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香炉峰下.维港帆踪

太平山向来被视为香港的标志。此山昔日又称「红香炉峰」,简称「炉峰」,英国人命名作「维多利亚山」。由山顶北面沿卢吉道环山而行,俯瞰维港,可东望鲤鱼门,西眺青洲。由南面下走可至薄扶林水塘;或经姜花涧至香港仔水塘。黄般若画于1958年的《红香炉峰》便是将卢吉道西陲,从沿山栈道远眺青洲灯塔之景,以青绿山水的画法表现出来,是他以实景融入古法的创作尝试。
自开埠以来,维港海景早经西方画家之手而传扬海外。黄般若笔下的维港,多是以太平山为背景,港海上的帆影,以浓墨率笔勾画;而岛上的建筑,则以概括笔触错纵写成,唯取其线条印象,不计形似。他更喜欢写香港仔渔港,千樯集岸、万桅刺天,构图奇特。
1950年代的香港,由于人口稠密,房屋奇缺,故山边荒地遍佈僭建木屋,时更酿成祝融之灾,尤以1953年石硖尾大火最为惨酷。黄般若的《九龙火舌图》正是以木屋大火为题,画中烈焰熊熊,浓烟沖天之景象,早已打破传统山水的格局,画家以其佛像画中的烟云火焰,转化为现实火灾情景,既反映时代实况,更体现其对人间灾劫的悲悯之情。
百年以来,香港不断发展城市,移山填海,不少美景亦从此湮没。黄般若笔下的海心岛,正是半世纪前的旧貌,此岛在土瓜湾海旁,岛上有巨石如鱼尾状,因而得名鱼尾石,石侧有龙母庙,假期时节游人善信乘艇登岛游玩参拜。如今沧海填平,建成海心公园,仅余巨石,抚今追昔,顿感世事沧桑。
香炉峰下.维港帆踪

太平山向来被视为香港的标志。此山昔日又称「红香炉峰」,简称「炉峰」,英国人命名作「维多利亚山」。由山顶北面沿卢吉道环山而行,俯瞰维港,可东望鲤鱼门,西眺青洲。由南面下走可至薄扶林水塘;或经姜花涧至香港仔水塘。黄般若画于1958年的《红香炉峰》便是将卢吉道西陲,从沿山栈道远眺青洲灯塔之景,以青绿山水的画法表现出来,是他以实景融入古法的创作尝试。
自开埠以来,维港海景早经西方画家之手而传扬海外。黄般若笔下的维港,多是以太平山为背景,港海上的帆影,以浓墨率笔勾画;而岛上的建筑,则以概括笔触错纵写成,唯取其线条印象,不计形似。他更喜欢写香港仔渔港,千樯集岸、万桅刺天,构图奇特。
1950年代的香港,由于人口稠密,房屋奇缺,故山边荒地遍佈僭建木屋,时更酿成祝融之灾,尤以1953年石硖尾大火最为惨酷。黄般若的《九龙火舌图》正是以木屋大火为题,画中烈焰熊熊,浓烟沖天之景象,早已打破传统山水的格局,画家以其佛像画中的烟云火焰,转化为现实火灾情景,既反映时代实况,更体现其对人间灾劫的悲悯之情。
百年以来,香港不断发展城市,移山填海,不少美景亦从此湮没。黄般若笔下的海心岛,正是半世纪前的旧貌,此岛在土瓜湾海旁,岛上有巨石如鱼尾状,因而得名鱼尾石,石侧有龙母庙,假期时节游人善信乘艇登岛游玩参拜。如今沧海填平,建成海心公园,仅余巨石,抚今追昔,顿感世事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