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舞片

戰後香港和東南亞的電影市場,婦女觀眾為數不少,故此除了賺人熱淚的倫理和文藝影片外,歌舞片也頗受歡迎。這股潮流實可溯自1930年代,當時由歌星周璇主演的影片《馬路天使》(1937) 大受歡迎,片中加插的多首歌曲也風靡濱滬,帶起歌曲與影片結合的風尚。戰後,上海南下的影人便把此風移植到香港,例如由張善琨出品、鍾情主演的《桃花江》(1956)便出現多首電影插曲,大受歡迎;香港影壇亦漸出現一陣「無歌不成片」的風氣,不少香港影人亦爭相邀來上海南下的創作人和歌人(如姚敏、姚莉兄妺等)助陣,並在影片中加入大量上海風格的國語流行曲、中國民歌、地方戲曲、外國流行曲等。電懋旗下由王天林導演、葛蘭主演的《野玫瑰之戀》(1960)更是一時經典。
歌舞片

戰後香港和東南亞的電影市場,婦女觀眾為數不少,故此除了賺人熱淚的倫理和文藝影片外,歌舞片也頗受歡迎。這股潮流實可溯自1930年代,當時由歌星周璇主演的影片《馬路天使》(1937) 大受歡迎,片中加插的多首歌曲也風靡濱滬,帶起歌曲與影片結合的風尚。戰後,上海南下的影人便把此風移植到香港,例如由張善琨出品、鍾情主演的《桃花江》(1956)便出現多首電影插曲,大受歡迎;香港影壇亦漸出現一陣「無歌不成片」的風氣,不少香港影人亦爭相邀來上海南下的創作人和歌人(如姚敏、姚莉兄妺等)助陣,並在影片中加入大量上海風格的國語流行曲、中國民歌、地方戲曲、外國流行曲等。電懋旗下由王天林導演、葛蘭主演的《野玫瑰之戀》(1960)更是一時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