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特藏 全部項目 口述歷史
  • 菊花牌的創立和標誌。中華製漆各類品牌的特色
    中華製漆針對不同用家的需要推出不同的品牌產品:菊花牌讓D. I. Y. 用家使用,長頸鹿牌給師傅用。中華製漆生產玩具漆時,最初以長頸鹿牌包裝,但後來為玩具漆發展獨立的品牌(即玩具牌),標示安全和無毒的形象。中華製漆在香港現在仍將不同的漆油以菊花牌、長頸鹿牌和玩具牌宣傳,但在中國會因應不同地方而推出不同的品牌。
    中華製漆自1932年成立開始,便以菊花牌作為產品的商標,最初以真菊花為商標,在林定波加入中華製漆後,因應潮流的轉變而把菊花牌改成現在的商標。菊花牌的英文名稱最初是Chrysanthemum,現在已經改成Flower Brand,而產品質素也有所改善。
    中華製漆早期的乳膠漆因生產技術不成熟,以致品質不理想。中華製漆後來與威廉公司開展技術合作後,懂得在攪拌過程中加入適當添加劑,改善漆油產品的質素。
  • 中華製漆在香港的銷售方法
    中華製漆的漆油經五金店等代理和經銷商推銷。公共屋邨附近的五金店舖面積有限,中華製漆認為若要吸引這些店舖擺賣中華製漆的產品,便要利用電視廣告等宣傳渠道,將產品推銷至公眾層面。
    林定波提到香港購買漆油的客戶分為D. I. Y.(自行裝修)用家和判頭、師傅等專業用家,中華製漆產品的優勢在於能針對不同用家的需要推出不同的品牌,菊花牌漆油的推銷對象是D. I. Y.用家,皇牌產品為銀油、細罐漆油;長頸鹿牌的推銷對象是判頭、師傅等專業用家,皇牌產品為手掃漆。
    漆油代理(銷售代理)會向拆家(經銷商)購買產品,中華製漆利用宣傳使產品流行,以吸引拆家向中華製漆要貨。
    中華製漆生產的工業漆需配合客戶的要求,客戶會直接向中華製漆下訂單。工廠的漆油訂單很大,中華製漆有時要派遣技術人員長駐客戶的工廠提供服務。
  • 中華製漆在工展
    中華製漆利用不同方法,包括電視廣告、大廈廣告、工展會等,以保持品牌形象。中華製漆現在參與工展會目的在於推廣產品,不是售賣貨品。2009年,中華製漆在工展會開始嘗試推銷漆油,並提供送貨服務,市民也可以選擇在中華製漆特定的銷售點提取貨品。
    林定波小時候到過1974年以前的舊式工展會,感覺當時工展會氣氛熱鬧,自己像置身嘉年華會一樣。工展會場內的攤位設計特別,希望吸引市民參觀。中華製漆以前的攤位設有機械掃漆示範,吸引市民的目光。中華製漆以前參與工展會目的在於推廣產品,只設攤位介紹產品,沒有銷售。
  • 尖沙嘴工展會淘大攤位的記憶
    黃永文有一年參與尖沙嘴工展會淘大攤位的工作,負責操作運轉罐頭的機械和放飛碟。飛碟每半小時放一次,吸引很多市民圍觀。工展會有數屆在尖沙嘴舉行,黃永文在1950年代參與淘大攤位工作。很多市民愛買淘大豉油,淘大在工展會贈送小樽裝豉油,每日派數萬樽。市民也愛買罐頭豆豉鯪魚和豬腳薑。當時香港沒有其他公司生產豆豉鯪魚。淘大當年很有名氣,老闆黃篤修曾任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故要求淘大攤位做到最好。
  • 獨特宣傳手法:借助明星效應、改變藥品定位、贊助關懷節目、藉音樂傳信息
    顏福偉父親當年與粵劇名伶和電影紅星如新馬師曾、陳寶珠、胡楓等十分熟落,更與電影導演結拜為兄弟。這些導演很多讓和興白花油廣告牌在電影中出現,幫助和興宣傳。而當年很多粵劇名伶、電影紅星十分喜歡用和興白花油,現在還在世的仍很支持和興白花油。1970年代,和興邀請鄧麗君擔任慈善皇后。當時鄧麗君約17歲,出道不久,初來香港發展。顏福偉與鄧麗君很熟落,讀小學五六年級時曾與鄧麗君一起打乒乓球。顏福偉認為,父親很有商業頭腦,當年用很多前衞的宣傳方法,令一個簡單的藥油產品成功發展起來。
    顏福偉現在推廣和興白花油,除了思考新的宣傳方法,更着意重新定位,令和興白花油超出藥品形象,擴大用途。顏偉偉解釋,和興白花油若然是藥品,一般只在身體不適時候用,例如:頭痛、蚊叮蟲咬等;若超越藥品的定位,用於提神醒腦,在很多情況便用到,例如:情緒緊張,街上等巴士怕中暑,聖誕趕購物頭昏腦脹等。和興在香港將和興白花油註冊成為中成藥,在宣傳推廣上着力擴大用途,並非誇大宣傳包裝上經批核的療效。顏福偉希望擴大和興白花油的用途,做到消費者隨身攜帶以自用甚至幫助別人,例如在街上遇到有路人不適或中暑,便給路人塗一點和興白花油提神,這樣有助增加和興白花油的銷售量。
    顏福偉自言不知不覺間繼承父親的做法,為和興宣傳推廣不忘傳達正面的觀念。和興約10年前曾在本地兩間免費電視台推出「點點情懷篇」,在新聞報導之前播出一句和興白花油的提示偈句,例如:「放下就是快樂」,每天不同。和興又曾贊助商業電台13輯「心靈環保」節目,顏福偉更主持節目,邀請不同嘉賓分享心靈故事、人生道理等。
    顏福偉主唱廣告歌為和興宣傳,例如多年前主唱《去飛》,4年前為慶祝和興80周年主唱《愛多80年》。顏福偉從1980年代開始出唱片,初期唱歌為貪玩,後來則喜歡,現在希望藉音樂傳達正面信息。顏福偉在去年年宵市場為地球之友義賣唱片──《音樂再循環》,主要將舊歌重唱,旨在提醒公眾循環再用,當中有一首歌《Go!Go!Go!》更帶出環保信息。顏福偉計劃為保護遺棄動物協會錄製新唱片呼籲愛護動物。
  • 白花油為家庭配方
    白花油配方根據各種成分的重量調製而定,成分用舊式秤量度,材料包括薄荷腦、樟腦、薰衣草、桉、薄荷等,從世界各地包括澳洲、中國及印度進口。配方一直大致上維持不變,以保持白花油原來的氣味。然而,由於一些國家政府對某些化學成分設有限制,公司亦因此放棄了一些有潛力的市場。顏為善寧願保持原有配方,以免白花油失去特有的氣味。
    成分的調配都是由顏為善祖父和祖母在房子後面進行,以確保配方保密,避免外泄到廠房裡。現代科技可利用化學分析準確地推斷出配方,因此顏為善認為獨門秘方及建立一個良好品牌重要。
  • 白花油參加工展會
    顏為善祖父主要透過工展會來建立白花油的形象,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積極參加工展會。祖父推廣產品以普羅大眾為目標,渴望在工展會贏得獎項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他致力建造最大、最搶眼、具有傳統中國風格和張燈結綵的攤位。祖父認識很多電影演員,邀請女明星擔任白花油慈善皇后在攤位協助宣傳。慈善皇后不用在台上招搖,只站在攤位收集訪客的選票。他總能贏到最佳獎項,包括最佳攤位設計獎和代表白花油的最佳慈善皇后榮譽。他還向較大的買家免費贈送禮物,例如熱水壺和娃娃形特別版白花油瓶。參加工展會的目的不是為了銷售利潤,而是提高公眾的認知度。
  • 第二代在的革新: 產品開發和管理文化
    孫啟烈從產品開發和管理文化兩方面,分析建業第一代和第二代經營者的差異。
    一、產品開發:孫建超靠個人觸覺和判斷推出新產品,早期市場大、競爭少,新產品易於獲利。孫建超平日經常逛百貨公司、零售店和商場,觀察市面的產品款式,然後依樣加以改良。1970年,孫建超參考兩款燒烤架,分別結合通風和擋灰的優點,推出配備兩層墊盤的燒烤架,產品推出後反應理想,流行至今。第二代接任後,市場形勢與1950年代至1960年代有異,孫啟烈強調市場調查和數據分析,要充分掌握消費者的需求,才起造新貨的工模和樣辦。近年建業推出配有冰柱的冷飲杯,解決檸檬類飲品回溫或加冰的缺點,產品推出市場後大受歡迎。1984年後,孫建超淡出建業的營運,但仍不斷思考新產品,間中巡視廠房,提供意見。
    二、管理文化:孫建超採用家長式管理,以個人判斷做決策,下屬大多敬畏他的權威;孫啟烈接班後下放權力,吸納資深員工參與決策,下屬對他敬而不懼。孫啟烈剛返港接班時,大部分時間駐在車間,督促員工積極工作,現在已減少參與日常營運,讓第三代逐步投入。孫啟烈形容自己集技術和管理角色於一身,相對第一代而言,他投入更多精神在企業的發展策略方面。
  • 「建樂士」品牌的創造和推廣
    1980年,孫啟烈創造「Kinox建樂士」品牌。「Kinox」命名的由來:「K」代表公司英文名字「Kin Hip」,「inox」是法語「不銹鋼」一詞「inoxydable」的縮寫,「Kinox」一詞較「Kin Hip」易於發音,另按粵語拼音改中文名「建樂士」。1980年,該品牌在香港和北京註冊、英國同時認可。過去建業在產品表面印上商標「LH」,但「LH」無法發音,難以推廣,產品不為市場熟知。客戶普遍歡迎Kinox品牌面世,建業向消費者推銷時省卻不少唇舌,便於打入連鎖店市場。「Kinox」商標印在產品工模上,建業有時為迎合客戶要求,在包裝盒印上客戶公司商標,例如美國的經銷商Vollrath;如果客戶提出在產品工模印上客戶的商標,建業視乎訂單數量而決定。現在建業只在內地直接零售,在南洋和歐美市場則交由當地代理商推銷。孫啟烈以蘋果智能手機(Apple i-Phone 4)的供應鏈為例,說明零售帶來的巨額利潤,不過,他坦言,零售業務不易推展,要因應潮流變化推出新貨品,這將影響建業的持續發展能力。
  • 罐頭、糖薑和豉油的生產
    淘大罐頭用的鐵從外地訂購,分為半磅、一磅和五磅罐,切好的鐵送入機器,經打邊吸蓋、加氣驗漏等工序,製成空罐入倉。半磅和一磅罐用機器全自動製造,五磅罐需要人手加工。淘大是香港最早生產罐頭豆豉鯪魚的公司。黃永文認為,淘大豆豉鯪魚用豬油炸,配上淘大的豆豉,又香又好吃。淘大廠房從牛頭角搬往荃灣後,向新加坡買罐回來加工,再沒有自行製罐,亦停止生產豆豉鯪魚罐頭。1950年代至1960年代,淘大罐頭種類繁多,有豬腳薑、魚翅、魚崧、龍眼、茘枝、蕎頭、筍、雜菜、豆豉鯪魚、豆豉、麵豉、醬瓜等。做醬瓜用的白瓜從大陸運來,由男女散工加班醃製。不同食品在瓜房用人手或機器入罐,隨後送到另一間房用機器真空消毒和加蓋。瓜房女工負責入罐頭,男工負責搬運。淘大罐頭有本地銷售和出口。
    淘大糖薑主要出口,價錢昂貴。糖薑即薑粒,有乾濕兩種,按大細粒分等級。薑全部從大陸入口。原薑經人手批皮後,放在大池用鹽醃製。女工負責批皮工作。師傅製造糖薑有獨門秘方,例如煮糖會用手測試適合的溫度放入薑粒。
    製造豉油的第一步是浸豆,日間浸豆,臨放工把豆撈起放在大廳。翌日早上5至6時,開爐蒸豆。豆熟後放在地上散熱,經過耙開、撈麵粉、發酵等,再留下霉菌。這些工序由男工負責,女工負責將豆渣壓搾去水。師傅做豉油有秘訣,例如因應發酵熱力灑水降溫或起火爐加熱。
    1940年代至1950年代,男工大多是福建人,少本地人及潮州人,女工則少有福建人。老闆是福建廈門人,因此偏向聘用福建廈門人做長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