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衫的過渡期:一九三零、四零年代
- 檢視


時髦女士喜歡在長衫內穿上有蕾絲花邊的襯裙,精美的花邊在裙側的開衩處若隱若現。攝於香港,一九三零年代。
受西方服裝的影響,一九三零年代流行以長衫配搭西式外套。
這幀家庭合照反映長衫在一九三零至一九四零年代已成為不同階層和年齡女士最普遍的服裝。
商人余東旋(左二)與妻子及友人在香港淺水灣余園內合照。約一九三八年。
香港先施百貨公司創辦人馬應彪的夫人。一九三零至一九四零年代。
香港的拉頭馬活動,一九四四年。
淡褐色橫間中袖夾長衫
一九三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這件絲質長衫的面料輕柔,飾以黑色橫紋和間距不規則的黑點。整件長衫有十四對盤結紐扣,並有俗稱「電車軌」的雙窄滾條。
藍色直條紋中袖單長衫
一九三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長衫呈三種藍色直條紋,縫工精細。整件長衫綴有十二對鮮藍色盤結紐扣,並飾有兩條寬約五分的滾條(十分即一寸),稱為「五分滾」。
灰地條子圖案中袖單長衫
一九三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盤結紐採用藍、白兩色,顏色對比強烈,與領子、袖口、衣襟及裙沿雙滾邊及面料圖案的顏色互相呼應。
褐色通花中袖單長衫
一九三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領口的菱形花紐與面料的菱形圖案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其領口的領扣呈V形,有別於一般長衫的一字形盤結紐。
米白地直條紋中袖單長衫
一九三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由於領子較矮,限制了紐扣的數量,設計者選擇在領口只釘一對較大的紐扣。滾邊依面料的斜紋裁剪而成,別具特色。
橘紅地提花中袖單長衫
一九三零至一九四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衣身右側全開口,左側開衩。闊滾邊以人手挑縫,顏色與面料截然不同,在視覺上有強化長衫造型的作用。
花紐的形狀與面料的圖案互相呼應,顏色與滾邊相近。衣身側縫加貼布,以遮蓋縫線位,手工精巧。
白地印藍花短袖麻質單長衫
一九四零年代
香港文化博物館藏
這件長衫面料印圓形圖案,飾藍色幼滾邊。領口、襟和右脅綴有十三對藍色花蕾形小盤扣,整件長衫可以從右邊打開,是四十年代流行的款式。縫邊和滾邊皆見車縫痕跡。
紫藍地碎花圖案中袖夾長衫
一九三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長衫衣身右側全開口,左側開衩。領子、袖口、衣襟及裙沿以人手縫上雙滾邊,領口更縫有三條滾邊,粗幼平均,手工精巧。花紐的形狀與面料上的圖案互相呼應,花紐、面料和滾邊的顏色屬同色系,顯得非常和諧。
淺灰色短袖麻質單長衫
一九三零年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以熨拔的方法,熨出弧形的肩膀位,使長衫更為貼身。採用了兩種不同的紐扣,領口和衣襟的花紐為花卉形狀,側紐為葉形。領子、衣襟、袖口和裙沿以人手縫上幼滾邊。