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偉

馬瑞偉
衙前圍村委員會執行委員

性別:
出生年: 1946
受訪時年齡: 66
教育程度: 高中
主要職業: 中華電力公司抄錶員
訪談主題: 社區, 社會生活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獲鄉長批准在圍邊搭屋的海豐移民

馬瑞偉父親從內地偷渡來港,母親隨後在1945年也來港,1946年馬瑞偉在宋王臺的住所出生。父親跟着找地方搬家,由於經濟能力不許可,未能在衙前圍內租屋,在衙前圍鄉長的首肯下,他便在衙前圍旁邊的北邊街搭建木屋。當時衙前圍右面是南邊街,有些房屋是磚屋,但大部份是木屋。馬瑞偉8至10歲時,北邊街約有10多間屋,鄰居很多是跟他們一起從宋王臺搬過來的海豐鄉里。馬瑞偉父母都是海豐人,都會說鄉下話。馬瑞偉在外跟人說廣東話,但和母親則說鄉下話,因為母親生性害羞,不敢說廣東話,且左鄰右里都是同鄉,所以她一般只說鄉下話。 




標題 獲鄉長批准在圍邊搭屋的海豐移民
日期 09/07/2012
主題 社會生活
記錄總長 2分39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MSW-HLT-001
受盡風吹雨打的北邊街寮屋

馬瑞偉一家在北邊街搭屋,這間寮屋約佔400、500平方呎,大致呈正方形,共有一廳三房,親友來暫住時可在廳打地鋪,屋內有廚房及旱廁。當時政府亦在屋與屋之間的空地,用木搭建了一個公共旱廁。由於房屋主要用木材附以鐵皮搭成,刮風時左搖右擺,十分可怕,亦有水浸問題。馬瑞偉記得每當電台預告颱風高達8級或以上時,父親及親友便在屋頂用繩縛幾塊麻石吊下來,以防屋頂被強風吹走,但無可避免曾被風吹毀了一部份。 




標題 受盡風吹雨打的北邊街寮屋
日期 09/07/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48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MSW-HLT-002
艱苦樸素的北邊街童年生活

北邊街有不少住客在屋內間出位置經營士多,賣零食賺取收入,另外也有住戶在家貼火柴盒、縫手襪,馬瑞偉小時候曾幫母親做過這類工作。昔日用水不容易,偶有出現每4天供水1次的情況,北邊街的海豐人脾氣較大,曾因取水跟衙前圍村民爭執,畢竟衙前圍是主村,北邊街的人始終要忍讓。當年用電亦同樣困難,鮮有住戶在屋內成功申請水電,也沒有電視機,難得村口士多有收音機,馬瑞偉和其他村民晚上愛到那裡收聽「夜半奇談」,對聽完因害怕直奔回家的情景,至今仍瀝瀝在目,回想起來仍覺有趣。 




標題 艱苦樸素的北邊街童年生活
日期 09/07/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4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MSW-HLT-003
自少與衙前圍青年結成好友

馬瑞偉不論在讀書或工作時,總跟衙前圍的人一起玩樂。1960年代消遣不多,大家多在晚飯後在村中聚首聊天,自從江志賢投身工作後,他便請仍在求學的馬瑞偉和幾位好友到旺角麗斯戲院看電影,當時有位村民在該戲院中做帶位,他便代他們購買早場最便宜的戲票,大概3至4毫。馬瑞偉記得小時候的戲院有龍城和國際戲院,昔日生活清貧,小孩想入場看電影時,只能在戲院門口找一位面容慈祥的師奶,央求她帶他們同往。馬瑞偉當時與衙前圍的朋友是同學,志趣也相投,所以較多跟他們來往,而非北邊街的小童。




標題 自少與衙前圍青年結成好友
日期 09/07/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1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MSW-HLT-004
跟村代表女兒青梅竹馬結良緣

馬瑞偉妻子是現時鄉長的妹妹,他們一同就讀於樂善堂小學,3人由細玩到大。讀書時3人早上一同上學,馬瑞偉帶1毫或1.5毫食早餐,而妻子父親吳發仔是至德公立學校的校監,兄妹兩人家境較佳,多帶1至2毫食早餐,當時豆漿賣5仙一碗、油炸鬼5仙一條。他們買豆漿時不斷加糖,事頭婆見勢色不對,慌忙制止他們以免蝕本。馬瑞偉回想此事,仍覺十分有趣。 




標題 跟村代表女兒青梅竹馬結良緣
日期 09/07/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分7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MSW-HLT-005
北邊街寮屋被拆搬上七層大廈

馬瑞偉一家在北邊街居住多年後,因政府的清拆政策,搬到了東頭邨徙置區5座(編按:東頭邨5座於1959年落成),一家便在該處住了約30年。馬瑞偉父親曾在機場做搬行李的工作,但在北邊街居住時,他已在家中的大廳售賣糖果、零食,以及提供麻雀娛樂賺錢,後來政府亦在徙置區分配了一個地舖,讓他繼續經營士多,並分配了2間月租10元的單位,馬瑞偉婚後仍與父母同住。 




標題 北邊街寮屋被拆搬上七層大廈
日期 09/07/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1分5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MSW-HLT-006
兒時死黨號召盡力參加村務

馬瑞偉年輕時沒有參與打醮,直至2006年打醮時,他才與兩位童年死黨,即江志賢及當時出任鄉長的吳志榮,一起合作籌辦,他們隨後亦籌辦每年一屆的天后誕。他們做事公開透明,大家負責不同崗位,如江志賢負責管理脹目,馬瑞偉擔任大會司儀等,但他們亦跟其他手足打理各項事務,包括到深圳購買較便宜的紀念品。2006年籌備打醮時,馬瑞偉仍要上班,只好利用午飯時間做籌備的工作,例如購買燈籠。由於資金短缺,他與其他村民捐錢幫補,大家不為名利,一心只為媽娘做事。 




標題 兒時死黨號召盡力參加村務
日期 09/07/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3分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MSW-HLT-007
外姓村民參與籌備天后誕的心態

馬瑞偉認為外姓人擔當村務,有時也吃力不討好,聽到一些冷言冷語,但他們總對自己說是為媽娘做事,而媽娘保護衙前圍,其實亦是為村做事,因此可以心安理得,心平氣和地處事。馬瑞偉長年在衙前圍居住,對衙前圍感情深厚,搬離後仍經常回去;妻子弟弟仍在村居住時,他們更每週回去,順道探望其他村民,大家歡聚一番。 




標題 外姓村民參與籌備天后誕的心態
日期 09/07/2012
主題 社區
記錄總長 2分2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MSW-HLT-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