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黄牧甫与香港印坛
香港印学,传承自广东篆刻流风,即以黄牧甫(1849–1908)为主流风格的「岭南派」,因其祖籍安徽黟县,故又称「黟山派」,清末民初广东一带以其印风最为盛行,影响力遍及香港。事实上,只有少数印人能亲受黄牧甫的教益,除其子黄少牧(1879–1953)外,仅有李尹桑(1882–1945)、易大厂(1874–1941)、邓尔雅(1884–1954)、刘庆嵩(1863–1920)可视为嫡系传人,却足以为香港印坛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岭南派」在香港扎下深厚根基。
其中,以师从刘庆嵩的冯康侯最能发挥影响力;冯氏早在十三岁从刘庆嵩学篆刻,在刘氏的指导下反覆临习黄牧甫作品。1949年前后,冯康侯移居香港,先创「南天印社」、后设「广雅书学社」(1967),传授书、画、篆刻,更尝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香港大学校外课程等,首开风气,在当时造就了不少治印人材,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几乎主导了香港印坛,使黄牧甫门下相承不绝,与邓尔雅、罗叔重、陈语山(1904–1987)、卢鼎公(1903–1979)誉为「香江五老」,促使岭南篆刻风气在香港蔚然成风。
黄牧甫与香港印坛
香港印学,传承自广东篆刻流风,即以黄牧甫(1849–1908)为主流风格的「岭南派」,因其祖籍安徽黟县,故又称「黟山派」,清末民初广东一带以其印风最为盛行,影响力遍及香港。事实上,只有少数印人能亲受黄牧甫的教益,除其子黄少牧(1879–1953)外,仅有李尹桑(1882–1945)、易大厂(1874–1941)、邓尔雅(1884–1954)、刘庆嵩(1863–1920)可视为嫡系传人,却足以为香港印坛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岭南派」在香港扎下深厚根基。
其中,以师从刘庆嵩的冯康侯最能发挥影响力;冯氏早在十三岁从刘庆嵩学篆刻,在刘氏的指导下反覆临习黄牧甫作品。1949年前后,冯康侯移居香港,先创「南天印社」、后设「广雅书学社」(1967),传授书、画、篆刻,更尝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香港大学校外课程等,首开风气,在当时造就了不少治印人材,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几乎主导了香港印坛,使黄牧甫门下相承不绝,与邓尔雅、罗叔重、陈语山(1904–1987)、卢鼎公(1903–1979)誉为「香江五老」,促使岭南篆刻风气在香港蔚然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