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樂譜
- 檢視


《五知齋琴譜》始刊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由琴家徐祺、徐俊父子編寫,除收錄琴曲,也包括彈琴技巧、琴式等資料。此譜共收三十三曲,是清代以來流傳最廣的古琴譜,幾經重刻翻印。懷德堂刻本刊於乾隆十一年(1746)。
《五知齋琴譜》始刊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由琴家徐祺、徐俊父子編寫,除收錄琴曲,也包括彈琴技巧、琴式等資料。此譜共收三十三曲,是清代以來流傳最廣的古琴譜,幾經重刻翻印。此乃民國時期上海成記書局出版的《五知齋琴譜》(校經山房石印本)。
《五知齋琴譜》始刊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由琴家徐祺、徐俊父子編寫,除收錄琴曲,也包括彈琴技巧、琴式等資料。此譜共收三十三曲,是清代以來流傳最廣的古琴譜,幾經重刻翻印。此乃校經山房石印本《五知齋琴譜》內的琴曲〈良宵引〉。
《五知齋琴譜》始刊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由琴家徐祺、徐俊父子編寫,除收錄琴曲,也包括彈琴技巧、琴式等資料。此譜共收三十三曲,是清代以來流傳最廣的古琴譜,幾經重刻翻印。此乃校經山房石印本《五知齋琴譜》內的左、右手指法圖示。
《琴學叢書》是清末民初琴學家楊百時(1863-1931)編纂的琴學專書,成書於1911至1931年間,共四十三卷約七十萬字,其中收錄他以減字譜翻譯的〈碣石調.幽蘭〉文字譜。
《琴學叢書》是清末民初琴學家楊百時(1863-1931)編纂的琴學專書,成書於1911至1931年間,共四十三卷約七十萬字,其中收錄他以減字譜翻譯的〈碣石調.幽蘭〉文字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