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俠世界
- 檢視


金庸以十四部長篇及中篇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組成這副對聯,短篇小說《越女劍》則不包括在內。
金庸於2001年參觀香港中央圖書館時,在館內即席揮毫惠贈香港中央圖書館之對聯。
《射鵰英雄傳》小說人物屏風。
《射鵰英雄傳》廣受歡迎,奠下金庸在新派武俠小說的地位。金庸曾經表示,《射鵰英雄傳》是他眾多小說中銷量較多的一部,其成功原因是人物性格鮮明活潑,令讀者印象深刻。
1954年初,吳氏太極拳宗師之後吳公儀與白鶴派陳克夫在澳門的一場擂台比武轟動全港,《新晚報》乘勢推出由梁羽生(原名陳文統)創作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當時查良鏞亦在該報任職,並應主編羅孚的邀請,在1955年2月8日以「金庸」為筆名,發表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連載之初,並未受到特別注意,但隨着小說人物陸續出場,加上小說故事的獨特歷史背景,情節發展和熱鬧的打鬥場面,漸漸吸引讀者追讀,最終一紙風行,在武俠小說市場闖出一片新天地。
《雪山飛狐》為金庸最後於《新晚報》連載的武俠小說。
《雪山飛狐》1959年6月18日於《新晚報》最後一天連載。1959年5月20日查良鏞與初中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的《明報》在香港登場,並開始連載自己執筆的《神鵰俠侶》。
《新晚報》1955年2月8日開始連載金庸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圖為《新晚報》在小說首日連載當天,在報章第一版推出的小說廣告。
梁羽生在文中談及五十年代香港翻版書情況猖獗,他與金庸均深受其害。以金庸的《書劍恩仇錄》為例,三育圖書文具公司出版的為「正版本」,而當時盜版速度之快,則有爬在「正版本」之前出版的盜印本,稱為「爬頭本」。
金庸在新修版定稿時,刪掉了陳家洛與張召重在古城對打時,余魚同以笛聲相和的情節,論者認為陳家洛與張召重對戰正酣,不應有閒情請余魚同奏笛,因此認為刪掉此節更為合理。
金庸修訂英雄大會上霍都王子大戰朱子柳一段時,加插了楊過和小龍女久別重逢的對話。寫有英文字母P的修訂手稿,便是部分新增的對話(左),金庸以P字在其《金庸作品集》的版本上(右)標示需要插入這些補充內容的位置。
金庸修訂英雄大會上霍都王子大戰朱子柳一段時,加插了楊過和小龍女久別重逢的對話。寫有英文字母P的修訂手稿,便是部分新增的對話(左),金庸以P字在其《金庸作品集》的版本上(右)標示需要插入這些補充內容的位置。
《射鵰英雄傳》描寫黃藥師因為陳玄風、梅超風兩人攜手出走,所以把全部弟子也逐離桃花島。舊版小說中沒有深入描寫黃藥師與梅超風的師徒關係,新修版則補充近萬字,清楚說明黃藥師對梅超風的情意。
《射鵰英雄傳》描寫黃藥師因為陳玄風、梅超風兩人攜手出走,所以把全部弟子也逐離桃花島。舊版小說中沒有深入描寫黃藥師與梅超風的師徒關係,新修版則補充近萬字,清楚說明黃藥師對梅超風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