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早期電影遊蹤
最近瀏覽

簡介

自十九世紀末電影誕生以來,活動影像歷經百年的發展,早已成為重要的傳播媒介。透過拍攝,社會的風貌和巿民的生活得以記錄下來;通過放映,觀影者可以感知昔日的世界。有賴前人拍下的影像紀錄,我們今天可以從各種存留下來的光影中了解百多年來歷史與社會的變遷。香港電影始於各種紀錄式的影像,早期由外國人拍攝的風光片、新聞片和紀錄片,都是「香港早期電影遊蹤」重要的一部分。

因經歷戰亂、文化動盪,加上本地的氣候不宜存放電影物料,大部分二戰前的本地製作在缺乏保育下已告損壞或散佚。於是搜集早期有關香港的影像,往往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幾經千辛萬苦從世界各地搜集得來的早期紀錄片,收藏着昔日的城市風光,承載着無數故事。

攝於1898年的《愛迪生短片》,由美國愛迪生公司派員到中國放映時順道取景攝製,原電影紙本現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外國人查理基斯爾拔在1928年至1930年間坐大郵輪環遊世界,其中曾到中國旅行。他帶着攝影機邊旅遊邊拍攝,旅程上亦購入別人拍下的片段,最後剪輯成多條短片。

由王泉珠女士捐贈的《香港戰前風貌》及《香港風貌》(估計攝於1930年代),是其在沖印公司工作的父親,於香港淪陷時期冒死保存的影片拷貝。王父將拷貝藏於井底,不給日軍焚毀,影片才僥倖避過一劫,今天得以重見天日。來自荷蘭的米高羅格,1949年至1954年曾在香港工作,其時拍下超過二百分鐘的紀錄影片,其中《日出》(1952)、《香港慶祝伊利沙伯女皇加冕盛況》(1953)等,記下不少戰後香港的面貌和民情。

通過這些早期的影像,觀眾既可重溫香港昔日的建築、街道、民生、交通、衣著等,又能進一步了解當時香港的社會狀況,審察百年香江的變化。


圖片


  • 《香港街景》(1898)劇照 (1)

  • 《查理基斯爾拔短片:香港、上海、北京》(1928)劇照 (1)

  • 《香港風貌》(1930年代)劇照 (1)

  • 《日出》(1952)劇照

影片


  • 早期香港影像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