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工业
浏览选项

最近浏览

{{removeNBSP(item.name)}}
战后工业
浏览选项:
最近浏览
{{item.name}}

专门词汇

制造业通用    

钟表业    

电子业    

制衣业    

金属器具业    

塑胶业    


制造业通用    



外发


「外发」是战后香港工业的一种常见生产模式,通行于制衣、钟表、电子、五金、塑胶等行业。大厂对订单应接不瑕之时,将部份订单外发与山寨厂或住家工场承接。外发有两大形式,一种是发包或分包,承接者只需负责个别工序;一种是外包或委外,承接者要负责全件产品。外发模式加强了香地工业的竞争力,有助厂商灵活应对国际市场的转向。  

  

洋行、庄口、嚤啰行


「洋行」又名「出口商」 或「贸易公司」,是欧美客户与本地厂商交易的中介机构。洋行集中在尖沙咀和中环,著名者有「利丰」、「华兴」、「益盛」等。1950和1960年代本地厂商大多无力直接联络欧美客户,要依赖洋行接单。洋行收到客户的采购详情后,再向厂家分发订单投产;厂长将产品售给洋行,再由洋行出口。与洋行角色类近的还有「庄口」和「嚤啰行」。「庄口」又名「办庄」,多由华商经营,专替厂家出口产品到南洋,部份更向厂商提供贷款。「嚤啰行」由印巴籍商人经营,集中经营中东和非洲市场。


模具


「模具」又称「工模」,是五金和塑胶产品的成形工具。产品的外形由模具的形状决定,产品质量也取决于模具的精度。制造模具是五金业和塑胶业的高技术工序,一般由起模师傅负责。模具分为塑胶膜具和五金模具两种,后者可细分成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

  

OEM、ODM、OBM


「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的简称,一般译为「代工生产」、「贴牌生产」或「原始设备制造」。OEM是1970和1980年代香港工业的一种经营模式,常见于制衣、电子、塑胶、钟表等行业的大中型工厂。OEM的运作流程: 香港厂商与品牌公司、大型零售商等欧美客户接洽,由客户交代产品样式,厂商按照订单投产,制成品直接卖给客户,厂商不参与零售。与OEM对应的是ODM (原始设计制造)和OBM ( 自有品牌生产)。


三来一补


「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内地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一种外商投资模式,最早出现于1978年的东莞,不少港商在1980年代以此模式在内地设厂。「三来一补」的运作流程: 香港厂家提供原料、机器、技术和管理,地方合作单位 (例如村镇政府) 提供厂房和劳工,厂家向地方单位支付加工费,制成品运回香港出口。


三资企业


「三资企业」是三种中国法律容许境外企业在内地投资的经营模式,分别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资企业」的进口原料要经海关征税,方能进口生产。1990年代港资工厂如要经营内销,必须登记成为「三资企业」。    


   

钟表业    



电子跳字表


「电子跳字表」是机芯内装置电子元件的数字显示式手表,1970年率先在美国面世。电子跳字表一般采用二极发光管(LED)或液晶体(LCD)显示时间,通称「LED手表」或「LCD手表」。


机械表、粗马表、幼马表


「机械表」是最早面世的表种,1970年代前是手表的主流。机械表动力来自机芯内的发条,以此带动齿轮和表针。为了使齿轮能够顺畅运行,在机芯内会添加一些宝石轴承,俗称「钻眼」。宝石轴承数目是衡量机芯质量的指标,粗马表的机芯一般是一石,幼马表(又名「细马表」)机芯可多至十七石。宝石轴承越多,手表价值越高。


机芯


「机芯」又称「表肉」,是手表的灵魂,手表自19世纪面世以来,一直采用机械机芯,20世纪70年代后,电子机芯和石英行针机芯先后面世,两者可大量生产,逐步取代传统的机械机芯。机芯生产技术高,长年由瑞士、德国、美国等国垄断市场。


行针石英表


「行针石英表」是以石英震荡原理计时的手表,1967年和1968年分别在日本和瑞士研发成功。石英表以电池为动力,准确程度每年偏差不逾两秒。1980年代后成为全球主流的手表。


行街


「行街」指本地成表厂或成表装配工场雇用的外勤推销员,向全港的钟表零售店推销该公司出产的手表。交易时先由成表厂向手表零售店赊帐,批准零售店买断来货,某款式的产品即使滞销,零售店亦不能退货,但可与成表厂商量减价。    


   

电子业    



电子零部件


「电子零部件」又称「电子元件」是收音机、电视、电脑等电子消费品的内部组件,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零部件是指电子电路获能量供给时,可发挥放大、振荡等主动机能的零件,包括真空管和半导体。原子粒是应用层面最广泛的半导体。被动元件是指电路中无法主动发挥机能的零件,例如电阻、电容和变压器,其变化完全受外加电源控制。


磁环记忆体


「磁环记忆体」 又称「磁芯记忆体」或「磁圈记忆体」,是一种早期的电脑记忆体。磁芯记忆体利用磁性材料制成,装配磁环的工序俗称「穿珠仔」。记忆体采用二元制原理运作。磁环记忆体属于随机存取记忆体,电脑中可担任主记忆体的功能。


印刷线路板 


「印刷线路板」又称「印制电路板」、「印刷电路板」,是电子消费品内各种零部件的支撑体。印刷线路板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发,随着科技的提升,层数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小。线路板的关键生产技术是电镀、穿孔、蚀刻等。覆铜板和铜箔是PCB的主要原料。


半导体


「半导体」是指一种导电性可受控制,导电范围介乎绝缘体至导体之间的材料。现时大部份电子消费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以半导体材料制成。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在各种半导体材料中,硅在商业应用上最具影响力。


TQM


「TQM」是「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品质管理)的简称,是现今全球大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目的是建立团队精神,提升生产效率。「TQM」的两个目标是企业资源规划及实时生产。落实ERP的关键在建立中央电脑,使公司管理层得以实时操作各条生产线。


原子粒


「原子粒」又名「电晶体」或「晶体管」,是一种固态半导体元件。原子粒是一种电子电路的可变开关,基于输入的电压,它可控制流出的电流。原子粒是20世纪电子科技的重大发明,成为大部份电器的最关键零部作。原子粒促进电子消费品的大量生产,发明初时最普及应用在收音机和计算机的生产。    


   

制衣业    



阿姐


「阿姐」是香港制衣厂女性管工或指导员的俗称,主要职责是分配工作、管理人事、安排生产外发、指导生产流程等。「阿姐」是工人和部长或厂长之间的沟通桥梁,要具备管理能力,务求工人和老板的信任。


出口、本港


战后香港制衣厂大致可分为「出口」(即产品外销)和「本港」(即产品本销)两大类。出口制衣厂大多属领有厂牌的正规厂,严守劳工法例和消防条例等。出口成衣大多以「大分科」生产,即每件成衣分拆多个工序,各部门工人负责个别工序。严谨「本港」制衣厂多属规模细小的山寨厂,一般在旧楼民居设厂,只有少量工人和衣车,「本港」厂采用「小分科」生产,每人负责多个工序。


GATT


「GATT」是「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的简称,是1947年由23个成员国签署的一项多边国际协定,谋求国际自由贸易,以协商办法解决贸易争端。1970、1980年代一系列纺织品配额谈判隶属于GATT的议会组织,其中乌拉圭回合 (1986-1994)会议历时最久,参与国家最多,导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配额限制逐渐消缓。


黑胶绸


「黑胶绸」是广东是妇人衣服常用布料,产于广州、南海和顺德等地,战前销往中国内地、港澳、台湾、南洋等地。黑胶绸的原料是广东的土产生丝,纱绸织制后,经晒染和过胶而出售。


配额


「配额」(quota) 是欧美发达国家 (入口国) 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出口国) 实施的贸易限制。1960年代起欧美国家为保障本土纺织工业,限制香港等发展中地区纺织品的入口量,按各出口国的出口量厘定配额。香港的配额由出口商和纺织制衣业厂商分配,配额可自由转售。受配额限制的纺织品最初是纯棉成衣,后来扩及涤纶纤维制品和化学纤维制品。


TAB


「TAB」是「Textile Advisory Board」(纺织业咨询委员会)的简称,是香港首个工业界咨询机构,1960、1970年代对政府施政影响鉅大。TAB成员由政府委任,来自工业和贸易两大界别,前者有大型纺织和制衣企业的厂商,后者有大型贸易公司或洋行的代表。香港工商贸易署参与国际纺织品配额谈判期间,TAB成员亦获邀赴会,即时提供建议。    


   

金属器具业    



车刨锣 


「车刨锣」是「车床」、「刨床」和「锣床」合称,三者是五金厂或机械厂最常见的设备,分别用于切割、刨削和打磨金属原料。「车刨锣」亦可指操作「车床」、「刨床」和「锣床」的相关工艺,是一般五金厂学徒最主要的学师内容。


层叠电池


「层叠电池」又称「积层电池」,最初在德国面世,1950年代末香港电池厂家引进生产,普遍用于电子打火机、原子粒收音机。层叠电池与传统的圆筒电池生产原理相同,主要分为9W和12W两种,分别有6层和8层,每层有1.5W电力。


冲压


「冲压」是金属制造业主要生产工艺,冲压利用冲床和模具对金属材料施加外力,塑造成各种产品的形状。「冲压」和「压铸」是香港金属制造业两大生产工艺,冲压较适合处理不锈钢等较硬的金属,较耐热的金属则适宜以压铸处理。


不锈钢


「不锈钢」是指含铬越过12%的合金钢,具有外表漂亮、易于加工、抗腐蚀等优点。在1960年代初的香港,不锈钢是新开发的金属,主要在医院应用。不锈钢与铜和铝相比,质地较坚硬,啤压和成型的工艺较为复杂。不锈钢产品主要生产工序有开料、冲压、焊接、磨光等高。    


   

塑胶业    



人造皮革


「人造皮革」是一种工业原料,又称「仿皮」、「合成皮」或「合成皮革」,是一种外观、质感像天然皮革的塑料制品。人造皮革以平布、帆布、针织、起毛布等织物为底基,上面涂覆塑料胶膜和各种添加剂而制成,一般用于制作服装、鞋帽、箱包和家具等产品。


高周波机


「高周波机」又名「高周波电压机」、「高周波塑胶熔接机」,由英国工程师发明,最初主要应用在电讯方面,及后发展成为焊接塑料薄膜的专用机器。操作时先将薄膜剪裁,放入高周波机上,利用高频振动将薄膜熔接,可生产笔袋、银包、卡套和文件套等产品。


啤机


「啤机」是注塑机的俗称,注塑是塑料成形的常见方法。注塑机的大小一般以注入塑料的重量(盎司或安士)来计算,注塑机越大,所生产的塑胶制成品便越重。啤机分为人手和自动操作两种。战后初年,香港山寨厂创业大多只设置「七五机」等小型啤机,「七五机」指该啤机可生产四分三盎司的塑胶制品。


塑料薄膜


「塑料薄膜」是一种工业原料,俗称「原子皮」,由油状和粉状的塑料压制而成,普通生产线一般由滚压机、印刷机、背涂机和切割机组成。橡胶和塑胶均可制成塑料薄膜,薄膜再经加工可制成不同产品,如吹气用品、家俬表层、手袋、玩具等。


PVC


「PVC」是聚氯乙烯的简称,因为价廉和易于加工,成为产量仅次于硬胶(PS)的第二大泛用塑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PVC在五大泛用塑胶(PE、PVC、PP、PS、ABS)中是唯一含氯塑胶,可藉添加塑化剂改变柔软度。PVC塑料因此按柔软度分成软PVC与硬PVC。PVC塑料可制成薄膜和人造皮革,再经加工成为消费用品。


树胶


「树胶」又称「橡胶」,是一种有弹性的聚合物。「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种;前者从植物的树汁获取,后者是人工合成的高弹性聚合物,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约1860年代在英国开始研发。橡胶是重要工业原料,适用于生产轮胎、垫圈、玩具等产品。    

推介特藏
推介展览
{{browsingName}}
全部项目
第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
检视
{{item.date}}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到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专门词汇

制造业通用    

钟表业    

电子业    

制衣业    

金属器具业    

塑胶业    


制造业通用    



外发


「外发」是战后香港工业的一种常见生产模式,通行于制衣、钟表、电子、五金、塑胶等行业。大厂对订单应接不瑕之时,将部份订单外发与山寨厂或住家工场承接。外发有两大形式,一种是发包或分包,承接者只需负责个别工序;一种是外包或委外,承接者要负责全件产品。外发模式加强了香地工业的竞争力,有助厂商灵活应对国际市场的转向。  

  

洋行、庄口、嚤啰行


「洋行」又名「出口商」 或「贸易公司」,是欧美客户与本地厂商交易的中介机构。洋行集中在尖沙咀和中环,著名者有「利丰」、「华兴」、「益盛」等。1950和1960年代本地厂商大多无力直接联络欧美客户,要依赖洋行接单。洋行收到客户的采购详情后,再向厂家分发订单投产;厂长将产品售给洋行,再由洋行出口。与洋行角色类近的还有「庄口」和「嚤啰行」。「庄口」又名「办庄」,多由华商经营,专替厂家出口产品到南洋,部份更向厂商提供贷款。「嚤啰行」由印巴籍商人经营,集中经营中东和非洲市场。


模具


「模具」又称「工模」,是五金和塑胶产品的成形工具。产品的外形由模具的形状决定,产品质量也取决于模具的精度。制造模具是五金业和塑胶业的高技术工序,一般由起模师傅负责。模具分为塑胶膜具和五金模具两种,后者可细分成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

  

OEM、ODM、OBM


「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的简称,一般译为「代工生产」、「贴牌生产」或「原始设备制造」。OEM是1970和1980年代香港工业的一种经营模式,常见于制衣、电子、塑胶、钟表等行业的大中型工厂。OEM的运作流程: 香港厂商与品牌公司、大型零售商等欧美客户接洽,由客户交代产品样式,厂商按照订单投产,制成品直接卖给客户,厂商不参与零售。与OEM对应的是ODM (原始设计制造)和OBM ( 自有品牌生产)。


三来一补


「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内地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一种外商投资模式,最早出现于1978年的东莞,不少港商在1980年代以此模式在内地设厂。「三来一补」的运作流程: 香港厂家提供原料、机器、技术和管理,地方合作单位 (例如村镇政府) 提供厂房和劳工,厂家向地方单位支付加工费,制成品运回香港出口。


三资企业


「三资企业」是三种中国法律容许境外企业在内地投资的经营模式,分别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资企业」的进口原料要经海关征税,方能进口生产。1990年代港资工厂如要经营内销,必须登记成为「三资企业」。    


   

钟表业    



电子跳字表


「电子跳字表」是机芯内装置电子元件的数字显示式手表,1970年率先在美国面世。电子跳字表一般采用二极发光管(LED)或液晶体(LCD)显示时间,通称「LED手表」或「LCD手表」。


机械表、粗马表、幼马表


「机械表」是最早面世的表种,1970年代前是手表的主流。机械表动力来自机芯内的发条,以此带动齿轮和表针。为了使齿轮能够顺畅运行,在机芯内会添加一些宝石轴承,俗称「钻眼」。宝石轴承数目是衡量机芯质量的指标,粗马表的机芯一般是一石,幼马表(又名「细马表」)机芯可多至十七石。宝石轴承越多,手表价值越高。


机芯


「机芯」又称「表肉」,是手表的灵魂,手表自19世纪面世以来,一直采用机械机芯,20世纪70年代后,电子机芯和石英行针机芯先后面世,两者可大量生产,逐步取代传统的机械机芯。机芯生产技术高,长年由瑞士、德国、美国等国垄断市场。


行针石英表


「行针石英表」是以石英震荡原理计时的手表,1967年和1968年分别在日本和瑞士研发成功。石英表以电池为动力,准确程度每年偏差不逾两秒。1980年代后成为全球主流的手表。


行街


「行街」指本地成表厂或成表装配工场雇用的外勤推销员,向全港的钟表零售店推销该公司出产的手表。交易时先由成表厂向手表零售店赊帐,批准零售店买断来货,某款式的产品即使滞销,零售店亦不能退货,但可与成表厂商量减价。    


   

电子业    



电子零部件


「电子零部件」又称「电子元件」是收音机、电视、电脑等电子消费品的内部组件,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零部件是指电子电路获能量供给时,可发挥放大、振荡等主动机能的零件,包括真空管和半导体。原子粒是应用层面最广泛的半导体。被动元件是指电路中无法主动发挥机能的零件,例如电阻、电容和变压器,其变化完全受外加电源控制。


磁环记忆体


「磁环记忆体」 又称「磁芯记忆体」或「磁圈记忆体」,是一种早期的电脑记忆体。磁芯记忆体利用磁性材料制成,装配磁环的工序俗称「穿珠仔」。记忆体采用二元制原理运作。磁环记忆体属于随机存取记忆体,电脑中可担任主记忆体的功能。


印刷线路板 


「印刷线路板」又称「印制电路板」、「印刷电路板」,是电子消费品内各种零部件的支撑体。印刷线路板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发,随着科技的提升,层数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小。线路板的关键生产技术是电镀、穿孔、蚀刻等。覆铜板和铜箔是PCB的主要原料。


半导体


「半导体」是指一种导电性可受控制,导电范围介乎绝缘体至导体之间的材料。现时大部份电子消费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以半导体材料制成。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在各种半导体材料中,硅在商业应用上最具影响力。


TQM


「TQM」是「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品质管理)的简称,是现今全球大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目的是建立团队精神,提升生产效率。「TQM」的两个目标是企业资源规划及实时生产。落实ERP的关键在建立中央电脑,使公司管理层得以实时操作各条生产线。


原子粒


「原子粒」又名「电晶体」或「晶体管」,是一种固态半导体元件。原子粒是一种电子电路的可变开关,基于输入的电压,它可控制流出的电流。原子粒是20世纪电子科技的重大发明,成为大部份电器的最关键零部作。原子粒促进电子消费品的大量生产,发明初时最普及应用在收音机和计算机的生产。    


   

制衣业    



阿姐


「阿姐」是香港制衣厂女性管工或指导员的俗称,主要职责是分配工作、管理人事、安排生产外发、指导生产流程等。「阿姐」是工人和部长或厂长之间的沟通桥梁,要具备管理能力,务求工人和老板的信任。


出口、本港


战后香港制衣厂大致可分为「出口」(即产品外销)和「本港」(即产品本销)两大类。出口制衣厂大多属领有厂牌的正规厂,严守劳工法例和消防条例等。出口成衣大多以「大分科」生产,即每件成衣分拆多个工序,各部门工人负责个别工序。严谨「本港」制衣厂多属规模细小的山寨厂,一般在旧楼民居设厂,只有少量工人和衣车,「本港」厂采用「小分科」生产,每人负责多个工序。


GATT


「GATT」是「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的简称,是1947年由23个成员国签署的一项多边国际协定,谋求国际自由贸易,以协商办法解决贸易争端。1970、1980年代一系列纺织品配额谈判隶属于GATT的议会组织,其中乌拉圭回合 (1986-1994)会议历时最久,参与国家最多,导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配额限制逐渐消缓。


黑胶绸


「黑胶绸」是广东是妇人衣服常用布料,产于广州、南海和顺德等地,战前销往中国内地、港澳、台湾、南洋等地。黑胶绸的原料是广东的土产生丝,纱绸织制后,经晒染和过胶而出售。


配额


「配额」(quota) 是欧美发达国家 (入口国) 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出口国) 实施的贸易限制。1960年代起欧美国家为保障本土纺织工业,限制香港等发展中地区纺织品的入口量,按各出口国的出口量厘定配额。香港的配额由出口商和纺织制衣业厂商分配,配额可自由转售。受配额限制的纺织品最初是纯棉成衣,后来扩及涤纶纤维制品和化学纤维制品。


TAB


「TAB」是「Textile Advisory Board」(纺织业咨询委员会)的简称,是香港首个工业界咨询机构,1960、1970年代对政府施政影响鉅大。TAB成员由政府委任,来自工业和贸易两大界别,前者有大型纺织和制衣企业的厂商,后者有大型贸易公司或洋行的代表。香港工商贸易署参与国际纺织品配额谈判期间,TAB成员亦获邀赴会,即时提供建议。    


   

金属器具业    



车刨锣 


「车刨锣」是「车床」、「刨床」和「锣床」合称,三者是五金厂或机械厂最常见的设备,分别用于切割、刨削和打磨金属原料。「车刨锣」亦可指操作「车床」、「刨床」和「锣床」的相关工艺,是一般五金厂学徒最主要的学师内容。


层叠电池


「层叠电池」又称「积层电池」,最初在德国面世,1950年代末香港电池厂家引进生产,普遍用于电子打火机、原子粒收音机。层叠电池与传统的圆筒电池生产原理相同,主要分为9W和12W两种,分别有6层和8层,每层有1.5W电力。


冲压


「冲压」是金属制造业主要生产工艺,冲压利用冲床和模具对金属材料施加外力,塑造成各种产品的形状。「冲压」和「压铸」是香港金属制造业两大生产工艺,冲压较适合处理不锈钢等较硬的金属,较耐热的金属则适宜以压铸处理。


不锈钢


「不锈钢」是指含铬越过12%的合金钢,具有外表漂亮、易于加工、抗腐蚀等优点。在1960年代初的香港,不锈钢是新开发的金属,主要在医院应用。不锈钢与铜和铝相比,质地较坚硬,啤压和成型的工艺较为复杂。不锈钢产品主要生产工序有开料、冲压、焊接、磨光等高。    


   

塑胶业    



人造皮革


「人造皮革」是一种工业原料,又称「仿皮」、「合成皮」或「合成皮革」,是一种外观、质感像天然皮革的塑料制品。人造皮革以平布、帆布、针织、起毛布等织物为底基,上面涂覆塑料胶膜和各种添加剂而制成,一般用于制作服装、鞋帽、箱包和家具等产品。


高周波机


「高周波机」又名「高周波电压机」、「高周波塑胶熔接机」,由英国工程师发明,最初主要应用在电讯方面,及后发展成为焊接塑料薄膜的专用机器。操作时先将薄膜剪裁,放入高周波机上,利用高频振动将薄膜熔接,可生产笔袋、银包、卡套和文件套等产品。


啤机


「啤机」是注塑机的俗称,注塑是塑料成形的常见方法。注塑机的大小一般以注入塑料的重量(盎司或安士)来计算,注塑机越大,所生产的塑胶制成品便越重。啤机分为人手和自动操作两种。战后初年,香港山寨厂创业大多只设置「七五机」等小型啤机,「七五机」指该啤机可生产四分三盎司的塑胶制品。


塑料薄膜


「塑料薄膜」是一种工业原料,俗称「原子皮」,由油状和粉状的塑料压制而成,普通生产线一般由滚压机、印刷机、背涂机和切割机组成。橡胶和塑胶均可制成塑料薄膜,薄膜再经加工可制成不同产品,如吹气用品、家俬表层、手袋、玩具等。


PVC


「PVC」是聚氯乙烯的简称,因为价廉和易于加工,成为产量仅次于硬胶(PS)的第二大泛用塑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PVC在五大泛用塑胶(PE、PVC、PP、PS、ABS)中是唯一含氯塑胶,可藉添加塑化剂改变柔软度。PVC塑料因此按柔软度分成软PVC与硬PVC。PVC塑料可制成薄膜和人造皮革,再经加工成为消费用品。


树胶


「树胶」又称「橡胶」,是一种有弹性的聚合物。「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种;前者从植物的树汁获取,后者是人工合成的高弹性聚合物,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约1860年代在英国开始研发。橡胶是重要工业原料,适用于生产轮胎、垫圈、玩具等产品。    

推介特藏
推介展览
{{browsingName}}
全部项目
检视
第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
{{item.date}}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到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共   {{paginationParam.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