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多利監獄
瀏覽選項

最近瀏覽

{{removeNBSP(item.name)}}
域多利監獄
瀏覽選項:
最近瀏覽
{{item.name}}

胡志明於域多利監獄

胡志明於域多利監獄 


作者:陳碩聖(2011)


越南人之父和偉大的革命家, 胡志明主席曾於1931年被囚禁於域多利監獄。 有關他被囚禁在香港期間有一些有趣的謠傳, 包括傳他因患病而在獄中死亡, 或他在香港成功逃獄, 或他由於答應為英國做間諜而於1933年1月22日獲香港政府秘密地釋放。


Nguyen Ai Quoc 「阮愛國」及 Nguyen Tat Thanh「阮必成」是胡志明於1920年代於南中國成立越南革命青年會時所取用的名字。 他當時在中國境內組織越南共產黨, 訓練共產黨幹部在越南宣傳馬克斯主義及列寧主義並大力推動共產黨在越南的普及化。 他由於参與革命工作被印度支那法庭於1929年10月10日在缺席下被宣判死刑, 而其後一直被法國政府通緝。


阮愛國其後來到香港, 但他的行踪被法國政府查出並通知香港政府。 阮愛國在1931年6月6日於九龍住所內被香港警察拘捕。他一直不肯認自己的真正身份就是阮愛國, 反而堅稱他是中國人, 名叫「宋文初」。 由於香港政府沒有足夠理據把他引渡回越南, 就於1931年6月12日把他收監在域多利監獄, 以便安排把他遞解出境。在1931年8月12日阮愛國由域多利監獄被轉交警務處, 以便把他送上一艘法國船遞解返印度支那。 如果按照原定安排執行, 阮愛國當然難免一死。


幸好他的律師Francis Loseby成功地為他申請到人身保護令, 阮才可以暫延被遞解返印度支那。 他的律師為他的被捕和其後被華民政務司人員審問及拘留之不當之處在法庭上數次抗辯。 訴訟過程期間, 阮仍是被囚但歸由警務處監管。


於1931年9月11日, 當他第八次上法庭時, 高等法院裁定維持「宋文初」的遞解令,阮必須被遞解返印度支那。 他的律師立刻提出要為他上訴至英國樞密院, 並獲得法庭同意給予為期三個月的時間準備上訴文件。 阮當時由於患上肺癆和痢疾, 所以自1931年11月起被轉送到監獄醫院羈留。


1932年6月阮在英國倫敦的代表律師與英國殖民政府的律師及英國樞密院就上訴案達成庭外和解協議, 這協議並於1932年7月21日獲樞密院確認。 協議內容是確定香港法庭的遞解出境及上船令的合法性, 但再不會指定阮須被送上法國船或遞解返印度支那或任何法屬殖民地。 阮可就自己的意願離開香港往任何地方, 而香港政府須協助阮離境, 並须為此上訴為阮支付250英鎊訟費。 而要令法國方面放鬆對阮的監控, 阮的律師開始散佈阮愛國因病在香港監獄逝世的消息。不單本地的傳媒被蒙騙, 這消息更被國際傳媒爭相轉載。


香港政府履行和解協議的條欵, 在1932年12月28日安排一名政務官將阮愛國用汽車秘密帶離監獄醫院並在街上將他釋放。阮的律師安排他於1933年1月12日乘船往星加坡, 並在上船前安排他冒充中國學者住在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賓館內。 但阮在抵達星加坡時被拒上岸而被送回香港, 在19日到港時即被守候的警員拘捕, 而此事亦驚動了香港總督。其後阮愛國和律師樓的一名華籍僱員被香港政府秘密安排於1933年1月22日乘坐小艇離開香港, 在公海上登上「安徽號」輪船前往夏門。


胡志明在1961年用別名T. Lan寫了一篇文章:『旅程時的故事』, 文內簡略提及他在香港監獄的情況:


「香港的羈留所很大, 叫域多利監獄…監禁伯伯〔胡志明的自稱〕的地方是一座三層的監倉,每層都置有兩排囚室。囚室面積不值一提, 高為三碼, 濶一碼而長不及兩碼, 只夠人卷縮而睡。在頭頂有一封有鐵枝的半月形窗口, 日間只有些少光線射進囚室。囚室的木板門非常堅固並包上鐵條,門上開了一個瞭望孔,外窄內濶, 而印籍及歐籍獄吏更不時從瞭望孔監察囚室內囚犯的活動。


每天囚犯都有十五分鐘的時間在一窄巷中踱步, 窄巷四面都是監倉及高牆, 抬頭只見細如手帕的天空. 令人覺得置身井底。 在囚倉內人已覺窒悶, 在倉外環境也好不了幾多。


每天囚犯都獲供應兩餐雜上四份一未去穀的米飯。首天上午飯會有菜而下午餐則有臭魚佐餐, 而第二天的飯菜又是一模一樣, 只是上下午的飯菜互調. 但每週囚犯會有一特餐供應 - 即白米飯加數片牛肉佐餐。」


 


參考資料:


書籍:


Borton, L. (2007) Ho Chi Minh – A Journey, Vietnam: Gioi.


Duiker, W. (2000) Ho Chi Minh, New York: Hyperion.


Duncanson, D. (1974) ‘Ho-chi-Minh in Hong Kong, 1931-32’, China Quarterly, No. 57, pp. 84-100.


Fenn, C. (1973) Ho Chi Minh: A Biographical Introduction, New York: Seribner.


The Ho Chi Minh Museum, (2006) The Legal Case of Nguyen Ai Quoc (Ho Chi Minh) in Hong Kong 1931-1933, Vietnam: The National Political Publishers.


Huyen, N. (1971) Vision Accomplished? The Enigma of Ho Chi Minh, New York: Collier Books.


Lacouture, J. (1967) Ho Chi Minh: Political Lead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iddlesex: Penguin Books.


Quinn-Judge, S. (2003) Ho Chi Minh: the Missing Years 1919-1941, London: Hurst & Company.


Sainteny, J. (1972) Ho Chi Minh and His Vietnam: A Personal Memoir, Chicago: Cowles Book Company.


Warbey, W. (1972) Ho Chi Minh and the Struggle for an Independent Vietnam, London: Merlin Press.


英國檔案館資料:


CO129/539/2


報紙: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8 August 1932.

推介特藏
推介展覽
{{browsingName}}
全部項目
第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項結果,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項結果
檢視
{{item.date}}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到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胡志明於域多利監獄

胡志明於域多利監獄 


作者:陳碩聖(2011)


越南人之父和偉大的革命家, 胡志明主席曾於1931年被囚禁於域多利監獄。 有關他被囚禁在香港期間有一些有趣的謠傳, 包括傳他因患病而在獄中死亡, 或他在香港成功逃獄, 或他由於答應為英國做間諜而於1933年1月22日獲香港政府秘密地釋放。


Nguyen Ai Quoc 「阮愛國」及 Nguyen Tat Thanh「阮必成」是胡志明於1920年代於南中國成立越南革命青年會時所取用的名字。 他當時在中國境內組織越南共產黨, 訓練共產黨幹部在越南宣傳馬克斯主義及列寧主義並大力推動共產黨在越南的普及化。 他由於参與革命工作被印度支那法庭於1929年10月10日在缺席下被宣判死刑, 而其後一直被法國政府通緝。


阮愛國其後來到香港, 但他的行踪被法國政府查出並通知香港政府。 阮愛國在1931年6月6日於九龍住所內被香港警察拘捕。他一直不肯認自己的真正身份就是阮愛國, 反而堅稱他是中國人, 名叫「宋文初」。 由於香港政府沒有足夠理據把他引渡回越南, 就於1931年6月12日把他收監在域多利監獄, 以便安排把他遞解出境。在1931年8月12日阮愛國由域多利監獄被轉交警務處, 以便把他送上一艘法國船遞解返印度支那。 如果按照原定安排執行, 阮愛國當然難免一死。


幸好他的律師Francis Loseby成功地為他申請到人身保護令, 阮才可以暫延被遞解返印度支那。 他的律師為他的被捕和其後被華民政務司人員審問及拘留之不當之處在法庭上數次抗辯。 訴訟過程期間, 阮仍是被囚但歸由警務處監管。


於1931年9月11日, 當他第八次上法庭時, 高等法院裁定維持「宋文初」的遞解令,阮必須被遞解返印度支那。 他的律師立刻提出要為他上訴至英國樞密院, 並獲得法庭同意給予為期三個月的時間準備上訴文件。 阮當時由於患上肺癆和痢疾, 所以自1931年11月起被轉送到監獄醫院羈留。


1932年6月阮在英國倫敦的代表律師與英國殖民政府的律師及英國樞密院就上訴案達成庭外和解協議, 這協議並於1932年7月21日獲樞密院確認。 協議內容是確定香港法庭的遞解出境及上船令的合法性, 但再不會指定阮須被送上法國船或遞解返印度支那或任何法屬殖民地。 阮可就自己的意願離開香港往任何地方, 而香港政府須協助阮離境, 並须為此上訴為阮支付250英鎊訟費。 而要令法國方面放鬆對阮的監控, 阮的律師開始散佈阮愛國因病在香港監獄逝世的消息。不單本地的傳媒被蒙騙, 這消息更被國際傳媒爭相轉載。


香港政府履行和解協議的條欵, 在1932年12月28日安排一名政務官將阮愛國用汽車秘密帶離監獄醫院並在街上將他釋放。阮的律師安排他於1933年1月12日乘船往星加坡, 並在上船前安排他冒充中國學者住在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賓館內。 但阮在抵達星加坡時被拒上岸而被送回香港, 在19日到港時即被守候的警員拘捕, 而此事亦驚動了香港總督。其後阮愛國和律師樓的一名華籍僱員被香港政府秘密安排於1933年1月22日乘坐小艇離開香港, 在公海上登上「安徽號」輪船前往夏門。


胡志明在1961年用別名T. Lan寫了一篇文章:『旅程時的故事』, 文內簡略提及他在香港監獄的情況:


「香港的羈留所很大, 叫域多利監獄…監禁伯伯〔胡志明的自稱〕的地方是一座三層的監倉,每層都置有兩排囚室。囚室面積不值一提, 高為三碼, 濶一碼而長不及兩碼, 只夠人卷縮而睡。在頭頂有一封有鐵枝的半月形窗口, 日間只有些少光線射進囚室。囚室的木板門非常堅固並包上鐵條,門上開了一個瞭望孔,外窄內濶, 而印籍及歐籍獄吏更不時從瞭望孔監察囚室內囚犯的活動。


每天囚犯都有十五分鐘的時間在一窄巷中踱步, 窄巷四面都是監倉及高牆, 抬頭只見細如手帕的天空. 令人覺得置身井底。 在囚倉內人已覺窒悶, 在倉外環境也好不了幾多。


每天囚犯都獲供應兩餐雜上四份一未去穀的米飯。首天上午飯會有菜而下午餐則有臭魚佐餐, 而第二天的飯菜又是一模一樣, 只是上下午的飯菜互調. 但每週囚犯會有一特餐供應 - 即白米飯加數片牛肉佐餐。」


 


參考資料:


書籍:


Borton, L. (2007) Ho Chi Minh – A Journey, Vietnam: Gioi.


Duiker, W. (2000) Ho Chi Minh, New York: Hyperion.


Duncanson, D. (1974) ‘Ho-chi-Minh in Hong Kong, 1931-32’, China Quarterly, No. 57, pp. 84-100.


Fenn, C. (1973) Ho Chi Minh: A Biographical Introduction, New York: Seribner.


The Ho Chi Minh Museum, (2006) The Legal Case of Nguyen Ai Quoc (Ho Chi Minh) in Hong Kong 1931-1933, Vietnam: The National Political Publishers.


Huyen, N. (1971) Vision Accomplished? The Enigma of Ho Chi Minh, New York: Collier Books.


Lacouture, J. (1967) Ho Chi Minh: Political Lead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iddlesex: Penguin Books.


Quinn-Judge, S. (2003) Ho Chi Minh: the Missing Years 1919-1941, London: Hurst & Company.


Sainteny, J. (1972) Ho Chi Minh and His Vietnam: A Personal Memoir, Chicago: Cowles Book Company.


Warbey, W. (1972) Ho Chi Minh and the Struggle for an Independent Vietnam, London: Merlin Press.


英國檔案館資料:


CO129/539/2


報紙: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8 August 1932.

推介特藏
推介展覽
{{browsingName}}
全部項目
檢視
第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項結果,共   {{paginationParam.total}}   項結果
{{item.date}}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1)}}   到   {{paginationParam.total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pageSize * paginationParam.currentPage) : paginationParam.total}}   共   {{paginationParam.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