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特藏 全部項目 口述歷史
  • 永新塑膠廠的創辦
    林亮加入源興行有限公司後,建議老闆楊先生開辦塑膠廠。當年內地人來港收購膠片,再割成三角尺出售,林亮受到啟發,建議老闆開廠生產相架,取其簡單易製。相架生產工序:一、用風車鋸切割膠片;二、用布轆打磨切成的膠片;三、用哥羅方黏貼膠片和相架座;四、在相架座後面加插紙皮。整個生產流程無需使用機器。源興行銷售膠片只能獲 7%至10%微利,自營工場加工造相架則可提高利潤。林亮替老闆策劃開廠,廠名「永新塑膠廠」,租用軒尼詩道93號舊樓街舖,林亮同時入住舖內閣樓。
  • 福和塑膠廠的創辦
    1952年,林亮接受舊東家楊先生邀請,回永新塑膠廠任事。有朋友不認同林亮離開力行塑膠廠,並指永新經營不善,林亮決意再自立建廠,1955年在西營盤西安里8號開辦福和製品公司,生產洋娃娃。
  • 早期永新與福和的玩具產品
    1963年至1965年期間,永和實業有限公司承接大量訂單,林亮將公仔衫的車衣工序外發。林亮夫婦每晚親自將衣料運往深水埗、新蒲崗等徙置區,交該區判頭分發至區內家庭,由婦女縫製公仔衫,林亮數天後到各區收貨和付工錢。當年外發範圍遠至鴨脷洲、上水、粉嶺等,但永和玩具產品則較少以外發形式生產。1969年,林亮在台灣開辦阜和玩具廠,將永和部分訂單分與台灣處理。1989年,林亮鑑於美國對華最惠國待遇形勢不明朗,在泰國投資設廠。
  • 永和的誕生和股權易手
    林亮離開力行塑膠廠重返永新塑膠廠後,認為工作沒前途,因雄心未泯,創辦福和製品公司及美麗有限公司。永新老闆楊先生並不反對,林亮共替3廠接單。1960年,楊先生提出將福和、美麗和永新3廠合併,林亮同意合併福和、永新兩廠,讓美麗保持獨立。1960年,兩廠合併成立「 永和實業有限公司」,林亮和楊先生各佔5成股,每人25萬元。永和成立後,林亮面對分紅不公、客戶不滿合併等問題,最後需籌集資金購買楊先生的股份獨資經營。
    林亮最初無力買股,林亮一位朋友知道事情始末,便給林亮一張25萬元支票,鼓勵林亮買股,並提出3項條件:不寫收條、不收息和不限期還款。林亮曾為這位朋友提供做生意的門路,這位朋友後來發財,故在此時投桃報李,但林亮當時未敢收下支票。後來林亮一位紐約熟客知道買股一事,主動答應每年落單先付訂金,助林亮向銀行借貸,加上3間本地洋行向林亮承諾出單後即落訂,林亮得到這些支持,再請示滙豐銀行,獲滙豐鼓勵買股,最後才敢接受朋友的支票買下楊先生的股份,並準備少量流動資金。
  • 早期的廠房發展
    永和廠房最初設在鰂魚涌濱海街,租用胡文瀚之貨倉大廈。1963/64年鰂魚涌廠房清拆,永和搬到柴灣祥利街的合時工廠大廈,林亮當時借貸買入一層半的廠房,面積合共3萬呎。1969年林亮在柴灣寧富街買入地段5500呎,1975年建成誠興工業大廈,以此為永和的新廠房。林亮闡述「誠興」命名之由來。
  • 1960年代外發生產工序
    1963年至1965年期間,永和實業有限公司承接大量訂單,林亮將公仔衫的車衣工序外發。林亮夫婦每晚親自將衣料運往深水埗、新蒲崗等徙置區,交該區判頭分發至區內家庭,由婦女縫製公仔衫,林亮數天後到各區收貨和付工錢。當年外發範圍遠至鴨脷洲、上水、粉嶺等,但永和玩具產品則較少以外發形式生產。1969年,林亮在台灣開辦阜和玩具廠,將永和部分訂單分與台灣處理。1989年,林亮鑑於美國對華最惠國待遇形勢不明朗,在泰國投資設廠。
  • 1970年代開展代工生產業務
    永和實業有限公司最早代工生產客戶是英國玩具廠Palitoy,永和替該公司生產Action Man(此玩具在美國稱為「G I Joe」)。後來,Pality給美國玩具公司孩之寶收購,永和轉為孩之寶做代工生產。孩之寶訂單規模龐大,分發香港不同工廠處理不同部分,永和主要供應配件和服裝,全件裝配由大廠完成。代工的營運模式是客戶需支付起模費用,這是最大的成本。近年永和代工的產品包括星球大戰、蜘蛛俠和變形金剛,變形金剛的起模費便高達每年數千萬元。林亮以實例說明代工生產的運作方式:孩之寶根據電影《變形金剛》的人物設計玩具,將設計圖交永和造手樣,孩之寶對手樣修正和拍板定案後,永和便起模和生產。若永和交貨表現理想,孩之寶會每年續簽訂單。外國公司要求高,除了直接客戶,銷售商如Wal-Mark亦會到廠驗貨,因此做代工的供應商要注意廠房環境,甚至要兼顧人權問題,例如不能僱用童工。
    林亮會參照國際玩具業操守委員會規格,加強原料、產品和包裝的檢驗,確保產品安全。永和早期曾將大的代工訂單外發,交本地細廠生產配件,客戶會親自到外判廠視察和驗貨。近年外國公司要求代工生產流程必須「一條龍」完成,後來永和停止使用外發模式。永和聘用大學生出任品檢部工程師。自1980年代起,世界名牌玩具多由香港公司代工生產,永和的代工客戶包括孩之寶、Hallmark、Sanrio、Sekiguchi、Play Mobile、廸士尼、麥當奴、Lego等。林亮認為玩具物料、觀念和市場不斷改變,廠家要針對不同年齡組別消費群及時推出產品。永和交由第二代接手經營後,從流行的動漫故事獲得新產品的意念,同時開發非玩具產品,例如:文具、禮品、體育和家庭用品。有新產品意念後,考慮把新產品推出市場前,亦要調查知識產權和市場。林亮認為永和現時發展中國內銷市場困難不少。
  • 永和玩具品的演變
    林亮認為廠家開發新產品的動力大小,視乎與客戶的關係和對產品多元化的接納程度,客戶若長期落單,廠家則較願意投資新產品。永和實業有限公司的玩具緊隨潮流演變,林亮初期專營塑膠日用品,及後轉營做公仔衫和鋁合金車仔,1972年開始生產電子玩具。永和的玩具生產線多元化,林亮認為新產品的開發依賴人才。永和約於2000年增設研究部,聘請理工大學畢業生從事產品開發和物料檢測。外國客戶重視產品安全,連大型零售商如Wal-Mart不是永和的直接客戶,但同樣會親臨工廠驗貨。玩具操守委員會是業內國際組織,將行為不檢的公司列入黑名單。各國對物料成份如油漆含鉛量等的安全標準不同,永和要針對配合,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員工掌握各入口國的安全準則。
  • 工展會的參與和見聞
    林亮經營的工廠曾參加工展會,包括永新塑膠廠、力行塑膠廠、福和製品公司、美麗有限公司,合共參加過6、7屆,歷經港督葛量洪、柏立基和戴麟趾時代。永新生產相架、招牌、燈罩等產品,銷本地市場,在軒尼詩道93號設有門市部。永新是林亮第一間參展工廠,在工展會直接向市民和商戶宣傳,工展攤位反應理想。美麗和福和的產品以外銷為主,在工展會設攤位,可增加工廠名氣,讓本地洋行認識,同時做零售,取得理想的銷售額。福和曾派女工參加工展小姐選舉,有一年獲獎。福和曾在《華僑日報》刊登廣告,林亮強調工展會不只是做本地零售,亦為參展廠商宣傳,提供平台讓出口商接洽廠家。林亮講解工展會相關照片:港督柏立基參觀永和攤位、永新1950年代產品、永新攤位合照人物、福和攤位合照人物。林亮每年參展要花2、3萬元設計和建造攤位,部分公司產品只在會場發售,收入足以抵銷參展開支。工展會攤位尺寸有規定,廠商各出奇謀,以突出的攤位設計吸引參觀者。林亮的工廠在攤位展示各款公仔衫和水晶球,例如類似Barbie的洋娃娃。當年廠家多抄襲外國產品。塑膠廠在工展會設置攤位不普遍,較突出者有售賣家庭用品的紅A,玩具商較少參展。資本雄厚的大廠佈置攤位出色,例如紅A,還有搪瓷、電筒、糖薑等行業的大廠。林亮的工廠攤位由裝修公司搭建,一般情況是廠商報名參展後,裝修公司會上門推銷,雙方再擬定攤位設計。
  • 1979年後內地設廠的進程
    1979年4月,林亮在東莞設廠,以此為內地投資的試金石。事緣林亮與某東莞商人做生意,獲對方邀請到當地開廠。東莞環境落後,廠房原為破落舊屋,塑膠機不足10台。林亮每週回廠訓練職工,指導生產流程和技術,聘用本地人當工人,由香港人管理。內地人厭惡資本主義,林亮多番向地方幹部說明設廠用意:「I help you to help me」,立意教導工人要努力賺錢。林亮洽談設廠時認識東莞鎮長,鎮長兒子到林亮的工廠實習,時至今日已有能力自設塑膠加工廠。
    東莞兩年試辦成功,林亮在1982年決心回南海設廠,當初未在南海設廠,主要擔心若生意失敗會在鄉親前丟臉,這反映華人素有衣錦還鄉的傳統觀念。林亮有感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內地要發展起來,必須引進新技術。1982年,林亮在南海鹽步東秀管理區成立東秀玩具廠,聘用工人52名,由當地幹部招聘。林亮選用三人當管理層,廠長原是獸醫,後升任東秀管理區黨總支委,當年工資36元,另外兩人是苦力工頭和農民。林亮另請華義書院舊同窗陳先生代他管理工廠,專責財務和對外應酬。東秀廠長今已事業有成,並於2007年退休。林亮認為內地人的缺點是不夠精明,講究裙帶關係,故他未敢授予全部管理權,要在港遙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