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瀏覽

苦難人間:文革時期(1966-1976)

「平生浩海高原,折鞭棄履猶邁步,華髮蒼顏何須急,但盼胸栽青芽悠綠,揮刀舞墨,敢能躍馬長城。穿雲破浪,壯歲重生。」

──黃新波,1973

1966年,一場引發政治與社會動盪的「文化大革命」開始,黃新波是年五十歲。國家當權者為推動社會主義教育,擴大階級鬥爭,挑起連串的整風運動。期間,美術創作、展覽、教育、出版等陷於停頓,文化行政部門和文藝機構被徹底調查,大批美術家和文藝界人士因持不同見解而被迫害。

黃新波在文革前期經歷過審查,因早年參加過英國東南亞盟軍心理作戰部工作而被控告為「帝國主義文化特務」;他曾被關進「牛棚」、挨過批鬥,並流放到廣東英德五七幹校,先在三水農場,後到英德勞改場,進行勞改及思想教育。期間曾被迫在黑夜昏暗的環境下寫下無休止的「交待」材料,飽遭精神及肉體上的衝擊及折磨,足有五年沒有藝術創作,而健康亦每況愈下。1971年,因身體狀況欠佳而被安排從五七幹校返回廣州。

在這艱難的日子裏,黃新波喜愛浸淫在南宋陸游和辛棄疾的詩詞意境中,對他們那份憂國憂民卻一生坎坷的際遇甚得共鳴。他寫下了一批詩作,抒發了他在亂世中痛失年華卻壯志未酬的遺憾,可喜的是詩情觸及了他堅毅不撓的激情,他仍希望繼續為理想的人間而戰鬥。他重執刻刀把詩句化成一幅幅木刻版畫:《躍馬長城》(1972)、《星火燎原》(1972)、《穿雲破浪》(1972)及《遨遊天宇》(1972)。《星火燎原》表現中國工農紅軍和革命的發展力量漸次成長,盼可共創光明的前途;《穿雲破浪》刻劃群鳥在巨浪沖擊岩岸的情景下穿雲破浪地盤旋,表現不甘國家被「四人幫」操控的愛國情懷。

「林彪事件」後,國家當權者為了落實政策,1973年委任黃新波為廣東人民藝術學院革委會副主任,但他卻曠工,以示不順從當時掌權的「四人幫」。一次,主持落實工作的人員草擬一份「工作匯報」徵求美術界知名人士的意見,匯報中把文革前的藝術說成一無是處,黃新波即時表達其不同看法,其理據令人不能辯駁,結果那匯報只得修改。可見他愛恨分明,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妥協。

黃新波的作品亦堅決不跟從「四人幫」提倡的「三突出」創作原則,即在所有人物中只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他憑着象徵性的創作手法,以魯迅戰鬥精神向逆境作出對抗。1972年至1975年間,他創作了《魯迅詩意》組畫九幅,當中〈起看星斗正欄杆〉(1974)是引導人們發揚被破壞了的革命精神及優良傳統,〈歸憶江天發浩歌〉(1975)描繪斷戟被人民巨手再舉起來,掌權者快將下台;而〈俯首甘為孺子牛〉(1975)則暗示人們要橫眉冷對「四人幫」。魯迅的革命精神讓黃新波勇敢堅毅地面對充滿逆境的人間。

文革十年,黃新波的創作都是在對抗病魔、備受打壓的情況下產生的。作品數量雖不多於20幅,但卻充份表現出一位藝術家對創作的堅持,及其高尚的品格。

圖片


  • 《躍馬長城》

  • 《星火燎原》

  • 《穿雲破浪》

  • 《魯迅詩意》組畫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