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CollectionsThe Oral Legacies (I) -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ong KongCantonese OperaThe Origin of Cantonese Opera
特藏口傳心授系列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粵劇的起源
粵劇的起源

粵劇,又稱「廣府大戲」,是廣東省主要戲曲劇種,源流可上溯至明嘉靖年間(1522-1566)。粵劇既融合了其他地方戲曲如明代的弋陽腔、崑腔,清初以來的西秦戲、漢劇,以及江蘇、河南、安徽、湖南、河北、廣西等外省戲曲的腔調,又摻入廣東民間說唱藝術及音樂,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乾隆年間(1736-1795)佛山已成為粵劇戲班的大本營。咸豐年間(1851-1861)粵劇藝人李文茂加入了太平天國,反清起義,粵劇遭禁;根據文獻所載,戲班於是掛上京班幌子演出。同治年間(1862-1874)禁令廢弛,粵劇逐漸復甦,發展重心由佛山轉向廣州。粵劇同業更組織行會,於光緒十五年(1889)在廣州黃沙建成「八和會館」,積極推動廣東至廣西的粵劇發展。至二十世紀初,粵劇演出亦由戲棚官話(即桂林官話)漸改為粵語。



  • 描繪廣州戲棚的歷史畫
粵劇

推介特藏

推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