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瀏覽

關於特藏

香港政府於1969、1971及1973年舉辦過三屆「香港節」,藉舉辦各類型活動及鼓勵市民參與,以促進香港人對社會的歸屬感。有社會輿論認為香港節表面是娛樂節目,實質是殖民地政府,為紓緩1967年暴動後的社會情緒所採用的管治策略。政府曾有意將香港節長遠建立為香港人的歡慶節日,但卻於1973年後停辦香港節。
香港節能否撫平1967暴動後的傷痕?能否培養香港人的社會歸屬感?這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回答的。然而,撇開政治角度而言,重新審視香港節的社會文化意義,便會發現香港節尚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地方。香港節於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連續舉辦三屆,在短短7至10日的時間內,所舉行的活動,數目繁多、內容紛陳,由全港性至地區性,主辦者有政府部門、商界以至街坊團體,可謂中外共融、全民參與;因此,就政府態度、地區行政、社區發展、娛樂口味、市民興趣、新興潮流文化等題目的探討,香港節可以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標記。
本特藏包含照片、文獻檔案、訪問記錄及影片等。照片來自香港節各委員會的記錄、政府新聞處及市民的私人珍藏,讀者可分享當年各類節目的舉行情況。文獻資料全屬政府檔案,包括香港節各委員會及政府部門的文件、評核報告、文書記錄、新聞公告、節目表等,讀者可重溫香港節由籌備、執行、委員會組成、財政資源、活動訊息、宣傳等各環節的詳情。視聽資訊方面,本特藏收納了由「香港記憶」研究人員專訪本地設計家靳埭強的錄音檔案,以及《1969年香港節》宣傳片。
除此之外,民間刊物如《中國學生週報》、大學學生報、街坊會通訊,以及中文報章等均有香港節的報道及評論,是深入認識香港節的珍貴素材;可惜因版權問題,未能收納於本特藏中,讀者可於「參考資料」部份查閱有關資料的出處。
關於特藏

香港政府於1969、1971及1973年舉辦過三屆「香港節」,藉舉辦各類型活動及鼓勵市民參與,以促進香港人對社會的歸屬感。有社會輿論認為香港節表面是娛樂節目,實質是殖民地政府,為紓緩1967年暴動後的社會情緒所採用的管治策略。政府曾有意將香港節長遠建立為香港人的歡慶節日,但卻於1973年後停辦香港節。
香港節能否撫平1967暴動後的傷痕?能否培養香港人的社會歸屬感?這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回答的。然而,撇開政治角度而言,重新審視香港節的社會文化意義,便會發現香港節尚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地方。香港節於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連續舉辦三屆,在短短7至10日的時間內,所舉行的活動,數目繁多、內容紛陳,由全港性至地區性,主辦者有政府部門、商界以至街坊團體,可謂中外共融、全民參與;因此,就政府態度、地區行政、社區發展、娛樂口味、市民興趣、新興潮流文化等題目的探討,香港節可以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標記。
本特藏包含照片、文獻檔案、訪問記錄及影片等。照片來自香港節各委員會的記錄、政府新聞處及市民的私人珍藏,讀者可分享當年各類節目的舉行情況。文獻資料全屬政府檔案,包括香港節各委員會及政府部門的文件、評核報告、文書記錄、新聞公告、節目表等,讀者可重溫香港節由籌備、執行、委員會組成、財政資源、活動訊息、宣傳等各環節的詳情。視聽資訊方面,本特藏收納了由「香港記憶」研究人員專訪本地設計家靳埭強的錄音檔案,以及《1969年香港節》宣傳片。
除此之外,民間刊物如《中國學生週報》、大學學生報、街坊會通訊,以及中文報章等均有香港節的報道及評論,是深入認識香港節的珍貴素材;可惜因版權問題,未能收納於本特藏中,讀者可於「參考資料」部份查閱有關資料的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