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CollectionsPre-war IndustryIndustry TopicsEuropean-managed Industries
特藏戰前工業工業主題洋資工業
洋資工業

綜觀香港早期工業,與船運貿易有關的船塢和造船業是香港最早的現代工業。1841年以前,香港沒有任何船塢或船臺的設施,最就近的船塢由Peninsular and Oriental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簡稱P & O)在珠江黃埔設置,為所屬船隊維修船艇。1841年以後,Captain Sands在香港銅鑼灣東角設置簡單的船臺,可容納300噸重的船艇。1857年,Mr John Lamont在香港鴨巴甸興建乾船塢(dry dock),修理船艇並建造小型船艇。這些早期的船塢設施都由西洋人興辦,稍後興起的造船業亦由西洋人主導,並由英資洋行斥資和管理,後期雖有華人經營造船公司,但規模及造船量都不及洋人公司。

1863年,數家英資洋行把當時香港一些零散的船塢合併為香港黃埔船塢公司,提供遠東地區最早最龐大的重工業設施。公司主席和秘書都由與英國輪船公司有連繫的人士出任,主席為大英輪船公司(P & O)的香港總代理Mr. Thomas Sutherland,秘書是Douglas Steamship Company的Mr. Douglas Lapraik。黃埔船塢隨後繼續購入其他船塢:1865年買下位於鴨巴甸的Lamont Dock和仍在建造的Hope Dock。1866年,黃埔船塢正式註冊成立。此時,另外兩家船塢公司分別註冊成立,1865年成立的Union Dock Company在紅磡興建兩個乾船塢,Cosmopolitan Dock Company在大角咀建成一個設備齊全的大型船塢。1870年,黃埔船塢與Union Dock Company 合併。1877年,黃埔船塢購入Captain Sands早年在東角建成的船臺,並把設施移至紅磡成為九龍船塢。1880年,黃埔船塢再買下 Cosmopolitan Dock Company的設施,香港的造船設施便全歸黃埔船塢旗下。1882年,擴建後的九龍船塢是世界最大的造船設施。黃埔船塢的造船事業早已採用先進的機器,由洋人技師監督數千華人勞工。戰後黃埔船塢曾造900艘船,包括油艦、客輪、貨輪、海軍艦隻、內港船艇等。1980年九龍船塢結業重建。另一大型船塢公司是1900年成立的太古船塢。當年英資太古洋行在鰂魚涌增購土地,在太古糖廠的東面興建造船設施。1908年建成遠東最大規模的乾船塢,同年第一艘船駛入乾船塢的水道。1910年,太古船塢建成的第一艘船舉行下水禮。戰前太古船塢的工場和水道設備齊全。太古船塢在香港淪陷時期遭嚴重破壞,到1947年才恢復過來,直至1978年關閉。

西洋人興辦的現代工業投資規模大,採用機械生產,由西洋人做老闆、經理和技術人員,僱用本地華人勞工做勞動工作。當中不少是獨家經營,整個行業只有一兩家公司營運,包括製造西藥、生冰、精製糖、蔴纜、食品、紡紗、英坭、麵粉、啤酒、肥皂等。

1841年,海軍醫官Dr. F.H. Young在香港開設香港藥房。這藥房可算是歐洲藥劑師最早在遠東地區營辦的西藥房。藥房最初設在水坑口,為海軍和水手供應藥品,其後遷至皇后大道。1858年,藥房幾經轉手最後賣給Mr. A.S. Watson,並易名為屈臣氏大藥房。1876年,屈臣氏開始生產汽水,廣受大眾歡迎。屈臣氏汽水廠設在北角屈臣氏道及九龍莫昌街。至1950年代中,屈臣氏已生產15款口味的汽水,較著名的有有汽橙汁、沙士、Zest及Super Cola。屈臣氏自1950年代起在北角廠房生產乾冰,用於冷藏肉類、魚類、蔬菜等容易腐爛的食物。

1874年前,香港西洋人用的生雪是從美國入口的,運冰船艇在雪廠街靠岸,生雪其後運至雪廠街的雪庫儲存,雪廠街因而得名。1874年,兩個蘇格蘭人先後購置兩座製冰機,本地生雪市場便毋需靠入口供應。1879年,蘇格蘭人將製冰設施轉賣給渣甸洋行。渣甸洋行成立香港製冰公司,在銅鑼灣東角臨海的土地設置製冰工廠,以機器造雪,製成的生雪從毗鄰的公司碼頭運到市區及外地。製冰公司的業務擴至肉類冷凍,向英國海軍和英軍供應凍肉。1884年,製冰公司從政府買下雪庫,並改建為公司的雪庫和辦公室。

1878年,渣甸洋行創辦香港首家煉糖廠,名為渣甸糖廠,位於銅鑼灣東角,當時告士打道旁是海邊,渣甸洋行興建公司碼頭,方便糖廠入口原料和輸出製品。甘蔗原料由爪哇、菲律賓、馬六甲海峽英國屬土及中國內地輸入,糖製品出口至中國、印度等地。糖廠廣佔數英畝土地,即現在百德新街、記利佐治街至告士打道一帶,並裝置大型機械、鐵製和銅製的鍋及管道,用以煑糖、清除雜質、過濾等。從糖漿精煉出來最高級的結晶體雪白幼細,壓製成方糖、冰糖、幼砂糖等包裝出售,較次級是黑糖,再次級是糖漿,可包裝出售及用來釀製冧酒。公司設置的實驗室,由西洋籍化驗師主持糖製品的品質測試。

1883年,香港麻纜製造公司由Messrs. Shewan, Tomes & Co.創立,在堅尼地城設廠,佔地13萬英呎。生產原料採用呂宋大麻,這種纖維原料富伸展彈力,是航海繩索的最佳原料。麻纜公司利用先進的機器,製成不同類型和用途的繩索,戰前製品有半吋粗幼的麻線以至圓周12吋的纜索,可承受的重力由300磅至50噸。戰後生產的繩索直徑由1/4吋至1/6吋不等,可用作造拖網的麻線,救生艇用的拉索、旗纜,升帆用的纜索、吊索,鑽機用的纜索等。

1886年,文信爵士創立牛奶公司。該公司乃香港第一家公司以講究衛生的生產設備供應新鮮生奶及牛油。牛奶公司初期在香港薄扶林向政府租用一幅330英頃的土地,在山坡興建牧場,飼養80頭奶牛。1957年,牛群增加至1,600頭,每日生產2,000加侖鮮奶。剛擠出的鮮奶由貨車運至銅鑼灣東角的廠房加熱殺菌,然後入瓶包裝。牛奶公司還生產藍海豹牌煉奶和皇冠雪糕,供應香港市場。牛奶公司戰前已自設零售店舖,最早在下亞厘畢道開設,後來在山頂、銅鑼灣東角、彌敦道等開設分店,除出售鮮奶和雪糕,還售賣入口肉類和罐頭食品等。1918年,牛奶公司購入香港製冰公司,合併為牛奶公司,兼營製雪及冷藏生意,雪房主要設在銅鑼灣東角,另設於九龍倉的貨倉,處理出入口冷藏食物。

1899年,渣甸洋行於香港創辦首家棉紡織廠,名為「香港棉紡織染公司」。公司從事紡織工序,將入口棉花紡成棉紗,再把棉紗售予本地及中國內地的針織廠及梭織廠,用以製成胚布、衣襪等。 公司在1914年結束本港的業務,遷至上海經營。二次世界大戰後,上海及其他地區的華資工業家遷移香港開辦紡織廠,成為戰後香港的重要工業。

1890年,Messrs. Shewan, Tomes & Co.組成青洲英坭公司,先在澳門附近的青洲生產英坭,至1899年在香港設立更具規模的生產設施,在九龍鶴園建立磚窯,出產高質量的青洲英坭。英坭的原料有石灰石、泥土、鐵礦砂、石膏和煤,泥土和鐵砂從香港礦場採集而來,石灰石和石膏則從中國及英國入口。由於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青洲英坭不斷提升機械設備,生產高質量的Portland Cement及低熱、防硫的英坭。青洲英坭同時代理外國英坭,兼營進出口生意,為本地建築業供應多種入口英坭。

1907年,麵粉製造業是香港早期工業中規模龐大的工業。英資公司Messrs. A.H. Rennie & Co.成立香港麵粉公司。Mr Rennie原是一家美資麵粉公司的經銷代理,在調景嶺自設廠房生產優質麵粉,1905年,麵粉公司獲調景嶺臨海435英畝土地。1907年,工廠正式投產,造麵粉的機器全日24小時運作。

其他洋人管理的工業有釀製啤酒、製造肥皂的工廠。Messrs. Barretto & Co.在1905年成立Imperial Brewery Company,1907年開始釀製啤酒。工廠設在黃泥涌道,製酒設備從美國入口新型機器和先進科技,工程經理由洋人出任,生產部的洋人監督由美國啤酒學院的畢業生擔任,下層工作僱用60個華人男工。早在19世紀,華人已生產肥皂,但英資公司F. Blackhead & Co’s Soap Factory以先進機器和技術製造肥皂。1896年,Messrs. F. Blackhead & Co.的合伙人Mr. Smith開辦製造肥皂的工廠,當時公司在筲箕灣購入一幅土地建廠,廠內的鍋鑪裝置採用香港黃埔船塢公司出產的機械,公司經理由洋人出任,轄下僱用60至70個華人勞工。

推介特藏

推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