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節目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死亡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資料類別 | 圖片 |
事件 | 毒麵包案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毒麵包案插圖
《倫敦畫報》報導香港轟動一時的毒麵包案,以插圖介紹「香港麵包商裕昇店」(上圖)及「毒麵包案張亞霖受查」(下圖)。1857年1月15日,約400名在港的洋人吃過裕昇店的麵包後中毒,店主張亞霖和多名店員被捕。最後因證據不足,下毒罪名不成立,但張亞霖等人仍被判罰款和驅逐出境。毒麵包案反映了當時香港華洋關係緊張的情況。
日期 | 1857年3月28日 |
事件 | 毒麵包案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
資料來源 | 香港歷史博物館,檔案編號:P2007.263.1 |
儲存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授權說明 | 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允許香港記憶使用 |
登錄號碼 | lcs-twgh-0010 |
Copyright © 2012 Hong Kong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