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訪問

師生傳授

  • 檢視
  • 蔡德允在「愔愔室」
    「愔愔」是安和的意思,蔡德允(1905-2007)背後掛着她親筆書寫的《愔愔室銘》。此照攝於1970年代。
  • 愔愔室琴課——示範
    蔡德允(圖右)上課,必放置兩張琴,師生各一。教授新曲時,她會先示範全曲,然後分段解說,讓學生試彈。學生如有跟不上,她不會責備,而是反覆示範,諄諄善誘。此照攝於1970年代。
  • 愔愔室琴課——對彈
    複習上回功課,和學生對彈。對彈是傳統的古琴教學法,因琴曲的節拍、音量、技巧難以由琴譜準確記載,師生齊奏時學生更容易領會琴曲細緻之處。照片中學生(圖左)為劉楚華,攝於1970年代。
  • 蔡德允書寫的《愔愔室銘》
    蔡德允將自己的琴齋名為「愔愔室」,並作銘自況:「恃此斗室,以容吾膝,以維吾心,以遣吾生,以寄吾情。」「愔愔」是安和的意思,嵇康《琴賦》有「愔愔琴德」句,蔡德允門人的琴社亦名「德愔琴社」。
  • 《愔愔室琴譜》手稿(1)
    《愔愔室琴譜》是蔡德允日常自用與教學的手抄譜,抄於1960年代後期。譜上多年來不同色筆的修改與批注,顯示傳統琴人在彈琴歷程中,對琴學各方面的心得和見解。《愔愔室琴譜》2000年由香港大學音樂系付印,印刷本亦保留了原來的色筆修注。
  • 《愔愔室琴譜》手稿(2)
    《愔愔室琴譜》基本上用傳統的記譜法,以毛筆從右到左直排抄寫,繼承了清末以來旁注音高和節奏的傳統。音高用工尺譜或數字簡譜為旁注;節奏則用點拍或數字簡譜方式。此圖為琴曲〈憶故人〉。
  • 學生抄譜(1)
    蔡德允以《愔愔室琴譜》教學,學生每課抄下所學的一段曲譜回家熟習,謄寫整理有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琴曲。這份〈憶故人〉是學生張麗真的抄譜。
  • 學生抄譜(2)
    蔡德允以《愔愔室琴譜》教學,學生每課抄下所學的一段曲譜回家熟習,謄寫整理有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琴曲。這份〈憶故人〉是學生張麗真的抄譜。
  • 《愔愔室詩詞文稿》手稿
    《愔愔室詩詞文稿》是蔡德允寫於上海和香港的詩、詞、散文作品,由她用毛筆繕抄,原是自遣之作,後經學生請求,她才同意於2003年由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付印。
  • 蔡德允的老師沈草農
    沈草農(1891-1973),浙江蕭山琴家,1941年旅居香港,授琴予蔡德允。據蔡德允憶述,隨沈草農學琴時,每曲由示範、對彈開始,於熟習後才獲發曲譜。
   添加選中藏品到我的收藏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