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緣.畫意
最近瀏覽

簡介

緣起

「每人作五十隻合作十隻(十日內可畢其事),在港舉行瓷碟展覽,實為創舉。其成績必佳(壁中可陳列畫件),所費時間無多,有此驚人創舉,且於吾國瓷業貢獻至大,抑亦吾曹之責任也。」

趙少昂致楊善深信札
約1945年至1948年
《春風草堂所藏翰札》

約七十多年前,趙少昂(1905-1998)曾興致勃勃,密密構思一個「驚人創舉」,便是與楊善深(1913-2004)合辦瓷碟畫展。或者對於兩位畫家而言,籌展之事未必需要太多時間,但人世的因緣際會卻不在掌握之內,往後雖然他們曾多次合辦書畫展,但是繪瓷合展最終卻未能在有生之年成事。

香港文化博物館獲趙少昂家人和「粵東磁廠」的協助,結集兩位大師的合作畫及繪瓷作品,促成是次「瓷碟畫展」,分期展示二人在1950年代創作的合作畫共四十餘幅,以及1960年代至1980年代他們在「粵東磁廠」的繪瓷作品。斯人已去,時不復再,這些作品見證二人深厚的友情和藝術對話,也為嶺南畫派的藝術發展與本地廣彩瓷器的關係補充珍貴資料。

瓷.畫細說當年情

早在1940年代,仍在廣州居住的趙少昂已認識楊善深,並曾多次舉辦聯展。1948年趙少昂移居香港,在九龍太子道復設「嶺南藝苑」,並與早已定居香港的楊善深交往更見頻密,楊氏常往藝苑探望趙氏,二人談畫論道,揮毫濡墨,促成不少合作畫。

合作畫可謂友情交心的印證。是次展出的合作畫,筆墨陰陽輕重互為補足,不但是視覺上的交談,更是一份深厚友誼的憑據。從題款所知,大部分作品都在「嶺南藝苑」寫成,有些更是楊善深適逢來訪,在正值作畫的趙少昂作品上,即席添筆而成。這種相知相遇、不拘小節的情誼,實非酬酢式的合作畫能相提而論。

趙少昂曾說:「合作的作品充滿趣味,因每位藝術家各有個性,構思不同。」楊善深也曾說:「合作就是合作,不要有霸氣,像做人一樣懂得謙虛是重要的。」他們深明合作精神,又通曉友人個性,故能在作品中各自發揮所長,既能彰顯二人的風格,又渾而為一,達至佳境。這種藝術對談背後,呈現了二人合作無間的默契和一種謙虛寬容的待人處世修養。

而合繪彩瓷更是二人獨特的藝術探索之舉,是次展出的《月夜草蟲》、《疎竹寒蟬》及《白描竹與小蟲》,都是他們在「粵東磁廠」合製的彩繪瓷作,楊善深勾畫竹樹草叢,趙少昂則添寫昆蟲和題字。當中亦有不少是楊善深送贈摯友或趙夫人的彩繪瓷,例如《雄雞》、《生魚》、《蝦》及《雙魚圖》,彷彿細說着昔日他們雅集聚會談畫論藝的美好時光。

嶺南畫家與「粵東磁廠」

嶺南畫派與廣彩瓷早有淵源。廣彩是廣州織金彩瓷的簡稱,盛行於清代,指的是以景德鎮運到廣州的素白釉瓷胎,加彩二次燒製而成的釉上彩瓷器。嶺南畫派始創人高劍父(1879-1951)及高奇峰(1889-1933)等曾在1908年至1911年間,於廣州成立「廣東博物商會」,以廣彩作坊掩護,為同盟會籌集經費,並在燒窰處配製彈藥,協助革命活動。《粉彩螳螂紋碟》為高劍父的作品,碟底印有商會款識,《粉彩牡丹紋瓶》也應是他同期作品。

高奇峰的弟子趙少昂對瓷畫也充滿興趣,認為國畫與瓷藝結合,既能上承老師志業,亦便於長久保存作品。同期,「粵東磁廠」創辦人曹侶松於1928年把廣彩業務移往香港,成為香港第一間瓷器廠。1950年代由其兒子曹榮樞管理業務,後來結識了趙楊二人,開展了這段瓷緣。

當時「粵東磁廠」位於深水埗大窩坪半山上,二人常借友人駕車之便,結伴上山繪瓷。曹榮樞提供產自日本名古屋的白瓷給他們繪畫,並為彩繪顏料作特別配方及燒製作品,部分瓷碟底部更印有「粵東磁廠」商號。投桃報李,他們每次總會寫贈作品给曹榮樞作紀念,例如《石榴》、《宮女圖》及《月夜草蟲》就是他們贈予曹榮樞或其夫人的作品。

傳統廣彩裝飾性強,紋樣繁密,而趙楊二人的彩繪瓷則是他們國畫藝術的延伸。部分瓷碟還配置鐵鈎,以便像畫作般掛在牆上觀賞,正如趙少昂畫室原貌陳列的瓷碟一樣。趙少昂擅長利用撞水、撞粉技巧,再細緻描繪細節,而楊善深則喜畫雄雞、魚類及白描人物等題材,風格迥異,各得其趣。

二人與「粵東磁廠」一直交往數十年,他們多隔兩三年便結伴到廠繪瓷,而楊善深更每隔兩年便攜同學生往廠中示範授課。他們在繪瓷藝術上的嘗試,為本地承傳的嶺南畫派與廣彩瓷編寫了另一段故事,也為藝術創作形式開闢蹊徑。

圖片


  • 趙少昂與楊善深在電視訪問示範寫畫

  • 《嶺南畫藝──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合作畫集》

  • 大窩坪「粵東磁廠」 (1)

  • 大窩坪「粵東磁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