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印记
浏览选项

最近浏览

{{removeNBSP(item.name)}}
岭南印记
浏览选项:
最近浏览
{{item.name}}

香港为岭南印学发展的重镇

香港印史肇始于1872年。晚清篆刻家徐三庚(1826–1890)应友人王韬(1828–1897)之邀自沪来港,曾刻「弢园藏」(1872)一印,其印款刻文为香港印史提供了最早佐证。1909年,齐白石(1864–1957)亦曾路经香港,自撰《寄园日记》提及在过港时友人乞求篆刻一事。可是,早源起于晚清的香港印史,一直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原因是中国印学研究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文字记载、保存意识淡薄,研究方法尚未成熟,而且书印同源,相辅相成,故常被相提并论,印相对易被忽略,研究者不多,于香港尤甚,仍有大片空白有待填补。然而,在香港印学历史进程中,必要提到的两个重要阶段:


(一)发展关键期(约1940、1950年代)


四五十年代,粤地人才和文物流转至此,使香港成了文献保存、甚至岭南印学发展的要地。1949年,香港始见最早印社,何筱宽(1916–1969)在中环同文街办「艺一印社」,起初替人刻私人图章、商号用印等,后来经营书印家的中介代理,兼办展览、销售材料工具等业务。


这阶段或之前,本地不乏书画团体举办雅集、交流及展览等各种活动,当中或有印人切磋印艺,可是「印社」或「以印会友」为宗旨的组织,则尚未可考。继「艺一印社」后,有冯康侯(1901–1983)组「南天印社」(1962)、赵鹤琴(1894–1971)创「书画刻三艺学社」(1969),虽为时较短,但也同样重要。


另外,何筱宽、冯康侯、罗叔重(1898–1969)等人更于1958年夏首次发起「省港澳篆刻家作品第一次联合展览」,在万宜大厦二楼举行,参与者有三十余人,并出版了《现代篆刻合辑》(1958),录入廿位印人、近二百二十枚印钤。这次「粤、港、澳」三地的联展,以香港印人为多,反映了香港是岭南篆刻交流的要地。


更值一提的是,其中参展者易越石(1912–2007),一位本地著名金石家,曾为一同参展的李祖佑(1897–1965)刻「李祖佑印」(1958)一方,以订二人交谊,印款内容更记载了展前准备的一次聚会,涉各年辈篆刻家共廿余人;印款刻道:「祖佑先生对金石书画造诣深湛,且精篆刻,业西医者能有如此成就者,海内外仅君一人而矣……。」揭示了当时印人活动的真实记录。


这方李祖佑的姓名印,与其生前自用印合五十多枚,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为馆中重要收藏,刻印者除易越石外,还有:林千石(1918–1990)、冯康侯、何少强(1917–?)、高甜心(1915–?)、简经纶(1888–1950)、张炽良(生卒不详)、何筱宽、陶寿伯(1902–1997)、张祥凝(1909–1960)、许半愚(1914–1968)、罗叔重、方去疾(1922–2001)等,多为香港或粤籍印人。李祖佑虽不以艺名称著,但嗜好中国书画、篆刻,与香江艺坛中人来往密切,且收藏金石、书籍类甚丰;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曾于1967年购入其藏书共三千二百一十八册,其中包括二百一十九种印谱,对保存文献、以至推动印学发展,贡献良多。


(二)高峰阶段(约1970、1980年代)


香港印坛于四五十年代奠下发展基石,延续至七十年代,在前人成果的累积下,新一代印人日趋活跃,积极于交流与推广印艺,而「香港友声印社」的成立,更把香港篆刻推上一个发展高峰。香港友声印社编《香港篆刻报》(1989)详细记录了「友声」的成立及其活动。建社十年间,印社活动极之频繁,「以印会友」的宗旨清晰,透过持续出版、教学、办展览、交流活动等,把香港印人印艺推广至国内外。「友声」可谓香港历来最具规模、涉及印人数量最多的金石篆刻社,其活动范围之广,在七八十年代成了推广并延续岭南篆刻的重要枢纽。


与此同时,香港印坛发展的高峰,兼体现于印章考藏、印学论著等方面;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金石研究专家马国权(1931–2002)、王人聪(1935–?)移居并活跃于香港,其著录所涉种类甚多,包括:印史述略、古玺考证、明清篆刻之学派、广东印学,及近世印人传略等,斐然可观,至今仍是海内外印学研究之重要参考。


推介特藏
推介展览
{{browsingName}}
全部项目
第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
检视
{{item.date}}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到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香港为岭南印学发展的重镇

香港印史肇始于1872年。晚清篆刻家徐三庚(1826–1890)应友人王韬(1828–1897)之邀自沪来港,曾刻「弢园藏」(1872)一印,其印款刻文为香港印史提供了最早佐证。1909年,齐白石(1864–1957)亦曾路经香港,自撰《寄园日记》提及在过港时友人乞求篆刻一事。可是,早源起于晚清的香港印史,一直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原因是中国印学研究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文字记载、保存意识淡薄,研究方法尚未成熟,而且书印同源,相辅相成,故常被相提并论,印相对易被忽略,研究者不多,于香港尤甚,仍有大片空白有待填补。然而,在香港印学历史进程中,必要提到的两个重要阶段:


(一)发展关键期(约1940、1950年代)


四五十年代,粤地人才和文物流转至此,使香港成了文献保存、甚至岭南印学发展的要地。1949年,香港始见最早印社,何筱宽(1916–1969)在中环同文街办「艺一印社」,起初替人刻私人图章、商号用印等,后来经营书印家的中介代理,兼办展览、销售材料工具等业务。


这阶段或之前,本地不乏书画团体举办雅集、交流及展览等各种活动,当中或有印人切磋印艺,可是「印社」或「以印会友」为宗旨的组织,则尚未可考。继「艺一印社」后,有冯康侯(1901–1983)组「南天印社」(1962)、赵鹤琴(1894–1971)创「书画刻三艺学社」(1969),虽为时较短,但也同样重要。


另外,何筱宽、冯康侯、罗叔重(1898–1969)等人更于1958年夏首次发起「省港澳篆刻家作品第一次联合展览」,在万宜大厦二楼举行,参与者有三十余人,并出版了《现代篆刻合辑》(1958),录入廿位印人、近二百二十枚印钤。这次「粤、港、澳」三地的联展,以香港印人为多,反映了香港是岭南篆刻交流的要地。


更值一提的是,其中参展者易越石(1912–2007),一位本地著名金石家,曾为一同参展的李祖佑(1897–1965)刻「李祖佑印」(1958)一方,以订二人交谊,印款内容更记载了展前准备的一次聚会,涉各年辈篆刻家共廿余人;印款刻道:「祖佑先生对金石书画造诣深湛,且精篆刻,业西医者能有如此成就者,海内外仅君一人而矣……。」揭示了当时印人活动的真实记录。


这方李祖佑的姓名印,与其生前自用印合五十多枚,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为馆中重要收藏,刻印者除易越石外,还有:林千石(1918–1990)、冯康侯、何少强(1917–?)、高甜心(1915–?)、简经纶(1888–1950)、张炽良(生卒不详)、何筱宽、陶寿伯(1902–1997)、张祥凝(1909–1960)、许半愚(1914–1968)、罗叔重、方去疾(1922–2001)等,多为香港或粤籍印人。李祖佑虽不以艺名称著,但嗜好中国书画、篆刻,与香江艺坛中人来往密切,且收藏金石、书籍类甚丰;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曾于1967年购入其藏书共三千二百一十八册,其中包括二百一十九种印谱,对保存文献、以至推动印学发展,贡献良多。


(二)高峰阶段(约1970、1980年代)


香港印坛于四五十年代奠下发展基石,延续至七十年代,在前人成果的累积下,新一代印人日趋活跃,积极于交流与推广印艺,而「香港友声印社」的成立,更把香港篆刻推上一个发展高峰。香港友声印社编《香港篆刻报》(1989)详细记录了「友声」的成立及其活动。建社十年间,印社活动极之频繁,「以印会友」的宗旨清晰,透过持续出版、教学、办展览、交流活动等,把香港印人印艺推广至国内外。「友声」可谓香港历来最具规模、涉及印人数量最多的金石篆刻社,其活动范围之广,在七八十年代成了推广并延续岭南篆刻的重要枢纽。


与此同时,香港印坛发展的高峰,兼体现于印章考藏、印学论著等方面;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金石研究专家马国权(1931–2002)、王人聪(1935–?)移居并活跃于香港,其著录所涉种类甚多,包括:印史述略、古玺考证、明清篆刻之学派、广东印学,及近世印人传略等,斐然可观,至今仍是海内外印学研究之重要参考。


推介特藏
推介展览
{{browsingName}}
全部项目
检视
第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项结果
{{item.date}}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到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共   {{paginationParam.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