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

国语片院线
香港战前已开始放映国语片,但国语片由于发行量低于粤语片,至五十年代中仍未有独立院线组成。随着二次大战、大陆政治动荡,上海影业、影人大量迁港。左右思想阵营开弓,加上东南亚资金背景的邵氏父子有限公司(邵氏)与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电懋)来港争雄,五、六十年代国语影坛风流人物上演香江演义。
向西片院线「借光」
1948年,上海资本家李祖永南来,创立永华电影公司,推出《国魂》和《清宫秘史》;翌年,长城影业公司成立,推出《荡妇心》和《血染海棠红》。四片分别在西片戏院娱乐、乐声及快乐上映。
五十年代初,国语片的公映安排较分散,不定期放映国语片的戏院包括:丽都、都城、娱乐、京华、快乐、乐宫、大华等。至1956年,仙乐、璇宫等戏院才组成首条国语片线。

中华戏院推广国语片
1948年8月,位于湾仔的中华戏院开幕,以推广国语片为己任,惟年多后亦转映粤语片。中华戏院于1952年6月结业,转由邵氏经营,易名丽都戏院,于同年11月重开,放映包括邵氏出品的国语片。
崭新国语片院线
1957年1月30日,仙乐戏院与丽都戏院联线,组成崭新的国语片线,放映四家不同机构的国语片:南洋财团的邵氏与电懋、左派背景的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长城)及南方影业公司。院线运作至1961年,转由仙乐、都城等戏院联线,主要放映电懋的影片。
邵氏院线高速拓展
1962年11月,黄金戏院开幕,与京华戏院、乐都戏院组成早期的邵氏院线。邵氏院线其后不断吸纳戏院,越加壮大。1967年2月拓展至双院线,其一包括伦敦、京华等六院,另一则包括娱乐、荷李活等六院,同一檔期放映两部不同的影片。1968年初,两线合并为共十院的联线。1969年12月,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首家戏院翡翠开幕,成为院线龙头戏院。
国泰院线成形
1963年3月,国宾戏院启业。该院往后两年伙拍伦敦戏院、百老汇戏院,放映电懋的影片。1965年,电懋曾短暂发展以乐声戏院、新声戏院为首的院线。其后,电懋改组为国泰机构(香港)有限公司(国泰机构),电影间歇于「双丽线」等国语片院线放映。1970年,国泰机构组成包括金陵、金华、域多利、新都等八院的新院线。
嘉禾建立强大院线
1971年1月,嘉禾电影(香港)有限公司成立,公告「港九十大戏院汇流,组成坚强新线」,十院包括皇后、皇都、乐声、文华、新声等。当时嘉禾主要制作和发行国语电影。
珠普线到双南线
1963年及1964年,银都戏院及珠江戏院先后落成,与普庆、国泰、高升等戏院联成「珠普线」,放映左派背景的长城、凤凰影业公司及内地制作的电影。随着南华戏院、南洋戏院启业,「珠普线」与之合组成逾七院联线的「双南线」。
国语片院线
香港战前已开始放映国语片,但国语片由于发行量低于粤语片,至五十年代中仍未有独立院线组成。随着二次大战、大陆政治动荡,上海影业、影人大量迁港。左右思想阵营开弓,加上东南亚资金背景的邵氏父子有限公司(邵氏)与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电懋)来港争雄,五、六十年代国语影坛风流人物上演香江演义。
向西片院线「借光」
1948年,上海资本家李祖永南来,创立永华电影公司,推出《国魂》和《清宫秘史》;翌年,长城影业公司成立,推出《荡妇心》和《血染海棠红》。四片分别在西片戏院娱乐、乐声及快乐上映。
五十年代初,国语片的公映安排较分散,不定期放映国语片的戏院包括:丽都、都城、娱乐、京华、快乐、乐宫、大华等。至1956年,仙乐、璇宫等戏院才组成首条国语片线。

中华戏院推广国语片
1948年8月,位于湾仔的中华戏院开幕,以推广国语片为己任,惟年多后亦转映粤语片。中华戏院于1952年6月结业,转由邵氏经营,易名丽都戏院,于同年11月重开,放映包括邵氏出品的国语片。
崭新国语片院线
1957年1月30日,仙乐戏院与丽都戏院联线,组成崭新的国语片线,放映四家不同机构的国语片:南洋财团的邵氏与电懋、左派背景的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长城)及南方影业公司。院线运作至1961年,转由仙乐、都城等戏院联线,主要放映电懋的影片。
邵氏院线高速拓展
1962年11月,黄金戏院开幕,与京华戏院、乐都戏院组成早期的邵氏院线。邵氏院线其后不断吸纳戏院,越加壮大。1967年2月拓展至双院线,其一包括伦敦、京华等六院,另一则包括娱乐、荷李活等六院,同一檔期放映两部不同的影片。1968年初,两线合并为共十院的联线。1969年12月,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首家戏院翡翠开幕,成为院线龙头戏院。
国泰院线成形
1963年3月,国宾戏院启业。该院往后两年伙拍伦敦戏院、百老汇戏院,放映电懋的影片。1965年,电懋曾短暂发展以乐声戏院、新声戏院为首的院线。其后,电懋改组为国泰机构(香港)有限公司(国泰机构),电影间歇于「双丽线」等国语片院线放映。1970年,国泰机构组成包括金陵、金华、域多利、新都等八院的新院线。
嘉禾建立强大院线
1971年1月,嘉禾电影(香港)有限公司成立,公告「港九十大戏院汇流,组成坚强新线」,十院包括皇后、皇都、乐声、文华、新声等。当时嘉禾主要制作和发行国语电影。
珠普线到双南线
1963年及1964年,银都戏院及珠江戏院先后落成,与普庆、国泰、高升等戏院联成「珠普线」,放映左派背景的长城、凤凰影业公司及内地制作的电影。随着南华戏院、南洋戏院启业,「珠普线」与之合组成逾七院联线的「双南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