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特藏 全部項目 行業焦點
  • 香港電池業的萌芽: 戰前創辦的主要工廠和產品
    戰前香港電池廠主要有興華(五羊牌)、蓋一(夜明牌)和永固(飛象牌),屬於家族生意形式,租用住宅地舖投產。戰前香港生產以人手作業為主;二戰後德國軍用品生產機器遭閒置,香港廠房大量引進,生產逐漸走向半自動化,例如以啤機製造鋅殼和炭芯。當時電池以紙筒包裹,包裝涉及大量人手工序。早年德國機器在香港屬機密,電池廠另設房間安置並生產,只限生產部人員進出。日本樂聲牌較早採用全自動生產,在業內首屈一指。
    戰時興華和蓋一繼續營業,規模有所擴大。興華廠房在大角咀(1951年遷至土瓜灣),蓋一廠房在木廠街。永固戰前曾在上海開廠,1949年後將香港廠房遷至台灣。1960年代,丁某在三家村創辦高力電池廠,產品註冊商標為「HW」,與興華廠名拼音相同,「HW」牌常給誤為興華產品。同期大廠有金山和金力,金山初期在香港生產9W打火機電池,曾短暫遷至台灣,後返香港在葵涌設廠,生產層疊式電池;金力創辦人陳先生在金山出身,後在大埔汀角路創業,生產層疊式電池,近年轉營電子業務。
  • 香港電池製品的演變: 圓型鋅碳電池和層疊電池
    港產電池主要分為1.5W、9W和12W三種。1.5W是圓型鋅碳電池,按尺寸分成1至5號;9W和12W分別是6層和8層的層疊電池,每層有1.5W電力。層疊電池先在德國推出,經香港行家仿效生產,於1958年至1960年在港面世,當年普遍用於電子打火機和原子粒收音機,同時可用於玩具車和煙霧器。興華和蓋一早期生產圓筒電池,佔有大部分市場。高力初期亦生產圓筒電池,但為避免與兩大廠競爭,改做層疊電池,金山亦以層疊電池為主打產品。層疊電池普及後,興華和蓋一亦加入生產行列。興華在土瓜灣道有2座廠房,分別樓高4層和6層,每層負責不同工序。
    圓筒電池和層疊電池生產原理相同,羅履和在1960年代是興華的生產部總工程師,已掌握層疊電池的技術。1958年後,大廠生產半自動化,生產金屬帽和電池殼等配件的山寨廠漸淘汰;1965年左右,這些山寨廠消聲匿跡。1960年代,電筒在農村用途廣泛,包括防盜、捕獵、收割等,而收音機、電子玩具自1960年代中日益普及,令電池的需求持續增加,同時「永備)和「槍嘜)等美國大廠停產,改用代工生產形式從香港入口電池,於是造就香港電池業的高峰期。現在電池品種日漸多元化,鹼性電池和鋰電池相繼推出。
  • 1970年代以後香港電池業的沒落
    踏入1970年代,香港電池業開始走下坡。原因:第一,內地不少個體戶開山寨電池廠,從大廠購入電池配方做包裝,出口香港和南洋,與港產電池競爭,例如廣州電池廠出產的555牌產品當年在港盛行。(不過,國產電池質量良莠不齊,部分國家禁止進口。)第二,香港工資成本上漲。羅履和在1970年代中經營國際電池廠,正面對其他行業爭奪勞工,短短幾年女工日薪從7.5元漲至12.5元,而且產品跌價,以致生意無利可圖。興華和蓋一生產規模逐漸縮小。
    第三,電池廠作業骯髒,石墨粉嚴重污染空氣,引致肺積塵等職業病,而且廠房內有不少易燃物,如紙皮和機器摩打等,又用煤氣煮蠟青,容易引起火警,政府因此收緊衞生和消防條例,這令營運成本上漲。營業環境日益不利,不少廠家重建或變賣廠房,轉營地產生意,例如興華結業後,將廠房賣給新鴻基。同期金山改為生產高檔電池,並開發電子業務;金力亦轉營電子;高力則給廣州電池廠收購,初期仍保留香港廠房,為廣州廠房做加工,令成品作港貨看待,以便享用英聯邦特惠稅的出口配額。今天香港已沒有大型電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