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瀏覽

外語片院線

香港這個華洋雜處的東方小漁港,自二十世紀初引入電影放映以後,便有外國電影源源進口,其中以美國片為主。戰前,放映西片的戲院包括:皇后、娛樂、大華、平安、景星等,除皇后、平安,其餘各院鮮有聯映;戰後,隨着引入的西片數量增加及觀眾遞增,西片聯線逐步成形。

西片院線光影繽紛

1949年至1954年,快樂、樂聲、百老匯、樂宮和豪華等戲院相繼落成,逐步發展出以港九各一家大戲院組成的西片聯線。五十年代的主要西片線包括:「皇后、平安」、「樂聲、百老匯」、「娛樂、樂宮」及「豪華、快樂」。其後,豪華戲院轉為夥拍新華戲院,成為六十年代的主要西片線,曾於1961年放映《賓虛》(1959年於美國上映);同期還有「樂宮、利舞台」線,曾放映首齣占士邦片《鐵金剛勇破神秘島》(1962年於美國上映)。麗聲戲院於1960年啟業,與皇后戲院、皇都戲院組成「皇麗皇」線。1966年《仙樂飄飄處處聞》(1965年於美國上映)在「皇麗皇」線公映共87天,刷新票房紀錄,總收入約240萬港元。

七、八十年代的西片線包括:「海運、百樂」、「凱聲、紐約」、「倫敦、利舞台」及「文華、明珠」等。各線每遇大片,更會組合聯映。

國泰推介蘇聯電影

五十年代,灣仔國泰戲院曾主力放映左派機構及內地的電影。該院更曾於1956年5月推出「蘇聯電影週」。後來公映的蘇聯電影,有1959年9月普慶戲院、都城戲院聯映康城影展得獎作品《仙鶴飛翔》(1957年於蘇聯上映),以及同年11月國泰戲院、快樂戲院聯映《靜靜的頓河》(1957年於蘇聯上映)。

日本電影專線聯映

五、六十年代,日本電影經常在戲院公映。1964年6月3日,紐約戲院、大世界戲院組成專映日本片的院線,首映《武士勤王記》(1958年於日本上映)。該線僅維持半年,但1965年7月中,兩院再次聯線放映日本片,歷時數年,當中日活出品、小林旭主演的黑幫片,最教人印象深刻。

藝術戲院默默耕耘

1971年,原新世界戲院由莫玄熹等人投得經營權,易名恆星戲院,於1月8日開幕。恆星戲院為香港最早期的藝術戲院,推介高格調電影,開幕放映維斯康堤的《陌路相逢》(1967年於意大利上映),及後曾放映《砂丘之女》(1964年於日本上映)、《廣島之戀》(1959年於日本上映),但不久便宣告結束。其後,莫玄熹聯同羅卡等人,接辦行將拆卸的香港大舞台戲院。該院於1975年8月1日開幕並放映黑澤明三小時足版《赤鬍子》(公映版1965年於日本上映),其後曾放映《八部半》(1963年於意大利上映)、《偷吻》(1968年於法國上映)等。1976年9月18日最後一天營業,選映《最後一場電影》(1971於美國上映)。

圖片


  • 百老匯戲院

  • 娛樂戲院 (2)

  • 大華戲院 (1)

  • 快樂戲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