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過的日子:六、七十年代香港社會
最近瀏覽

社會氛圍

戰後十多年間,香港人口急增二百四十萬,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未能滿足市民需要,社會上爭取權益的意識提高,加上受到內地政治運動的影響,抗爭運動此起彼落。六十年代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民眾抗爭事件,分別是1966年天星小輪加價及1967年新蒲崗人造花廠罷工事件,後者在內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更演變成大規模暴動,港府為此頒下宵禁令。此外,大專界1971年發起的「保衞釣魚台運動」,以及1973年市民「反貪污、捉葛柏」示威,都是這個時期的年代印記。

經過六十年代的社會風潮後,政府開始關注青少年人問題,為年輕人籌辦了各種康樂活動,開辦新潮舞會和拓展郊野公園。為了宣傳「香港是我家」的本土意識,政府先後於1967年和1969年舉辦香港週和香港節,以加強香港社會凝聚力。同時,在多區設立「民政司署」(即今日的民政事務處),便利官民溝通,並增建球場、泳池等公共設施,增加醫療及社會福利的開支,更成立「廉政公署」打擊貪污,務使減少社會矛盾。

圖片


  • 香港反貪污運動

  • 警廉衝突

  • 香港節巡遊匯演 (1)

  • 香港節巡遊匯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