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棋

陳永棋
長江製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性別:
出生年: 1947
受訪時年齡: 64
教育程度: 大學
主要職業: 工業家
訪談主題: 工業
最近訪問
生平簡介 精選片段 全部訪談記錄 相片/資料集
長江製衣的家族背景。家族遷移與家道興衰
陳永棋是長江製衣的第二代管理人,祖父一代或更早已從事布業。陳家原籍東莞,家族在鄉下曬黑膠綢起家,黑膠綢是廣東婦人衣服常用的布料。民初陳家已薄有財富,因鄉間戰亂頻仍,先後遷往順德和廣州。陳永棋祖父早逝,父親陳瑞槐約17歲時接掌家業,當時弟弟陳瑞球和陳瑞鴻尚屬稚齡。戰時陳瑞槐與族人避居中立地澳門,利用兩條電動小舢舨,到中山、江門等地運米往返澳門為業。和平後盟軍各國代表赴日談判,中國軍事代表團團長是何世禮。陳瑞槐因與何世禮相熟,決意赴日經商,在東京開設大同公司,經營花布買賣,先在日本入口花布,再轉售香港、內地和東南亞,因此陳瑞槐有「花布陳」之外號。戰後數年陳瑞槐往返港澳、廣州、上海、東京等地洽商,除了在日本採購花布外;同時在香港向當局申領米商牌照,赴泰國買米回港轉售。當年米是香港的戰略物資,政府規定本地必須有一定存米量,以便安定民心,因此賣米是一門資本門檻較高的生意。

1947年陳永棋在香港出生,家住跑馬地東山台花園洋房。他對豪華大宅記憶猶新,小時曾在屋內外把玩鼻涕蟲和蝙蝠為樂。1949年叔父陳瑞球在港創辦「長江製衣」,是少數解放前已開業的製衣廠。製衣是資本要求較低的工業,1949年後大多由粵籍廠家經營,旅港的滬籍廠商則開辦資本額較高的紗廠。大同公司及長江製衣同屬家族生意,隸屬家族組織「餘興堂」。韓戰爆發後日本花布價錢大跌,陳瑞槐的生意大受打擊,被迫放棄香港米商牌照,轉讓與楊氏的義和隆,陳瑞槐轉往泰國經商。在家道中落的困境下,陳永棋家先後搬至北角堡壘街和繼園台,新居面積越來越小,搬繼園台後,陳氏兄弟兩房幾代人同住,全家小孩多達十餘人。年幼陳永棋歷盡家道起落,日後從蒙民偉、郭霖弼等長輩口中聞說父親事跡。



標題 長江製衣的家族背景。家族遷移與家道興衰
日期 14/06/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9分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K-SEG-001
家庭、教育背景和入行經過
陳瑞槐育有6名子女,陳永棋排行第四。陳瑞槐長年在外跑生意,由於健康不佳,其母吩咐妻子要寸步不離陪伴丈夫,因此陳永棋自幼與父母聚少離多,平日由祖母照顧起居。陳家生意和家族分佈在不同地區,這是香港商人家族的普遍情形。戰後初期本地華商集中在上環和西環活動,中環幾乎是洋商的天下,利豐是唯一能在中環立足的華資公司。陳家的大同公司總部設於上環蘇杭街,當年郭德勝、李兆基、馮景禧亦在此營商,三人後來合伙創辦新鴻基地產。郭德勝早期經營華洋雜貨,出售YKK拉鏈、花布等貨,由大同公司供應花布。

陳永棋自幼在港讀書,在北角丹拿道石光小學讀幼稚園和小學,小四時因不忿被罰留班,轉往洪高煌出任校長的嶺英中學升讀小五,可惜讀至小六再度留班,轉至位於柏道的浸信會顯理學校重讀小六。祖母眼見陳永棋再度留班,特意聘請一名東莞籍老師為他和兄長在家補習中文,該老師同時是陳瑞槐老師。私塾老師向陳永棋傳授了不少待人處世之道。小學畢業後,他續在顯理升中,初中時陳永棋結交了女朋友,在愛情激勵下潛心向學,學業步入正軌,這是他人生第一個轉捩點。中四時父親要求幼子赴泰陪伴,兼在當地升學,陳永棋亦要求跟弟弟一同赴泰。其時他考慮到自己在中文中學出身,難以考入香港大學,赴英美升學亦受制於英語問題。父親欣然批准他赴泰,兩兄弟被安排入讀國際學校,此乃陳永棋一生第二個轉捩點。在泰國完成高中後,陳永棋赴美留學,修讀工業工程,決意幫理家族的工廠。陳家生意分佈三地,在香港開製衣廠,在泰國開竹簾廠,在台灣開麻包袋廠。1968年陳瑞槐患心臟病和中風,變賣泰國生意,回港休養。陳永棋留學時每年暑假返港,在製衣廠做搬運布匹和量布等重活,因而熟悉廠房的運作。大學畢業後,他先在美國衣車公司實習,學習維修機械,1970年返港加入長江,出任恤衫部廠長。



標題 家庭、教育背景和入行經過
日期 14/06/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6分1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K-SEG-002
長江製衣廠房的擴張。陳氏家族成員的分工
陳永棋於1970年10月10日正式加入長江製衣,任職恤衫部廠長,主管恤衫生產。1970年代初家族在港只擁有「長江製衣」一間公司, 陳瑞球長子陳永奎早於1969年入職,在營業部擔任叔父陳瑞鴻 (編按: 即陳瑞槐和陳瑞球的弟弟)的助手,其後調往星加坡分廠,接着陳瑞球次子陳永滔亦調任星廠。隨後陳永棋么弟亦加入公司,他是陳瑞槐一房所出的第一位博士,陳永棋妹妹則是第一位碩士,他本人則是第一位學士。後期家族公司分拆為三,一為「長江製衣」,二為「長江貿易」,三為其他生意。長江貿易主要從事品牌生意,現由陳永奎、陳永滔和陳瑞球長女打理。1960年代長江製衣已遷入新蒲崗,總廠大有街22號約於1966年落成,設西褲部和西裝部,隨後公司在五芳街18號另建恤衫部分廠。1970年代中期公司擴張總廠,買入毗連的大有街24號。此外,陳氏家族於1950年代已在澳門創辦德祥製衣廠,生產恤衫為主,向葡屬國家出口,享有免稅優惠。1970年代初港產成衣受制出口配額時,長江集團增加澳門廠的產量,派陳永棋赴澳主理廠務。德祥屬澳門戰後較大規模的製衣廠,其餘包括譚伯源家族經營的褲廠,以及曹光彪、周文軒合營的毛衫廠「澳門針織」。


標題 長江製衣廠房的擴張。陳氏家族成員的分工
日期 14/06/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8分52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K-SEG-003
參與國際紡織品配額的談判。遠赴落後地區投資設廠的的難忘經驗
1970年代歐美對入口的亞洲紡織品實施配額限制。面臨配額引發的貿易衝擊,長江製衣除提升高價成衣的產量、出口不受配額限制的西裝外,同時遠赴不受配額影響的國家開廠。1970年代起長江曾在澳門、星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斯里蘭卡、柬埔寨、孟加拉、印度、台灣、萊索托等地設廠,陳氏家族成員分赴各地管理工廠,每逢亞歐國家展開配額談判時,紛紛以顧問身份代表所在國的政府,參加國際商貿會議,陳永棋笑言配額談判正是紡織家族聚會之時。1980年代初某年會議在布魯塞爾召開,陳瑞球、陳永棋、陳永滔分別是香港、澳門和星馬代表團成員,永泰紡織的鄭維志、鄭維強分別代表香港和星馬出席,當年不少廠商是嗜吃大閘蟹的上海人,大閘蟹藉此機緣被引入布魯塞爾。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一系列紡織品配額談判隸屬於「關稅暨貿易總協定」議會組織,1990年代初它被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配額問題從此消緩。

長江製衣在國外設廠時,主要考慮條件是交通便捷、勞工充足和法制透明。香港是英國殖民地,長江傾向在深受英美影響的地區開廠,取其法制相通、易於明瞭,公司曾在星、馬、緬、斯、印、孟等前英殖民地投資,又到過屬美國勢力範圍的中南美州視察。公司從貿發局、英資銀行、畢馬威顧問公司 等機構搜集國外投資訊息,銀行角色尤其關鍵,例如在孟加拉設廠時公司曾獲英資銀行協助。由於英殖民帝國歷史關係,匯豐、渣打等英資銀行在亞非英殖民或屬土已建立廣泛網絡,可向香港廠家介紹當地的合伙對象,合作成功將為銀行帶來不少生意。陳永棋認為TDC對公司主要作用是拓展生意,TDC駐意大利辦事處某外籍職員曾受僱長江,先後在意大利辦公室和斯里蘭卡廠房工作。

陳永棋曾替公司四出尋覓設廠地點,旅途歷經千山萬水,不少落後國家令他大開眼界,他直言是有趣和難忘經驗。某次他在印度洽談設廠,計劃赴印巴邊境小城Lydia考察,中途在名為「Bujj」的小鎮住宿,該鎮仍保留城牆,旅館在地下設馬糟,陳永棋感嘆到荒遠小城做生意,仿如返回「聖經時代」。1980年代他赴哥斯達黎加考察,鄰國尼加拉瓜正爆發內戰,左翼游擊隊橫行,他隨時面臨綁架之險。北上設廠經歷同樣歷盡艱辛,1978年陳永棋赴江蘇無錫籌劃設廠,當年陳家在台灣已開廠,不欲台灣當局知悉陳家在內地投資,於是離港後先赴澳門,在澳門辦內地入境手續,再經廣州和上海抵達無錫,轉折的旅程要花費四日三夜,回程如是。早年內地交通不便,即使赴穗參加廣州交易會亦要舟車勞頓,住宿條件惡劣,不過他非常懷念石岐和大良的美食,對年輕時的出差經歷回味無窮。



標題 參與國際紡織品配額的談判。遠赴落後地區投資設廠的的難忘經驗
日期 14/06/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8分4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K-SEG-004
香港配額談判代表團
1970年代至1980年代香港政府多次組織代表團參加國際商貿會議,與歐盟和美國談判紡織配額問題。代表團團長由工商貿易署副署長出任,副署長是首席談判代表。當年工商署署長是高級官員,等同現時的局長級官員;工商署直屬港府三名司長,正副署長全由洋人出任。陳永棋印象較深刻的代表團團長是苗禮善,苗後來出任貿易發展局總裁。陳永棋認為工商署是高官搖籃,不少政界名人曾出任工商署副署長,例如曾蔭權、葉劉淑儀、曾俊華、施祖祥、陳祖澤等。工商署與赴外談判期間,同時邀請紡織業諮詢委員會成員赴會,以便即時提供建議。諮詢委員會成員由政府委任,由於配額由貿易公司和紡織廠商平分,因此成員來自工業界和商界。商界成員較著名者為鄧蓮如,她是太古貿易的代表,後來任職立法局和行政局,更被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器重,出任英國上議院議員。早期TAB的廠商代表有楊元龍、唐驥千、唐英年、陳瑞球、陳永棋、田元灝、田北俊、鄭維志、周偉偉、林根成、方鏗、馮國綸、林輝波、林宣武、梁君彥、張鑑泉、王培麗等人。諮詢委員會是香港首個工業界諮詢機構,1960年代至1970年代對政府施政影響鉅大,不少昔日諮詢委員會成員現時已成舉足輕重的人物。陳永棋早期曾代表澳門政府出席配額會議,澳門代表團成員計有曹其真、譚伯源、廖澤雲、吳榮烙等人,現今亦是當地社會名流。澳門業界代表部份由商會推選,部份由政府委任。


標題 香港配額談判代表團
日期 14/06/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4分26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K-SEG-005
香港代表團在國際配額談判的角色
紡織配額會議在亞洲出口國與歐美入口國中展開,各國官員參與談判,出口國的廠商則待命提供意見,談判以國家為單位個別進行。香港代表團在亞洲各國扮演領導角色,當年不少港商在澳門、星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開廠,該國紡織界代表大多是香港人,配額會議變相是香港紡織家族的聚會。陳永棋讚揚港英高官是出色談判者,例如苗學禮、陳祖澤、周德熙、曾蔭權、俞宗怡、葉劉淑怡等,港府堅持多邊協議原則,要求美國遵守「關稅暨貿易總協定」條款,不能以國力欺壓亞洲各國,否則必須退出總協定。港府官員在席上與美方平起平座,曾成功遏制美商來港巡廠這種要求。廠商在談判扮演顧問角色,不少港商在國外設廠,為政府提供大量資訊;陳永棋讚揚香港官員開明,收集意見時從善如流,並能實踐最終之方案。陳永棋回顧香港紡織業在戰後興起之背景,他認為內地政局動亂是關鍵因素,資金、技術和勞工因此流入香港,機緣巧合下造就香港繁榮的基石。


標題 香港代表團在國際配額談判的角色
日期 14/06/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8分2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K-SEG-006
香港工業的下游出路:零售和品牌
香港依靠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起家,廠商較少從事高科技研發。現時工業工程發展迅速,大量減省製造業所需人力,加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資金只會流向最高成本效益的地區,香港難以返回大量生產式工業的老路,復興本地製造業乃不切實際的想法。陳永棋強調製造業不是工業的全部,工業範疇覆蓋廣泛,從棉花生產到成衣零售,均屬於製衣業經營範圍。他主張未來香港工業續向下游深耕,集中發展零售和開拓品牌,以製衣業為個案,不少本地廠商近年赴歐美發展,例如曹光彪兒子曹其峰在美國推銷Tommy Hilfiger品牌,該牌子洋人風格濃郁, 現時相屬公司已在美國上市,採購中心設於香港,曹氏家族是港商赴美發展的代表;Esprit是德國顯赫的時裝品牌,由港商與德國人合伙經營,以香港為採購總部;佐丹奴是港產品牌,集中在亞洲推廣,公司總部亦在香港;長江製衣採用收購名牌策略,近年買入英國老牌雅格獅丹,在內地和東南亞推廣。陳永棋認為香港工業已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但後者仍是作工業一部份。他強調品牌公司總部並非必須香港開設,現時已有不少公司總部北移,此趨勢將對香港的未來構成衝擊。


標題 香港工業的下游出路:零售和品牌
日期 14/06/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2分23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K-SEG-007
對政府推動香港工業發展的總結和建議
陳永棋認為香港工業處於高峰時,政府扮演促進的角色,這主要體現在土地利用方面。政府在觀塘和新蒲崗等地發展工業區,並在旁興建徙置大廈,為廠家提供勞動力。由於土地用途限於工業,工業區地價較低,吸引不少廠家買地設廠;同時政府另建工業大廈,廉價租予小廠家。陳永棋感慨香港已由昔日的行政主導,演變為今天的議會主導,政府弱勢無能,執政效率下降,香港社會內耗嚴重。他批評港府未能善用龐大的外匯儲備 ,一味死守「謹慎理財」原則,建議政府應向星加坡學習,將國家資本投放全球,一方面建立國際影響力,同時又為國民提供就業機會。陳永棋認為香港應把握航運和金融中心的傳統優勢,擴大生產服務中心的功能。


標題 對政府推動香港工業發展的總結和建議
日期 14/06/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6分51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K-SEG-008
1970年代前長江製衣的發展。個人事業回顧
長江製衣創辦初年,正遇上家族花布生意的失敗,因此公司只能以較小的規模起步。製衣業是資本額較低行業,不少資金雄厚的滬籍廠家投資紗廠,稱為「上海紗廠大亨」,以陳廷鏵、吳文政和王統元等為代表。1950年代至1960年代長江尚屬成長階段,流動資金有限,準確的落貨期和成本計算是公司的生存關鍵,若未能如期出貨,將不能支付員工資金,隨時威脅公司的生存。1970年陳永棋加入長江,出任恤衫部廠長,他嘆息自己雖是工業工程出身,但未能將專業知識運用於廠房管理上,只能依靠資深員工的經驗,導致公司未能實現科學化管理,在技術方面不及聯業製衣和聯亞集團等同行。回顧數十年的事業,他認為自己屬於工業家,最引以自豪的事件是1971年春節前成功趕及出貨。初時員工對準時起貨感力不從心,在陳永棋策使下終如期起貨,正欲運產品往碼頭出口之際,員工告知貨船於兩小時後開出,難以趕及出貨。陳永棋不甘功虧一簣,親自押貨往尖沙咀貨船碼頭 (現址海運大廈),在北歐貨船即將起航的一剎那,陳永棋連人帶貨跑上船,親自覓得雜物房貯貨,並指揮北歐籍海員搬貨,終得以為公司如期出貨。事後陳瑞球讚揚陳永棋的表現,告知陳永棋昔日前輩亦沿用此法,出貨的成敗將決定公司生死;惟幸踏入1970年代,公司已步上軌道,此次即使未能如期出貨,亦不影響員工薪金的支付,叔父之認同令陳永棋倍感安慰。


標題 1970年代前長江製衣的發展。個人事業回顧
日期 14/06/2011
主題 工業
記錄總長 11分15秒
訪談語言 廣東話
資料類別
特藏
儲存機構/地點 香港記憶計劃
授權說明 香港記憶計劃版權所有
登錄號碼 LKF-CWK-SEG-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