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
最近瀏覽

關於特藏

東華三院是目前香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服務最多元化的慈善機構。起源自東華醫院的東華三院,從一個民間慈善組織,發展為現代化的非政府服務機構,正好見證了香港社會的發展歷程,以及東華在聯繫內地與海外華人的獨特角色。

在近代中國特殊的歷史條件下,香港在中國東南沿海口岸中冒起,成為英國在遠東最繁榮的殖民地。開埠初年,香港居民絕大多數是來自內地的移民,殖民地政府一方面要嚴防華人,另一方面又要依賴華人的勤奮、經驗和財富,以維持香港社會安定及經濟繁榮,如何管治華人就成為政府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與此同時,1860年代中外貿易暢旺,華人買辦和行商成為社會上的新興階層。為了保障本身及華人社群的利益,當時華商最大的訴求是成立一個能代表闔港華人的組織,作為與政府溝通的平台。香港政府最終與華人紳商磋商華人醫療衞生問題,促成了東華醫院的誕生。

1870年成立的東華醫院,是香港甚至中國慈善事業史上,首個具備西方法理基礎的華人慈善組織。東華的總理來自行商,與內地和東南亞皆有商業聯繫,明白到香港要在中外貿易中發揮作用,必須鞏固與海內外華人的連繫,所以東華在照顧本地華人醫療、教育和社會救濟的需要以外,每逢內地或海外華人社群遇有特大災荒,東華都會本着「民胞物與」的精神,籌款賑災。

廣華醫院和東華東院分別在1911年和1929年成立。1931年三院根據法例合併為東華三院。在整個擴張與合併過程中,香港政府皆扮演主導角色,而且從加設顧問總理、成立醫務委員會和增加院內西醫比重各方面收緊對東華三院的控制。然而東華三院始終堅持其獨立地位,繼續為香港社會提供慈善與救濟的服務,即使在最艱難的時期,服務都未嘗中斷;從開院至今,更一直堅持中醫診症和向貧苦大眾贈醫施藥的傳統。

東華三院一向注意保存、研究和整理本身歷史,在戰前政府檔案大量散失的情況下,東華所保存的文獻,就成為我們了解香港歷史發展的重要鑰匙。早於1970年東華已建立「文物館」保存歷史文物,並向公眾開放;近年又出版機構專著及部分原始檔案,供各界人士分享及研究者使用。東華三院一直悉心打理轄下的歷史建築,其中「東華義莊」的修復工作,更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2005亞太區文物修復獎」優越大獎。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展覽在2010年於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東華三院合辦,從醫療、賑災救濟、教育、社會服務、海外華工原籍歸葬及文物保育等各方面,介紹東華三院對香港,以至海外華人社會的貢獻。

本特藏展示該展覽的內容和資料,公眾可從中體會香港社會的變遷和重拾市民生活的足跡,並了解香港在世界華人慈善網絡中的樞紐地位,對「香港故事」以至世界華人歷史有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