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上居下铺──唐楼
现时深水埗区内仍有不少建于1950至1960年代前的旧式私人住宅楼宇,大多集中在长沙湾道、荔枝角道及大埔道一带,其中部分是附有骑楼的唐楼。这类房屋早在1910年代已很普遍,跨出行人路的骑楼由落地支柱支撑,可遮挡阳光,使室内环境较为凉爽。深水埗区内不少唐楼都有骑楼,如元州街75号。该唐楼建于1930年代,曾用楼上作住宅及地铺作纺织工场。
后期唐楼的露台已没有柱,改用悬臂支撑,如基隆街130至132号。该唐楼建于1940年代,初期为纺织业商人拥有。1950年代,唐楼多为商住两用,设于地下的商店会将招牌悬挂在露台底部,或延伸至楼上的外墙,以招徕顾客。
此类商住两用的唐楼,属于本港二十世纪初至中期的商住建筑,是当时典型的楼宇,见证了香港早年的经济及社会生活模式。
上居下铺──唐楼
现时深水埗区内仍有不少建于1950至1960年代前的旧式私人住宅楼宇,大多集中在长沙湾道、荔枝角道及大埔道一带,其中部分是附有骑楼的唐楼。这类房屋早在1910年代已很普遍,跨出行人路的骑楼由落地支柱支撑,可遮挡阳光,使室内环境较为凉爽。深水埗区内不少唐楼都有骑楼,如元州街75号。该唐楼建于1930年代,曾用楼上作住宅及地铺作纺织工场。
后期唐楼的露台已没有柱,改用悬臂支撑,如基隆街130至132号。该唐楼建于1940年代,初期为纺织业商人拥有。1950年代,唐楼多为商住两用,设于地下的商店会将招牌悬挂在露台底部,或延伸至楼上的外墙,以招徕顾客。
此类商住两用的唐楼,属于本港二十世纪初至中期的商住建筑,是当时典型的楼宇,见证了香港早年的经济及社会生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