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 檢視


《愛迪生短片》由愛迪生公司攝於1898年,當中有六條短片是香港最早的活動影像,《香港街景》便是其一。原電影紙本現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
《查理基斯爾拔短片》由美國人查理基斯爾拔於1928年與妻子在郵輪旅行期間拍攝。他將片段與其他購買得來的中國影片剪輯在一起。
《香港風貌》估計攝於三十年代,影片拷貝在二次大戰期間得捐贈者王泉珠的父親冒死藏於井底,避過日軍燒毁。
《日出》由荷蘭人米高羅格攝於1952年,他於1949年至1954年來港工作。
《香港街景》(1898)記錄上環「南北行」一帶的街景和兩旁的建築物。
《香港碼頭》(1898)記錄九龍黃埔貨倉工人工作的情況。
《香港商團》(1898)遠景拍攝一隊配備步槍及刺刀的步兵參與軍事操練。
《香港風貌》(1930年代)展示三十年代香港的城市建築、街道、鄉鎮風貌及農民的耕種生活。
《香港風貌》(1930年代)展示三十年代香港的城市建築、街道、鄉鎮風貌及農民的耕種生活。
《查理基斯爾拔短片》(1928)中,外國人坐轎的畫面比比皆是。
《香港淪陷》記錄1941年年底日軍從海陸空進攻香港和入城的經過。
從《香港風貌》(1930年代)中可看到三十年代的民生百態。
從《香港風貌》(1930年代)中可看到三十年代的民生百態。
搜集自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香港:中國的大門》(1938),是一段介紹香港旅遊景點的短片。
熱愛攝影和電影的米高羅格,多年來收集不少攝影機和放映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