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瀏覽

農曆二月
廖氏的先祖原籍福建,元末南遷,先定居屯門,約一三五○年移居上水。建於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的廖萬石堂為廖氏祖祠,乃三進兩院式建築,供奉開基祖廖仲傑等祖先。過去祠堂不許女性進入,隨著時代轉變,現已放寬,但本鄉婦女在祭祖期間則不會入內。
洪聖大王
洪聖是何許人?香港流傳的說法指洪聖是唐朝番禺刺史洪熙,是一名清廉好官,對天文地理和數學甚有研究,曾設立氣象台預測天氣,造福漁民和出海謀生的商人,可惜過勞早逝,為表其功績,皇帝追封他為「南海廣利洪聖大王」。
但內地的民俗專家則有另一種看法,認為洪聖是南海之神,即廣東民間的「火神」祝融,廣州一間始建於隋朝的南海神廟,就是祭祀南海之神。歷代皇帝為了籠絡南方人,曾不斷給此神加封,包括「廣利王」、「洪聖」等,民間遂稱之為「廣利洪聖大王」。無論如何,洪聖應為水神,在香港所見的洪聖廟原本都是位於海邊或河邊。
三山與國王
三山國王是何許人?傳說很多,其中一個較普遍的說法是︰他們為隋文帝楊堅麾下三位將軍,又是結拜兄弟,名叫連清化、趙助政及喬惠威,由於屢立戰功,死後被人供奉。到了宋朝,這三位將軍多次在潮州顯靈,助宋帝擊退敵人(哪位宋帝亦有不同說法)。當宋帝感謝他們時,卻不見其蹤影,只見遠處有三座大山。宋帝認為他們是山神所化,故封其為「三山國王」。那三座大山就是今日潮州饒平縣(昔日潮州府揭陽縣阿婆墟)的獨山、明山和巾山。
最早把這信仰由潮州帶來香港的是客家人,約十八世紀他們在牛池灣鄉建廟,廟內只供奉其中一位國王,據說是「三王爺」,深得附近不同省籍的社群祈拜,香火至今不衰。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1}}
- {{21+1}}
- {{22+1}}
- {{23+1}}
- {{24+1}}
- {{25+1}}
- {{26+1}}
- {{27+1}}
- {{28+1}}
- {{29+1}}
- {{30+1}}
- {{31+1}}
- {{32+1}}
- {{33+1}}
- {{34+1}}
- {{35+1}}
- {{36+1}}
- {{37+1}}
- {{38+1}}
- {{39+1}}
廖氏的先祖原籍福建,元末南遷,先定居屯門,約一三五○年移居上水。建於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的廖萬石堂為廖氏祖祠,乃三進兩院式建築,供奉開基祖廖仲傑等祖先。過去祠堂不許女性進入,隨著時代轉變,現已放寬,但本鄉婦女在祭祖期間則不會入內。
洪聖大王
洪聖是何許人?香港流傳的說法指洪聖是唐朝番禺刺史洪熙,是一名清廉好官,對天文地理和數學甚有研究,曾設立氣象台預測天氣,造福漁民和出海謀生的商人,可惜過勞早逝,為表其功績,皇帝追封他為「南海廣利洪聖大王」。
但內地的民俗專家則有另一種看法,認為洪聖是南海之神,即廣東民間的「火神」祝融,廣州一間始建於隋朝的南海神廟,就是祭祀南海之神。歷代皇帝為了籠絡南方人,曾不斷給此神加封,包括「廣利王」、「洪聖」等,民間遂稱之為「廣利洪聖大王」。無論如何,洪聖應為水神,在香港所見的洪聖廟原本都是位於海邊或河邊。
三山與國王
三山國王是何許人?傳說很多,其中一個較普遍的說法是︰他們為隋文帝楊堅麾下三位將軍,又是結拜兄弟,名叫連清化、趙助政及喬惠威,由於屢立戰功,死後被人供奉。到了宋朝,這三位將軍多次在潮州顯靈,助宋帝擊退敵人(哪位宋帝亦有不同說法)。當宋帝感謝他們時,卻不見其蹤影,只見遠處有三座大山。宋帝認為他們是山神所化,故封其為「三山國王」。那三座大山就是今日潮州饒平縣(昔日潮州府揭陽縣阿婆墟)的獨山、明山和巾山。
最早把這信仰由潮州帶來香港的是客家人,約十八世紀他們在牛池灣鄉建廟,廟內只供奉其中一位國王,據說是「三王爺」,深得附近不同省籍的社群祈拜,香火至今不衰。
- {{0 + 1}}
- {{1 + 1}}
- {{2 + 1}}
- {{3 + 1}}
- {{4 + 1}}
- {{5 + 1}}
- {{6 + 1}}
- {{7 + 1}}
- {{8 + 1}}
- {{9 + 1}}
- {{10 + 1}}
- {{11 + 1}}
- {{12 + 1}}
- {{13 + 1}}
- {{14 + 1}}
- {{15 + 1}}
- {{16 + 1}}
- {{17 + 1}}
- {{18 + 1}}
- {{19 + 1}}
- {{20 + 1}}
- {{21 + 1}}
- {{22 + 1}}
- {{23 + 1}}
- {{24 + 1}}
- {{25 + 1}}
- {{26 + 1}}
- {{27 + 1}}
- {{28 + 1}}
- {{29 + 1}}
- {{30 + 1}}
- {{31 + 1}}
- {{32 + 1}}
- {{33 + 1}}
- {{34 + 1}}
- {{35 + 1}}
- {{36 + 1}}
- {{37 + 1}}
- {{38 + 1}}
- {{39 + 1}}
農曆二月
廖氏的先祖原籍福建,元末南遷,先定居屯門,約一三五○年移居上水。建於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的廖萬石堂為廖氏祖祠,乃三進兩院式建築,供奉開基祖廖仲傑等祖先。過去祠堂不許女性進入,隨著時代轉變,現已放寬,但本鄉婦女在祭祖期間則不會入內。
洪聖大王
洪聖是何許人?香港流傳的說法指洪聖是唐朝番禺刺史洪熙,是一名清廉好官,對天文地理和數學甚有研究,曾設立氣象台預測天氣,造福漁民和出海謀生的商人,可惜過勞早逝,為表其功績,皇帝追封他為「南海廣利洪聖大王」。
但內地的民俗專家則有另一種看法,認為洪聖是南海之神,即廣東民間的「火神」祝融,廣州一間始建於隋朝的南海神廟,就是祭祀南海之神。歷代皇帝為了籠絡南方人,曾不斷給此神加封,包括「廣利王」、「洪聖」等,民間遂稱之為「廣利洪聖大王」。無論如何,洪聖應為水神,在香港所見的洪聖廟原本都是位於海邊或河邊。
三山與國王
三山國王是何許人?傳說很多,其中一個較普遍的說法是︰他們為隋文帝楊堅麾下三位將軍,又是結拜兄弟,名叫連清化、趙助政及喬惠威,由於屢立戰功,死後被人供奉。到了宋朝,這三位將軍多次在潮州顯靈,助宋帝擊退敵人(哪位宋帝亦有不同說法)。當宋帝感謝他們時,卻不見其蹤影,只見遠處有三座大山。宋帝認為他們是山神所化,故封其為「三山國王」。那三座大山就是今日潮州饒平縣(昔日潮州府揭陽縣阿婆墟)的獨山、明山和巾山。
最早把這信仰由潮州帶來香港的是客家人,約十八世紀他們在牛池灣鄉建廟,廟內只供奉其中一位國王,據說是「三王爺」,深得附近不同省籍的社群祈拜,香火至今不衰。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1}}
- {{21+1}}
- {{22+1}}
- {{23+1}}
- {{24+1}}
- {{25+1}}
- {{26+1}}
- {{27+1}}
- {{28+1}}
- {{29+1}}
- {{30+1}}
- {{31+1}}
- {{32+1}}
- {{33+1}}
- {{34+1}}
- {{35+1}}
- {{36+1}}
- {{37+1}}
- {{38+1}}
- {{39+1}}
廖氏的先祖原籍福建,元末南遷,先定居屯門,約一三五○年移居上水。建於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的廖萬石堂為廖氏祖祠,乃三進兩院式建築,供奉開基祖廖仲傑等祖先。過去祠堂不許女性進入,隨著時代轉變,現已放寬,但本鄉婦女在祭祖期間則不會入內。
- {{0 + 1}}
- {{1 + 1}}
- {{2 + 1}}
- {{3 + 1}}
- {{4 + 1}}
- {{5 + 1}}
- {{6 + 1}}
- {{7 + 1}}
- {{8 + 1}}
- {{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