標題 內地水果批發價格的釐定。零售商的類型及零售價的釐定
日期 20/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7分3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12
果欄的運作時間和舖位業權。果欄的物流分工精細

昔日果欄曾多達200至300名欄商,但舖位只有幾十間。欄舖面積大,舖主可向多人分租。近年不少外人到油麻地開欄,部份向舖主租地,部份從他人頂讓舖位,因此舖主不等如欄商。現時各欄面積縮小,但果欄整體範圍不變。現時果欄表面上從凌晨12點至早上9點運作,實際屬24小時運作,運輸工人(俗稱「咕哩」或「苦力」)仍在工作,例如在中午運貨到超級市場、在日間往澳門和內地送貨。

果欄的物流工作分工精細。在貨櫃運輸未出現前,來貨在果欄碼頭上岸,欄舖聘用搬運工,上船搬運入欄。搬運工自組團伙,由當天開工者平分收入,一個團伙可能為2、3間欄服務。昔日碼頭搬運工約有9成是東莞人。改用貨櫃運輸後,欄商在貨櫃碼頭另請工人,用剷車從貨櫃拖貨到地面。欄商向零售商送貨的運輸路段,則由另一批搬運工負責。現時張志祥每天工作至下午2時,甚至下午5、6時,在果欄和寫字樓查驗貨物和了解批發行情,下班後逛街亦留意水果的零售市價。




標題 果欄的運作時間和舖位業權。果欄的物流分工精細
日期 20/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5分5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13
張志祥近年的每天工作流程

張志祥每天凌晨4時起床,5時到果欄了解批發行情,在舖頭處理日常事務。早上7點上茶樓,跟欄商共進早餐,閒聊果欄的營業狀況。8時離開茶樓,返回欄舖,了解剩貨數量和批發行情,決定當日批發的水果。9時回到寫字樓,查看船期和航班,安排入貨和出貨,期間在果欄四週巡視,或訪果欄商會。下午1時在寫字樓吃午飯,飯後處理剩餘工作,一般在3點下班回家,如需送貨至內地,下班時間則延長。張志祥家住西貢,他24小時預備接電話,隨時回欄應付突發事件,例如欄舖停電、卸貨時貨櫃溫度有異等。他大多在果欄範圍上班,有時要到內地看貨,一般可在當天來回,但有時要在內地逼留兩、三天。




標題 張志祥近年的每天工作流程
日期 20/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0分5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14
各類果欄員工的社交圈子
昔日欄舖之間關係融洽,各舖上下層員工亦和衷共濟。欄商,買手、賣手、口靚仔各有社交圈子,聚會時話題不離行情。欄商飲茶時討論供貨,賣手飲茶時討論貨價。仔之間亦無階級觀念,股東的兒子亦不見高人一等。仔不談論行情,話題一般是看電影、打球等。張志祥做𡃁仔時,常與伙伴到花墟、麥花臣球場踢波,或到廟街打籃球。有時仔下午偷閒,到有空調的戲院小睡。早年的戲院分前座、中座、後座,分別售7毫、4毫和2毫,張志祥一般買2毫的前座票。



標題 各類果欄員工的社交圈子
日期 27/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8分5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15
果欄員工的吸毒和賭博活動

旺角和油麻地屬舊區,張志祥在舊區長大,見慣吸毒之事。1970年代初有外人在果欄外圍的窩打老道販毒,每天早上和午間各賣一次,不少癮君子排隊購買。果欄內沒有販毒活動,但有果欄員工吸毒,可從外貌判斷。癮君子大多躲起來吸食,張志祥只見過1、2次,曾勸喻他們戒毒。吸毒者不會長期任職。

果欄每天總1至2小時較清閒,部份員工以賭博消磨時間。果欄現金流動性高,搬運工每天支取件薪,欄與欄之間的買賣以現金結算,吸引外人在果欄週邊開賭檔(俗稱「大檔」)。開賭人同時到果欄放高利貸,規定要每日還款,有時入欄追討欠債。大檔設於後巷角落,由木箱和木板搭建,流動性高,遇警察巡查便走鬼。今駿發花園昔日是油麻地六街,橫街窄巷分佈了不少賭檔,廉政公署成立後果欄附近的賭檔已消失。

張志祥強調果欄內沒有大檔,他指出一般人見果欄週邊有大檔,便誤以為是果欄的人開賭。 油麻地大檔有名字,例如廟街有大檔名「木蘭」。鄰近果欄的大檔有山東街和西菜洋街交界的「旺角大檔」。昔日果欄碼頭已填海,填出之地本屬果欄範圍,曾有一段時間有一大檔在這範圍內營業。果欄員工有時留舖賭博,伙記玩十五糊和啤牌,有工作時便放下手頭的賭局。欄內不流行打麻雀,因時間限制大。




標題 果欄員工的吸毒和賭博活動
日期 27/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0分3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16
九龍果菜同業商會的功能和服務

九龍果菜同業商會是非牟利組織,理事工作屬不受薪的義務性質。商會功能包括與政府溝通,調解欄商之間的糾紛,協調社區關係等。商會接觸的政府部門包括地政、路政、民政、漁農、交通、警察等。民政署是果欄與其他部門的中介人,各部門接洽果欄前,先行知會民政署。果欄由漁農處管轄,搬欄之事亦由漁農處建議。路政關注馬路佔用事宜,地政規管潛建物,治安和交通歸警察負責。

當年果欄仍用碼頭上貨時,商會定期維修碼頭、路面和躉船,向入口商收取服務費,作為扶助果欄行業發展的贊助費。贊助費以每盒來貨收取數仙計,商會成立伊始已有此規定,有兩名抄寫文員記帳。贊助費數目低,鮮有入口商走數。近年商會向欄商提供保安、夜間照明、閉路電視等設施,只向成員收取少量費用。保安在果欄收工後當值。閉路電視有助逮捕偷竊者,改善欄內的治安。張志祥認為外人普遍恐懼果欄,不敢入欄犯案,爆竊者可能是昔日的果欄工人。




標題 九龍果菜同業商會的功能和服務
日期 27/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2分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17
果欄同賀三月廿三天后誕

油麻地果欄的來貨循水路來欄,果欄行業信奉天后,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賀誕。昔日欄商到避風塘乘坐貨艇出發到西貢大廟拜天后,拜祭活動耗時一天。祭畢返回油麻地後,欄商往酒樓用膳,競投花炮回欄供奉。花炮裝飾堂皇,內有天后娘娘像。全盛時多達數百人出席天后誕,包括艇戶、小販、咕哩、零售商、欄商及其家屬。現時果欄仍舊賀誕,但沒有休假,從業人員在早上8、9時收工後,坐貨艇前往祭拜,祭品及小型花炮則用旅遊巴載運。祭畢回來晚飯,欄商競投祭物,款項撥歸商會康樂組,用作舉辦足球、籃球等活動。




標題 果欄同賀三月廿三天后誕
日期 27/01/2011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5分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18
果欄的東莞鄉親網絡。社會大眾對果欄的印象(一)

1930年代至1950年代,果欄的運輸工大部分來自東莞,靠體力勞動謀生的鄉里很團結,較排斥外人來欄從事運輸業。如有外人搶奪生計,動武不足為奇。戰後果欄員工大多是國內移民,從1950年代至1970年代陸續來港,當局規定凡抵達市區者便有居留權(編按: 抵疊政策)。1980年代抵疊政策取消,非法入境者仍絡繹不絕,有本地市民藉接濟入境者謀利,但張志祥認為果欄從業者並無收留鄉里。1980年代至1990年代,警察為掃蕩非法移民,偶然派出大隊人馬,查封整個果欄調查,以便入內調查。果欄數年前曾聘用非法勞工,不過為數甚少。由於果欄歷史悠久,近年成為電視劇和電影的取景熱點,不少黑幫題材的作品在果欄拍攝,例如高利貸追債、兩派幫會械鬥等,但張志祥認為這類情節與現實不符,他只記得10多年前果欄有一宗走私毒品案。




標題 果欄的東莞鄉親網絡。社會大眾對果欄的印象(一)
日期 27/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5分4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19
果欄舊建築的文物保育

1970年代至1980年代,油麻地果欄未算香港的古建築,相比九龍城寨而言,果欄的格局和氛圍未見突出,較少遊客或團體入欄拍攝。九龍城寨等景點清拆後,果欄地位日形重要。石龍街的16間果欄被定為受保護文物,但1930年代興建的窩打老道果欄地位未明,此路段的各間欄舖建築風格不同,更具保育價值,不少欄商密切注視文物定性的情況。

果欄從業者形象粗魯,工作時不修邊幅,滿口粗言穢語,給人印象較差,例如有伙記搬運重物者,被行人阻礙去路,加重體力付出,間中有責罵和打鬥之事,讓人覺得果欄人不易相處。近年果欄員工已較和善,並習慣讓外人拍攝、參觀和訪問。




標題 果欄舊建築的文物保育
日期 27/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9分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20
蕉的種類、產地和處理

果欄批發的蕉種有東蕉、大蕉、奶蕉、香蕉、皇帝蕉、地捫蕉等。「東蕉」是東莞蕉的俗稱,東莞亦出產大蕉和香蕉,大部份在國內銷售。順德及番禺出產奶蕉、香蕉、大蕉、皇帝蕉,供港的大蕉和香蕉大多來自番順。地捫蕉產自菲律賓。當年蕉貨在欄內點香薰焗,從內心熟到外皮,推出市面時是梅花點外皮,故有「梅花點香蕉」之說。現時改用氣體加工,去除表皮的葉綠素,但有時表皮變黃,亦不能代表蕉心熟。如蕉皮變黑,但焦身仍紮實,亦可食用。




標題 蕉的種類、產地和處理
日期 27/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4分3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22
果欄的算盤聲和香蕉味

張志祥認為算盤聲是代表果欄的聲音。珠算是一門國粹,昔日計算機不流行,果品公司無論從供應商採購貨物時,還是批發來貨給零售商時,皆用算盤與對方議價、計價、付帳和收帳。當年交通不便,欄商與零售商做買賣時間長,從早上7點至下午5點。新界的零售商來果欄入貨時,要花長達半日的時間往返。有些新界熟客打電話來欄賒貨,欄舖先寄運貨物,然後派人花半天時間往新界收錢。

張志祥認為果欄最濃烈的氣味來自香蕉。昔日果欄的香蕉由內地輸入,欄商將來貨轉售前,要自行將蕉焗熟。貨物運到果欄後,欄商將來貨送入蕉槽,在糟內點燃大骨香,師傅根據室温決定香枝數目和香薰用時,夏季温度高時每天最少要焗12小時,冬季大概每天焗20小時。香蕉焗壞了要丟棄,因此師傅要有多年經驗。大骨香焗過的香蕉仍是青色,要插碎雪條,鋪在蕉堆上冷卻。香焗的蕉由內熟到外。焗蕉是一個又髒又苦的工序。現時香蕉由菲律賓供應,送來果欄前已在貨倉處理,先用化學氣體去除表皮葉綠素,後用吹風機加熱,令香蕉由表皮熟到內心。張志祥感慨以往水果味道較佳,現時的水果加添了過多化學品。今天大欄的蕉槽已改作其他用途。此外,馬蹄和芒果送來果欄亦要特別處理。馬蹄有毛孔,飲酒者不能接觸,免因吸收酒氣而腐爛。芒果要放在報紙密封的籮中,用煤石包好焗熟。




標題 果欄的算盤聲和香蕉味
日期 13/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2分5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21
張志祥的閒暇作息

張志祥結婚前,除了在家睡覺外,大部份時間在油麻地工作,果欄每年只在十二月一日及農曆年初一休息。後來星期日成為法定假期,但果欄仍在營運,只是員工較平日提前下班。1970年代初,他與人合伙創辦志合欄,連同父親參股的大益欄,同時經營兩欄。看電影是張志祥的主要消遣,油麻地戲院眾多,鄰近果欄的戲院有金華戲和及油麻地戲院,曬蓆時他在這兩間有冷氣的戲院小睡。1981年結婚,婚後搬離油麻地,搬到何文田勝利道,2006年搬入西貢。現時每日有10多時在果欄工作,下班後甚少在油麻地流連。




標題 張志祥的閒暇作息
日期 20/01/2011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0分3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YMT-CCC-SEG-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