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CollectionsThe Oral Legacies (I) -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ong KongQuanzhen Temples Taoist Ritual MusicFeatures of Quanzhen Temples Taoist Ritual Music
特藏口傳心授系列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的特色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的特色

香港全真道堂的道教儀式一般可分為祈福法事(清醮)和度亡法事(幽醮)兩大類。常見的儀式包括:朝禮神明的「朝科」、向神明懺悔罪過的「懺科」、集福迎祥的「祈福法事」、超度亡魂的「度亡法事」、每逢道教節日誕期舉行的朝賀儀式,以及道士每日修持的「早晚功課」等。

參與儀式的人員稱為「經生」,按照壇場內的分工可分為高功法師(主科)、都講法師(二手)、監齋法師(三手)、侍壇經生及散眾經生。香港的全真科儀音樂,一般以「經韻」音樂的「聲樂」為主體,按照朗讀和吟唱的方法,可分為「朗誦式」、「吟誦式」、「吟唱式」、「詠唱式」四種音樂形態。在唱誦時,主要由主科與二手起腔,決定腔調和速度;而二手和三手則分別敲擊木魚和磬,以控制音樂節奏。

除了經生唱誦之「經韻」外,「器樂」在香港道教音樂中亦有其獨特的一面。在「經韻」唱誦之中加入樂器跟腔伴奏,是「器樂」音樂的主要部分。此外,在道士舉行儀式登壇之前的鼓、鑔、鑼敲擊;儀式進行過程中法師只有法術動作而無經文誦唱的空檔期間,用笛或嗩吶等樂器演奏的曲牌等,也是「器樂」音樂的重要內容。這個「器樂」演奏的崗位,有時候由「經生」擔任,有時候則由道堂聘請職業樂師─「醮師」擔當。



  • 「供諸天」儀式

  • 放大三清科儀

  • 負責科儀音樂的醮師

  • 高功與經生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

推介特藏

推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