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日期 | 1986 |
地方 | 香港島/中西區/半山/(街道)/香港大學陸佑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日期 | 1986 |
地方 | 香港島/中西區/半山/(街道)/香港大學陸佑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日期 | 1986 |
地方 | 香港島/中西區/半山/(街道)/香港大學陸佑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日期 | 1986 |
地方 | 香港島/中西區/半山/(街道)/香港大學陸佑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日期 | 1986 |
地方 | 香港島/中西區/半山/(街道)/香港大學陸佑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日期 | 1986 |
地方 | 香港島/中西區/半山/(街道)/香港大學陸佑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日期 | 1986 |
地方 | 香港島/中西區/半山/(街道)/香港大學陸佑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死亡日期 | 1986 |
地方 | 香港島/中西區/半山/(街道)/香港大學陸佑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日期 | 1986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日期 | 1986 |
資料類別 | 圖片 |
地方 | 香港島/中西區/半山/(街道)/香港大學陸佑堂 |
人物 | 江啟明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日期 | 1986 |
地方 | 香港島/中西區/半山/(街道)/香港大學陸佑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日期 | 1986 |
地方 | 香港島/中西區/半山/(街道)/香港大學陸佑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香港大學陸佑堂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
日期 | 1986 |
地方 | 香港島/中西區/半山/(街道)/香港大學陸佑堂 |
人物 | 江啟明 |
資料類別 | 圖片 |
特藏 | 江啟明香港寫生 |
資料來源 | 江啓明著、廖梅姬英譯:《香港史畫:江啓明香港寫生畫集》,香港:浸會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頁168 |
儲存地點 | 香港大學圖書館 |
授權說明 | 獲江啓明允許香港記憶計劃使用 |
登錄號碼 | LA005-170 |
Copyright © 2012 Hong Kong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