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老房子:與藝術家走進百年故宅的歷史現場
最近瀏覽

展覽簡介

建築猶如手心的掌紋,無言無語,卻盛載着城市的記憶。老房子是最教人好奇的舊建築,因為這裏曾是一個家,前人在這空間留下了記憶和痕跡,讓後人可藉着他們的故事理解一段屬於我們的歷史。在當代語境下,藝術可以讓老房子重生,幫助營造在地文化記憶與社區情感認同。房子的價值,不只是築起一個居住空間,更貴在居住的人精神的延續。

為了讓這個家、這所房子不只在過去中停留,藝術推廣辦事處於2017年1月至7月策劃「邂逅!老房子」公共藝術展覽,重新思考老房子空間的使用。是次展覽挑選了甘棠第(今孫中山紀念館)、王屋村古屋、羅屋及三棟屋這四所具百年歷史的香港老房子,邀請本地藝術家石家豪、林東鵬、黃麗貞和林嵐,帶領他們的團隊創作場域特定藝術品,運用他們獨特的視覺語言,投射出舊人在老房子的生活日常,亦把自己在老房子的故事娓娓道來。這四所由昔日老家化身而成的公共展示空間,背後有着各自的歷史文化,加上在地性的公共藝術,期望讓觀眾更能想像及感受那裏曾經是家。

石家豪在孫中山紀念館添置富不同時代風格的屏風,當中分別有繪上清同治時期瓷器上的廣彩圖案、維多利亞時期的牆紙裝飾、香港學院的建築風格、日本明治時期的浮世繪等藝術元素,讓參觀者步隨孫中山先生人生中走過的不同地方,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他的革命歷史。

林東鵬把從不同地方收集得到的舊家具放置到王屋村古屋,希望參觀者在看到似曾相識的家具時,會想起一些屬於自己的過去,追憶往日情懷和引起對歷史的探索。他亦希望配合聲音和影像,以及一系列的公眾節目,將老房子變成一個可閱讀和可徘徊觀看的互動空間,帶大家一同探索老房子與現代人的關係。

黃麗貞以現代人的想法,把羅屋民俗館的房間重新設計和佈置,把新訂製的家具和白瓷造的衣物,穿插於原有家件配置之中,透過新舊並置,把現代人對家居的渴求在這歷史建築物中呈現出來,同時讓參觀者遊走在古今之間,探討客家精神與普世文化的連接點。

林嵐透過多個藝術裝置,為參觀者重現陳氏家族昔日在三棟屋的生活片段。她亦結合客家人的移民故事和個人經歷,為展覽創作一段南音音樂,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承傳,亦與參觀者探討「家」與「客」的概念。

影片


  • 「邂逅!老房子」展覽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