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Terms of use Sitemap Contact Us
關於香港記憶 使用說明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Search
搜尋
特藏 全部項目 口述歷史
  • 1950年代至1960年代長江製衣發展概況:廠房、工人、產品、市場
    1949年長江製衣廠在長沙灣創辦,廠址位於香港紗廠附近。最初全廠只有50、60名員工,車衣女工日薪2、3元,每天10小時工作,每週工作7天;管工(又稱「收發」或「組長」)月薪20元,獲廠方提供食宿;廠長月薪只有150元。陳瑞球感慨當年工資低廉,遠非今日可比。埋夾、車袋等工序由車衣女工負責,車衣領則限由技藝較高的男工經手,此乃昔日行規。創業之初陳瑞球已重視品質,熨衣等工序務求一絲不苟,對熨工要求嚴格,某次他聞說工人怨言,謂長江規模只屬細小,全廠規模不及廣興泰、廣隆泰等大廠的一個熨衣部,故工作要求不必如此着緊。陳瑞球自此憤發圖強,立志要超越廣興泰和廣隆泰等大廠的規模。1950年代初東南亞是長江的主要市場,公司出產的「博士牌」恤衫暢銷星加坡和泰國。當時長江布料主要從日本入口,陳氏家族另在星、泰兩地經營布舖,長江產品由家族公司代理,在當地聘請售貨員推銷。長江自1970年上市後,陳家讓出部份股權,但仍掌握大部份股份。1950年代末長江成功開拓歐美市場,最早的客戶是德國品牌公司,博士牌退居為次要業務;長江依靠高紀洋行和美最時等洋行接單,由客戶提交貨辦,製衣廠照辦生產。其後長江透過天祥洋行拓展英國市場,重要客戶包括Littlewood等。1960年代初長江在美國設立營業點,開創香港製衣業之先河。長江工人車衣手藝足以符合外國要求,產品優劣則視乎公司政策,如急於起貨時難免影響品質。1960年代初長江擴充迅速,廠房遍布長沙灣、深水埗、旺角等區,以旺角道7至9號為主力生產線。1965年長江搬入新蒲崗大有街22號現址。當年廠地以拍賣招標,底價為每呎6元,長江以60元投得地段,另加建築費每呎20元。大有街廠房聘有員工曾高達3000人,現時只剩下70、80名工人,大部份生產線已轉移外地。
  • 1960年代長江製衣發展西裝生產和開拓美國市場
    長江製衣以生產恤衫為起步,其後推出西褲和外套,約1960年代初發展西裝生意,開創本地製衣業之先河。當年西裝大多由裁縫度身訂造,本地製衣廠並無出產;環顧亞洲製衣工業而言,韓國是較早生產出口美國的西裝。陳瑞球為拓展公司生意,不惜高價聘請美國師傅,在廠內建立西裝生產線。該師傅於美國製衣廠出身,在長江每日支薪港幣700元,合計月薪超過2萬元,當年身為董事長的陳瑞球每月亦只支薪1千餘元。除了美國師傅外,長江亦邀請本地裁縫做顧問。西裝生產有別於恤衫和西褲,上領和開鈕門等工序有異,長江在旺角道廠房增設西裝部,購置西裝專用衣車,並重新培訓車衣工人。針對本地的成衣市場,長江製衣在中環娛樂行成立西裝門市,聘用銷售員促銷;陳瑞球同時發展美國市場,他採納銷售員的建議,在美國開設門市部,是最早赴美銷售的香港廠家之一。由於1960年代門市的成功,長江隨後自創馬獅龍品牌,進而大舉收購歐美時裝名牌,將零售業務發揚光大。
  •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長江製衣生產線的轉移情況
    1970年代至1980年代是香港製衣業的高峰,當時陳瑞球曾在製衣業廠商會與林根成共事,先後任職副會長和會長共十餘年。1980年長江在無錫投資紗廠,不少中港高官曾到廠參觀。廠內設紡紗、織布和製衣部門,出產的幼紗多數供應其他工廠;紡紗業全盛時全港計有80萬支紗錠,現時無錫紗廠已有50萬支紗錠。1980年代中後期,美國收緊針對港產成衣的配額限制,長江曾到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斯理蘭卡等地設廠,避開美國的配額限制。1990年長江收購香港紗廠旗下的香港織造有限公司(Hong Kong Knitters Limited),開始出產針織成衣,在此之前長江只出產梭織成衣,針織成衣交予外發廠生產。收購後數月,長江將香港織造的生產線北移番禺,當時內地成功爭取美國成衣配額,吸引陳瑞球將成衣生產北移。香港織造全資由香港紗廠擁有,被長江收購前已採取一條龍式生產,同時織布、漂染和製衣,產品以外銷為主,客戶包括Burberry等品牌公司。現時長江有不少客戶是品牌公司,例如Nike、Hugo Boss和Marc Jacobs。陳瑞球感嘆現時生產成本上漲,經營困難。
  • 長江製衣由全盛時期至近年的經營變化
    全盛時期長江製衣在港僱用3000名工人,廠房範圍包括新蒲崗大有街20、22、24號,大有街22號最早購入,其後買入兩側的大廈,其中一座以600萬元向陳廷驊購入,該大廈同樣經營製衣廠。長江在大有街廠房除生產成衣外,另有印刷廠印製銀行存票和支票,同類工廠全港僅有3間。製衣業高峰時,長江在本港和外地經營多廠,較少將生產訂單外發。當年香港大型製衣廠流行外發訂單,趕貨出口期間尤甚,各廠按本身的需要和外發工廠的能力作出部署,部份將全件產品交托外發廠承辦,部份則只將個別工序外判。有時大廠事前先裁布,再交予外發廠車衣,並在收集製成品後再熨衣,以確保成衣品質。現時長江的內地廠房普遍實行外發,在東莞、番禺有不少外發廠專接長江的訂單。現時長江集團旗下有兩大公司,一為YGM貿易公司,二為長江製衣,前者集中在零售和品牌生意,後者生產成衣。陳瑞球擔憂內地勞工成本持續上漲,恐怕製衣業無以為繼,內地不少港資工廠亦時日無多。內地工人社保費用以每年百加之十五遞增,現時已達700元,預計明年將逾千元,另有公積金和住房等勞工成本,陳瑞球認為製衣業的經營日益困難。
  • 長江製衣早年勞工特點、近年的「海外加工」生產模式
    長江製衣廠早年聘用較多熟練工人,一人可以完成整件衣服的縫製工序,車衣工藝要求較高。高峰時期長江聘用3000名工人,廠內實行分科生產,工人按成衣種類和車衣工序分工,技術要求降低,廠方便於培訓。近年製衣工序分拆趨向細緻,採取「單件頭」辦法,每工人只負責一項簡易工序。1967年新蒲崗長江廠房斜對面的塑膠花廠爆發工潮,街上佈滿真假炸彈,長江廠房門口亦不能倖免。長江不受六七暴動影響,工人如常上班,製衣廠不曾停產。陳瑞球認為當年工人温馴,工會對工人影響有限,公司甚少出現工潮。自從公司赴東南亞開廠後,本地生產開始收縮,此趨勢於內地設廠後加劇。長江製衣至今在港仍保留小規模生產線,接收內地縫好的成衣,進行後期加工,俾產品能以「香港製造」名義出口,滿足客戶對產地來源的要求,此種模式稱為「海外加工」(Overseas Processing Arrangment, OPA)。目前公司大部份生產線設於內地,不過由於勞動成本上漲,陳瑞球認為生產業務已亮起紅燈,自言入行62年以來,此刻工作最為艱辛。
  • 長江製衣的多元化經營模式:OEM、品牌、零售和貿易
    長江製衣廠創業初年已接OEM訂單,至今仍是公司的主流經營模式,重要客戶計有Hugo Boss、Marc Jacobs、Nike等歐美品牌公司。1960年代初長江在本港已設有門市部,稱為「長江門市部」,出售自行設計的美式西裝,為數不少的顧客是大學教授。門市零售店位於鄰近雲咸街的娛樂戲院,月租約700元,現時舖位租值已漲至70萬、80萬元,陳瑞球感嘆租價今非昔比。當年長江聘請美國技師設計西裝,推出現成產品,打破西裝由師傅度身訂造的傳統,是香港製衣行業的首創。1973年陳瑞球女兒加入公司,長江引進品牌生意,代理推銷美國時裝品牌「威格」旗下的牛仔褲和恤衫。「威格」的品牌效應理想,陳瑞球提及某無牌恤衫初只賣10多元,縫上威格牌標籤後售價升至30多元。威格牌產品自產自銷,公司以大量廣告推銷,彌敦道的大有百貨公司是重要銷場。早年長江生產恤衫、西褲和西裝為主,牛仔褲產量較低,其後引進針織產品,交外發工廠承包,收購「香港織造」後才自家生產針織恤衫。長江以生產中高檔成衣為主。1977年長江考慮到西裝門市銷情理想,自創帶濃厚法國風格的「馬獅龍」品牌,迎給本地社會的崇洋口味,紡織界老行尊安子介亦大為讚賞。馬獅龍品牌誕生後,一直由陳瑞球女兒主理。近年長江大力發展品牌生意,先後收購姬龍雪、雅獅威和雅格獅丹等歐美時裝老品牌。姬龍雪是擁有近200年歷史的法國女裝名牌,長江在法國設有辦公室,在歐洲物色品牌代理商;長江於2010年收購雅格獅丹,是目前長江獲利最高的品牌。至於威格牌產品近年售價偏低,長江最終放棄牌子代理權。1990年代初長江在東南亞的廠房相繼結束,公司在當地轉營成衣貿易,出售低檔產品為主,現時貿易的營業額已高於生產業務。
  • 早期長江製衣的產品和市場、OEM運作模式和客戶
    早期長江製衣生產「博士牌」恤衫,大量出口東南亞國家;長江當地設代理商,自行推銷產品。隨後公司透過高紀洋行和美最時洋行接德國訂單,未幾即與德國代理商合作,陳瑞球親赴德國各地推銷。長江早期已參加英國和德國的時裝展,在展覽會場設置攤位,展示公司出產的主要成衣品種。創辦以來長江一直以OEM為主流業務,幾十年來的客戶有Marks and Spencer、Littlewood和Nike等。1970年代Littlewood是長江最大的OEM客戶,佔長江生意額三分之一;長江是Littlewood在亞洲唯一的供應商,當年該公司規模甚至大於Tesco。長江製衣在英美設有辦公室,聘用銷售員(salesman)接OEM模式訂單,客戶按公司提供的目錄(catalogue)選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