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檢視


周王二公書院建於一六八四年,以酬謝清初兩廣總督周有德及廣東巡撫王來任上書朝廷,解除鄉民遷界之苦,使錦田鄉得以復歸。書院供奉二公的木主,亦保存多塊記載遷界和書院歷史的碑記,文物價值甚高。
油麻地戲院於一九三零年落成,糅合中西式建築風格,門外兩根立柱刻有哭相和笑相,屋頂為中式瓦頂,立面和山牆富有裝飾藝術主義色彩,別具特色。油麻地戲院是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戲院,已被活化為推廣粵劇的演藝場地。
油麻地戲院築有中式瓦頂及富有裝飾藝術主義色彩的立面和山牆。
油麻地果欄於一九一三年落成,初時曾兼營蔬菜和魚類批發,一九六五年後只餘水果批發商販經營。果欄呈長方形,由一或兩層高的磚石建築組成,部分建築物山牆和山花具荷蘭殖民地式風格,立面則塑以店名,是果欄的建築亮點。
油麻地果欄鳥瞰圖,攝於一九九五年。
油麻地果欄塑以店名的立面。
「榕樹頭」位於油麻地天后廟前的一塊空地,因植有數棵巨大榕樹而得此俗稱,昔日常有賣藝者在這裏聚集,包括占卦算命、粵曲演唱、說書講故等,吸引不少坊眾,所以亦稱為「平民夜總會」。
香港動植物公園於一八六四年開放給市民參觀,是香港最早的公園,最初名為「植物公園」,用作研究香港植物,後來引入動物,所以在一九七五年易名為「香港動植物公園」。園址曾用作香港總督的臨時官邸,而正式的總督府後來亦建於公園北面。由於當時市民慣稱統領香港三軍的港督為「兵頭」,因此普遍稱這花園為「兵頭花園」。
植物公園,後方是當時的香港總督府,約攝於一八六五年至一八七零年間。
一八六九年植物公園的噴水池,後方可見鑄鐵音樂亭,昔日亭內時有軍樂演奏。
胡文虎於一九三五年在大坑興建虎豹別墅及毗連的萬金油花園,並免費開放部分花園讓市民參觀。花園內飾滿以中國民間故事和因果報應為題的雕塑,是不少香港市民的集體回憶。萬金油花園於二零零四年拆卸,但保留了虎豹別墅,現正活化為「虎豹樂圃」。
萬金油花園的「十八層地獄」場景。
萬金油花園內色彩奪目的雕塑。
虎豹別墅是「萬金油大王」胡文虎的府第。
蓮花宮約建於一八六三年,以供奉觀音。前殿呈八角蓮花狀,極為罕見。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日,「火龍」在大坑區開始巡遊前,會先到蓮花宮向觀音參拜和舉行開光儀式。大坑舞火龍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